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邢洪起-脈針探討

邢洪起-脈針探討

講者簡介

邢洪起-脈針探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邢洪起,古脈針傳人,新鈹針療法創始人,家傳中醫、隱匿於民間的針灸奇才。現為深圳任醫生中醫館首席針灸專家。一位紮根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站,默默地為基層老百姓服務的中國鄉村醫生。因為擅長把脈與針灸,其簡便廉驗的治療方法與卓越療效,數十年來救人無數。許多大醫院無法治療的重症及疑難雜症,在邢醫生的治療下獲得痊癒,被當地患者譽為「邢神醫」。

顏大夫推薦

現在有的醫生只會扎針不會開藥,或者只會開藥不會扎針,脈理一定不通!「升降出入,無器不有」,「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站在氣機的層面上,針葯的治療是可以通約的。本文介紹的邢洪起老師尤善脈針,對人體氣機升降出入和氣化的過程有很深的體會,雖言探討脈針,但背後談及的均為醫理。細讀此文,必有受益。

錄音原文翻譯稿:

今天晚上有幸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交流的話題是脈針,顧名思義,脈針就是脈和針結合在一起。這個話題說起來挺大,一下子也說不完,就是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

我不知道大家平時針灸或推拿時以什麼為依據,我只說一下自己的看法。《靈樞經》里說:「凡將用針,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乃可以治也」。《素問》里也說:「不曰針法,而曰針道,言針當順氣血往來之道」,又曰「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其實古人給我們指出來一條路:扎針的時候,以辨證為基礎,以舌脈症四診合參為基礎。先別陰陽,就說一個病,至少要先辨清虛實順逆,然後才可以下針,這樣下針,它就有補瀉。不知道虛實,無從談及補瀉;不知道經絡順逆,更無從談起是順是逆。

一、我對脈的理解

邢洪起-脈針探討

先簡單地從脈說起,就說我對脈的理解,然後再說如何把脈與針相對應起來。我們說脈,不是說成一個病,不是通過一個脈去摸他是什麼病。我們摸脈是在摸什麼呢?摸的是病機,一個整體的病機,就是人的氣血在人體內升降出入循環的一個病機

藉助《易經》的幾個術語說一下脈理。我們說這個脈,其實他是一個整體,是對一個患者整體綜合的辨證分析,然後根據這個辨證分析去用針去用藥。從哪著手呢,無極,就說藉助適用性原理,天地混濛,虛無生一氣。就是我們中醫教科書里的整體觀念,這整體觀念以後就是太極,整體說的是一。在這個整體過程當中分陰陽,就是兩儀。是說一氣以後,清則升,濁則降。

脈,左脈和右脈,最關鍵的就是三才。這個三才,不是說天人地整體結合的一個三才,這個三才,在脈裡面是非常關鍵,因為它是一個依據,一個標準。你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去區分,分完後才能辨別是有病還是沒病?是病在陽還是病在陰?所以三才非常重要。

掌握三才以後就是四象,即氣血在人體內的升降出入。

然後是到了五行,五行分開來講,是金木水火土。其實五行合起來以後,它是說人體的氣機,就說整個氣在人身上循環到某一個方位,某一個位置,所代表某一個狀態,我們稱之為五行。合起來,是一個整體,是一個一;分開以後,還是一個五行。

四象和五行,四象運轉以後就是五行。左尺脈主升,右寸脈主降,右尺脈主入,左寸脈主出。但這是以中焦為基礎的,沒有中焦的運化,就沒有升降出入。

再說六氣,六氣在脈裡面是有對應的。六氣,說起來還是風寒暑濕燥火,就是人立於天地之間,上面是天,下面是地,地氣上升,天氣下降,人在天地之間,感受天地氣機的感應。所以六氣,籠統的說,就是陰陽的進退。我們摸脈,總體辨的就是一個陰陽。氣血在人體內循環,摸脈可以摸出來氣血在人體循環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你在哪個環節輕微的松一下,讓氣血恢復周流即可。

摸脈的時候,摸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變化,摸什麼,首先是摸血管的寬度、深度、力度、速度、上下、左右、內外,然後取類比象,分析病機。我們摸脈就是通過這幾項分析一個病症,以浮沉遲數為總綱,四季法則為總要,臟腑本性為標準。通過脈去辨證,辨病機,通過病機分析證,然後治療。還一個就是脈絡和脈管,就是經絡的意思。其實是在摸氣機在人體整體循環的一個過程,氣機在人體循環,分開後是陰陽,再分開是四象,再分是五行、六氣,合起來還是一個整體,還是從無極劃分太極,到無極的一個過程。

中醫講的是氣化,扎針講氣化。什麼是氣化呢?打個比方,我們把一根針分解,切開是兩半,再分四半,無限分解是什麼呢,是夸克,再分是什麼呢?針無限分解,最後什麼也沒有,是空氣,所以說你分是無形,合起來以後就成形,是一個針。我們今天說脈是一個整體,一個氣化的過程。然後我們所有的病就兩種,要不在陰、要不在陽;要不虛、要不實;左陰出於陽,右,陽入於陰。一個地氣上升,一個天氣下降,這一切在中焦淡滲的情況下,在無形無端的運化。我們在治療的時候,只是找在這兩個過程中,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處理哪個環節就可以。

