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助薩達姆打贏兩伊戰爭,老薩後翻臉滅他的國,劫波渡盡他怨氣難消

助薩達姆打贏兩伊戰爭,老薩後翻臉滅他的國,劫波渡盡他怨氣難消

科威特是君主世襲制酋長國,埃米爾是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必須由薩巴赫家族後裔世襲。賈比爾,科威特第10任埃米爾艾哈邁德三兒子,自幼接受宮廷教育,曾聘請私人教師專門學習宗教、阿拉伯文等方面的知識。在孩童時代,賈比爾就了解到王室權力鬥爭的驚險,形成了不輕信別人的性格,不愛公開露面。1949年,年僅21歲的賈比爾擔任了地區行政長官,從此踏上了走向王室權力中心的道路。在50年代英法與以色列爭奪蘇伊士運河期間,賈比爾展現政治智慧,努力保護英國的石油設施,獲得當時科威特的保護國英國的好感。1977年,賈比爾成為科威特第13任埃米爾。兩年後,伊拉克迎來一位鐵腕統治者,他就是薩達姆總統。

助薩達姆打贏兩伊戰爭,老薩後翻臉滅他的國,劫波渡盡他怨氣難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科威特和伊拉克歷史上有著很大糾葛,我們且來了解一下。1871年,科威特成為奧斯曼帝國巴士拉省的一個縣。1899年,英國強迫科威特簽署了英科秘密協定,英國成為科的宗主國。一戰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解體,1921年伊拉克宣布獨立,在英國保護下建立了費薩爾王朝,1932年獲得了完全獨立。巴士拉省成為了伊拉克屬地,但科威特卻一直被英國佔據。1961年,科威特也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宣布獨立,但伊拉克拒不承認其獨立地位,強調科威特是「伊拉克整體的一部分」。兩年後,伊拉克爆發革命,上台的復興黨政府承認了科威特獨立,兩國政府簽署了伊科邊界協議,但仍有160公里長的邊界尚未劃定。

由於歷史糾葛,賈比爾和薩達姆的關係一開始十分緊張,因為邊界問題曾數度爭吵,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後關係才有所改善。賈比爾盛讚薩達姆「為了阿拉伯人的利益與波斯人作戰」,於是鼎力相助薩達姆與伊朗作戰,先後提供了300億美元的戰爭借款。一時間,賈比爾與薩達姆的私人關係也大為緩和。因為支持伊拉克,科威特付出了沉重代價,在兩伊戰爭之前,科威特是伊拉克與伊朗重要的出口轉運港,在伊朗打擊報復下,科威特的這個功能被阿聯酋取代,少賺了很多過路費。1985年,賈比爾遭到一名什葉派穆斯林極端分子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僥倖逃過一劫後,他從此深居簡出,輕易不在公眾場合露面。

助薩達姆打贏兩伊戰爭,老薩後翻臉滅他的國,劫波渡盡他怨氣難消

兩伊戰爭結束後,1989年賈比爾還歷史性地訪問了伊拉克,受到薩達姆高規格的接待,儘管雙方仍沒能就邊界問題達成一致,但兩人的關係卻達到了歷史的頂峰。然而一年後,薩達姆與賈比爾關係急劇惡化。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讓伊拉克背上了沉重經濟負擔,薩達姆認為科威特從戰爭中獲利匪淺,希望賈比爾能夠取消300億美元債務,還應拿出100億美元補貼伊拉克,賈比爾對此嚴詞拒絕,表示決不接受賴賬行為。薩達姆惱羞成怒,一方面指責科威特向世界市場傾銷大量原油,導致油價下跌,使伊拉克經濟受損;另一方面指責科威特在過去10年里在伊拉克邊界領土上偷採石油,認為科威特的行動「構成了對伊拉克的軍事侵略」。

1990年8月2日凌晨2時,伊拉克10萬大軍兵分兩路,攻入了毫無戒備的科威特。在「活捉賈比爾」的喊殺聲中,伊軍長驅直入攻陷科威特王宮,6位王室成員戰死沙場,賈比爾率部分王室成員逃往沙烏地阿拉伯。六天後,薩達姆宣布科威特為伊拉克第19個行省,遠在沙特避難的賈比爾只能悲憤地注視祖國任人宰割。失去國家的賈比爾不無傷感,他曾對身邊人說:「我不要榮華富貴,我只想在自己的國家擁有一頂小帳篷。」那時,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為什麼薩達姆和我過不去?」薩達姆入侵科威特遭到國際社會強烈譴責,翌年,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發起了對伊拉克的「沙漠風暴」軍事打擊。2月27日,科威特光復。

助薩達姆打贏兩伊戰爭,老薩後翻臉滅他的國,劫波渡盡他怨氣難消

劫波渡盡,賈比爾卻怨氣難消,從此將薩達姆視為首敵,國防完全依賴美國。當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時,科威特不僅是美髮動戰爭的主要支撐點,甚至是唯一有民眾上街遊行支持戰爭的國家。當薩達姆被美軍從地洞中抓出來的那一刻,賈比爾終於長出了一口怨氣。接著,他又向伊拉克特別法庭要求審理薩達姆發動侵略科威特的戰爭罪,並堅決要求判處其死刑。2006年1月,賈比爾因病去世,率先離開了人世。當年11月,薩達姆被判死刑,當然罪名不是「入侵科威特」,而是「杜賈爾村慘案」。一個月後,薩達姆被執行了死刑。

助薩達姆打贏兩伊戰爭,老薩後翻臉滅他的國,劫波渡盡他怨氣難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來讀史 的精彩文章:

落難王子獲贈土地,後成該國隔海飛地,170年後王室重金將其賣出
俄國情報部門開山鼻祖,他客死異國半世紀後,遺骸被迎回隆重安葬

TAG:閑來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