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被過度運動毀掉的年輕人

被過度運動毀掉的年輕人

近日,微博熱搜話題#北大博士半天走98800步#引發廣泛討論。

後來經解釋,該博士是國家一級運動員,該步數是為攀登珠峰做準備。

且不說半天走98800步可不可行,朋友圈裡日行幾萬步、沒事跑個馬拉松、一個月減掉30斤的「大神」確實大有人在。

近幾年,全民健身風潮興起。

《中國運動大數據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經常運動的人數佔比超八成,僅有14.1%的中國人不運動。某運動大數據APP月活躍用戶達7100萬。

數據來源:艾瑞諮詢

「運動即正義」,成為近幾年最正確的價值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久坐的工位,湧向健身房、公園、操場和街頭。

而另一項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運動健身用戶運動過程中,運動受傷問題佔比超三成。僅跑步運動,受傷比例高達80%。

如何避免「運動傷害」已經成為比「運動」本身更為重要的問題。

跑步誰不會?

在中國,有87%的人為了健康而跑步,卻對跑步可能造成的傷害一無所知。

歐洲權威機構RSLab對上萬名跑步愛好者進行統計,總結出跑步最容易引發的10種常見傷病,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膝蓋和腳部損傷。

圖片來源:Keep

90後劉桐從小就愛跑步,仗著自己「底子好」,劉桐從不做拉伸和力量訓練。用她的話說,「誰不會跑步啊?跑步半小時,準備四十分鐘太麻煩了。」

2015年,馬拉松比賽在全國各大城市舉辦得如火如荼,「跑馬」成為年輕人的新時尚。

劉桐第一次跑半馬,真的可以用「任性」來形容。完全沒有準備,沒有系統訓練,憑「天賦」跑完全程。

「除了累點,也沒什麼。」劉桐對自己的表現非常滿意。

緊接著,劉桐瘋狂地在這一年裡天南海北地跑了四個半馬比賽。

在她看來,跑步不只是身體的運動,更是精神上的挑戰,她享受集中力和耐力爆發的快感。

就這樣,劉桐不僅參加比賽,平時也跑。從最開始的每周跑3次,每次5公里,到後來的每天10公里……

在這期間,劉桐的腳指甲出現過脫落,腳踝也受過傷,但這些絲毫沒讓劉桐對自己的跑步方式產生懷疑。

「反正都是可以恢復的,休息幾天就沒事了」,劉桐如此安慰自己。

直到後來,劉桐每次跑步前半段膝蓋不痛,跑到中後程就會出現疼痛;再後來,她的右膝蓋出現劇痛,甚至連上廁所都難以屈膝。

劉桐去了醫院,醫生的診斷是:半月板損傷,不能再跑了。

根據醫生推斷,劉桐膝蓋受傷是不做力量訓練造成的。

劉桐的肌肉力量不足,無法有效靠肌肉收縮來緩衝衝擊,當臀部、腰部、大腿、小腿肌肉過緊時,都會通過人體結構增加膝關節壓力,最終導致膝蓋受傷。

很多人以為「邁開腿」就是健康,盲目地陷入自我感動,卻不曾想到小小的「偷懶」卻會造成一輩子不可逆的損傷。

運動成癮:一天不動渾身難受

在中國,高達96.4%的跑者在跑步運動中受過傷。受傷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地休息和恢復。

陸瑤是互聯網公司的設計。996的工作讓她倍感壓力,急需一個出口去釋放。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愛上了羽毛球。「每次打完球,渾身舒坦。出汗帶來的快樂感,不亞於男朋友。