比方說,普通的頸椎病,頭暈,有兩種原因,一個腦供血不足,影響壓迫,左寸脈沉相,另一種情況,氣血在上,右脈不降,弦脈也能頭暈。這就是一個病,都是頸椎病,都有頭暈的癥狀,如果不辨證就治療,都用一個方法,那麼一個不升,一個不降,這個頭暈能治好嗎?用一個針法能不能達到治癒?肯定不行。最起碼左脈不升,氣血瘀滯在下面上不去,首先打開大椎、風府穴,就可以治療這種疾病。氣血瘀滯在上面不降,影響寸脈大,尺脈小,氣血瘀滯在上面,肯定是越供血越難受,這時只能是往下降。治頭暈什麼時候用風府,什麼時候用曲骨,一個風府,一個曲骨,他倆雖然不同的經絡,一個在上,一個在下,不同的穴位,都能治這個頭暈的癥狀,都是頸椎病,可病因病機不一樣。如果辨證不清,用一種方法治療,效果就不好。

二 、脈 絡

邢洪起-脈針探討

我們剛才說的是脈,然後說下脈絡。人身上有十二經脈、任脈、督脈,也可以說是十四經脈。督脈統諸陽之脈,任脈統諸陰之脈。十二經脈中有一個非常奇妙的組合。我們人體氣血是無時無刻都在升降出入過程中循環、運行。通過什麼運化、通過什麼氣化?通過經絡、經脈、氣血、氣血循環。看看十二經絡走向,第一個循環肺經從胸走手,是出的過程;肺經接大腸經,從手走頭,是入的過程;大腸經接胃經,從頭走足,是降的過程;胃經接脾經,從足走胸,是升的過程。這個組合中包含升降出入。在這一個組合中,所表現的道理是先天。第二個組合,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如果說單純分開以後,大家看是不是這個規律,它包含是不是也是升降出入。第三個組合,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其中蘊含的又是什麼道理。

大家看這三個組合,從中醫的角度怎麼區分?我個人理解,這三個組合內含天地之道,天地運化之通道,裡面包含先天後天運化通道。我們扎針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有機地運用這個規律去治病,我們是不是通過摸脈,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具體的分辨病是在先天還是在後天,是少陰還是趺陽?還是走一個通道?

所有的治療都是在辨證的基礎上去治療。最起碼脈是不升還是不降,是不出還是不入?升降出入有四大穴位,有陰陵、陽陵、內關、外關。什麼時候用是關鍵,辨證是關鍵。

我們人體是以水火立極,治療時要求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根據天氣來說,上面是心是火,下面是腎是水。火要下行歸腎,腎水要霧化要上升。天上是太陽,陽光往下照射大地,到了土地,熱氣往下滲透到地下水,地下水水溫加熱,逐漸積累熱量,熱量上升到土地,從土地上浮歸於天上。人體氣血循環也是這個過程。

比方說左尺脈是精血,精血要化成動力、化成氣,化成氣後,地氣要升,升到天上以後,雨要下降,要下降有尺脈收藏,由關脈運化。我們在治病過程中利用天地交合的規律。

古時穴位都是和陰陽、五行結合在一起的。每個穴位取名都有自己的意義,取穴的名字有天、地、日、月、星辰、海、山、丘陵、河谷、溪流。把我們身體比做自然,觀天看地,比作自然,應用自然,結合自然規律來分析推演病理病因病機,然後結合這些去用針治療。

三 、脈象與針灸

邢洪起-脈針探討

針灸有很深的理論支持,正常情況下,治療過程中,一個穴位分三個層次八個方向。

1、針灸舉例

舉個小病例,拿經常見到的一個癥狀:眼睛乾澀來說,眼睛乾澀,我們通常會理解第一:腎精血的不足;第二:有點上火,為什麼上火呢,顧名思義就是水太少,正常情況下摸脈的時候尺脈比較空虛,精血不足,寸脈比較浮大。這樣我們辨證清晰以後,通過脈象用針用藥都可以治療。

像第一個,腎精不足,虛火上炎,這時候應該補腎,補腎怎麼補?是不是扎了太溪就能補?是補不上的,因為說腎虛,虛則補其母,我們要從哪補?我們要從金補,金生水,要從肺上補。這第一針呢,我們取太淵,第二針取太溪。入太淵,肺氣宣而降,肺氣宣開了往哪降?往腎里降,太淵和太溪,金生水;然後腎水不足以後,上面有虛火,虛火怎麼辦?取外關穴。這樣針對這個病因,這個脈象,你就這麼治療,取三個穴位,太淵、太息、外關,你只要辨證清晰以後,這三個穴位,正常情況下,可以說立竿見影。