「一周不少於四次」,是陸瑤對自己的要求。即便加班,也得先打完球,再回公司。

陸瑤人生中的至暗時刻是年初膝關節韌帶損傷的日子。因為總是忍不住,受傷堅持打,休息幾天又去打……傷處反覆發作,最後不得不在醫生的強烈斥責下休息兩個月。

「那段時間,我的情緒很差,每天都盼望著趕快好起來。同事們嘲笑,你的膝蓋怕是這輩子都好不了了。但我知道,除非坐輪椅那天,什麼都不能讓我放棄打球。」陸瑤說。

像陸瑤一樣運動起來「控制不了自己」的人不佔少數。事實上,運動與吸煙、上網一樣,會讓人成癮。

有研究證明,人在運動30分鐘以後,當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殆盡,大腦就會分泌一些神經遞質,專業名詞分別叫「內啡肽」、「多巴胺」、「兒茶酚胺」等,這些物質可以給人快樂的感覺,使人繼續保持興奮狀態。

也有心理學家認為:情緒自我調節能力差的人,缺乏有效的防禦機制,很容易運動成癮。有研究發現:抑鬱傾向越強的人,運動成癮現象越嚴重。

過度運動不是年輕人自己的錯

有人說,運動受傷還是自己瞎練造成的,找個夥伴或者請個教練就好了。

真不一定。

調查顯示,在運動過程中,70.7%的人希望跟運動夥伴交流,有34.3%的人希望請教練指導。

然而,擺在眼前的問題是,在大城市找個志同道合的運動夥伴,太難了。

工作的不確定性,導致本來約好的時間輕易被鴿;大城市的距離,造成本來很要好的朋友住得很遠,彼此約在一起往往要犧牲兩個小時往返;即便是住得近,因為行業性格三觀等原因也很難有共同語言。

於是,一個人運動成為大部分年輕人的日常。

也不是不想找私教,一個是沒錢,另一個原因,即使花錢雇了私教,效果也不如想像。

85後馬樂以每節課300元的價格在健身房雇了一位私教。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人生中第一次運動受傷,竟然是拜教練所賜。

周五下班後,馬樂急急忙忙一路小跑到了健身房。那天正好是練腿,一組高強度的訓練,讓他感到頭暈缺氧。在運動後拉伸的環節,他曾多次表示「痛」,都被教練鼓勵「堅持一下」。

回到家裡,這種疼痛並沒有因時間而緩解,反而越來越痛。馬樂來到醫院,診斷是由於用力過猛,造成雙側股內側肌損傷。

馬樂回想起鍛煉的經過,自己的狀態不好,卻堅持做高強度訓練,一味地聽從教練指揮,忽視自身條件,造成最後的受傷。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的健身教練證書非常容易獲得,健身教練的指導是否專業和科學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即便是專業的教練,依然存在個性化知識更新的問題。

醫學/運動醫學一直在發展,是經驗學科,每天新的研究都在不斷刷新和更改舊有的知識,如果不做最新的跟蹤和整理,以某一個階段獲取的經驗工作,就會有出問題的可能。不根據鍛煉者的個體情況去進行個性化匹配,就更加容易造成運動受傷。

運動是一件有門檻的事情,更需要專業指導。但是,教練不是老師,是工具。不盲從,多問為什麼,是對自己負責。

……

2000年,國內健身行業正式起步,2015年以後,進入蓬勃發展階段。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運動作為社交的重要一環,喜歡通過曬運動照、曬運動成果在社交網路中塑造自身健康形象。

然而,正確的健身觀念與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

北美地區崇尚健身文化,健身理念根深蒂固,美國家庭非常重視從小對孩子運動習慣的培養,運動被視為一項必需特長而受到重視,由此對運動的興趣延續一生;

國內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繁重,缺乏體育鍛煉時間與機會。到了成年對運動產生興趣了,可在運動技巧上還是一片空白。

「運動不是正義」,科學、理性地對待運動才是成年人應該追求的。

畢竟,運動的本質是讓自己舒服。

參考資料:

艾瑞諮詢《2018中國運動大數據行業研究報告》

悅跑圈《2017年跑者調研分析報告》

愛燃燒《中國跑者調查2016》

作者:賈詩卉

頭圖設計:吳垚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爸媽對種菜的嚮往
去他的「996」,我只想和「心靈」聊聊天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