再舉一個外感氣管炎患者的例子,那麼病在表,左脈可能是浮,如果有寒的話左脈可能是緊;然後說肺氣不降以後呢,氣管不好,右寸脈浮,因為右寸脈主浮澀而短是正常之脈,浮細而長,就是肺氣上逆而不降,這個時候你直接根據脈象就可以去調整,扎一針左側的制污穴,一定要扎皮,扎表,因為病在浮,只能是淺扎皮針。然後右側不降呢,肺衛主降,肺是通過膽胃而降,你扎一針足三里,如果說是這種癥狀這種脈象,基本上扎這兩針他的氣管炎癥狀當下就可緩解治癒。

2、脈象的分析

剛才我們說到分析脈象,怎麼去分析它是正常不正常,我們說說這個問題。這個是很關鍵的,就是你怎麼去區分患者有病沒病。首先我們通過五髒的本性去分析,然後從四季去入手。

打個比方說,心主血脈,他正常脈象就是浮大而寬,然後不浮大而寬,沉細,肯定是不足;浮的太過以後呢,肯定也是一個病:就是通過這個臟器功能、本位去分析。

比方說肝的正常脈象,脈位在中,肝主血應充實,肝主升法應略有弦象。

那麼腎的脈象呢,腎藏精,正常脈象就是沉濡而實,如果說浮了起來以後呢,那肯定陰不斂陽,精血太虧,升發不上去,不能收藏不能升發;然後說太沉了以後呢,那肯定是虛、不足。

我們通過他的這個病例去分析病位,如果說右寸脈主收斂、下降,那麼他的脈象就是浮澀而短,浮長或者是浮滑,都是它的病脈。右寸脈不降,你怎麼去治療呢?首先呢你知道肺怎麼讓它降,它是宣而降,你先宣開取太淵。宣開後你怎麼去降?通過膽位去降,扎三里也能把肺氣降下來,如果你扎豐隆,有痰呢,你也可以降下來。

你通過脈去摸出來他的瘀滯在什麼位置,找到這個瘀滯點找到病因後,先把疾病前端的路打開,讓氣血能夠正常巡環。如果脈是左尺脈浮,脈不升,在不升的基礎上要辨清他是腎水太少、是虛,還是是乙木陷於癸水,下面有火。是濕、是寒、是虛,通過脈象遲、數、浮、沉,分析病機。不升,該補水的就太溪,該補火的就丘墟,通過陰陵泉他就往上升。升起來之後,足經陰經的升要上面陽經的配合,配合陽經的升,就是剛才我們說的三個循環。

3、取穴的規律

簡單說一下取穴,穴位不是隨便取,和葯是一個規律。陰經取了穴,陽經也要取。或者兩陰一陽,或者兩陽一陰,配合取穴。以前我們開方葯時有一個說法,葯過十三百病不沾。同樣用針取穴時也有它的數,用針更講的是數術。不是扎針越多越好,扎二十針、三十針,不是這樣。能用最少的針去解決問題,這是最好的事。

如左關脈(肝脈)瘀滯升不上去,浮了起來。浮起來後說明肝血虧,陰不斂陽,是氣的瘀滯,是肺陰克制太過。

同一個病例,通過五行關係去找他和誰有關係。打比方說,肝出了問題,左關脈出了問題,如果是瘀滯以後,他是實證的現象。從脈上從癥狀上分析他是實證,本應是金克木,他是實證後還能金克木嗎?反過來會木火刑金,木又克土,肝瘀滯後,木克土會不會更嚴重?同樣道理,肝經的瘀滯,如果肝血不足,太沉,肝太虛,金木克伐太過,土辱木。

所以分析病時,從幾個方位分析,從五行角度理解。我們通過用五行去調整、去治療,用針做五行,要做到點要做細。因為五行分開講,分陰五行和陽五行,有氣之五行,有血之五行。很簡單例子,我們同樣說肝是木,膽是木,胃是土,脾是土。一個陽木,一個陰木,一個陽土,一個陰土。肝主升發,脾主升清,一個木,一個土,他們怎麼去相剋?膽主木,胃主土,胃主降,膽也主降,他們怎麼相剋?這裡有個規律,叫順生逆克。肝和脾是不相剋的,胃和膽也是不相剋的。順生逆克,肝的升發克是胃土的下降。大家要把五行的逆順要理清楚,用針的時候要用到實處。所以有句話叫肝隨脾升,胃隨膽降。扎陰陵泉能升脾也能升肝,扎陽陵泉也能降膽也能降胃。

知道這些規律以後,通過陰陽五行,去驗證分析治療,分析出病機後,用五行去治療。打比方說,一個胃寒胃病,胃寒他不降,這樣一個胃的寒痛怎麼去治療。首先,胃虛,虛則補其母,補火,陰陽相生取小腸經,後溪穴透勞宮,是治療胃虛、胃寒最常用的穴位。

邢洪起-脈針探討

原版文字整理:

馬增斌 聶文彬 鞏本遼 小鮑 鄧同安 蔡果宏

編 輯:朱麗莉

聲明:

本文章來源於邢洪起老師2015年2月25日在灸推拿論壇的講課,由「中醫家」委託中醫志願者整理為文字稿。中醫在線論壇聯盟提供支持。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發布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有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歡迎投稿:zcyk@zhongyijia.com.cn

搜索「中醫家"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中醫治療人體感覺縮小症一例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