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幣圈操盤手自白:我想做個好人

幣圈操盤手自白:我想做個好人

來源 | Odaily星球日報

作者 | 多肉

編輯?| 盧曉明

編者按:原文故事來自匿名投稿,作者多肉,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編輯並發布。

本文撰寫時,堅果已經不是圈內人。我們並不清楚多肉和堅果是如何相識的,也許他們並不認識。傳銷圈中之人對真實身份極為謹慎,均以代號相稱,有的操作同一盤子,卻未曾見面。

如今 Plustoken 崩盤,涉及範圍之廣,讓人再次感受到了傳銷盤和資金盤的可怕。借這一篇文章,我們希望讓各位讀者窺探傳銷的真實一角。傳銷也許離每個人都很近,時刻需要保持清醒;文中只有 4% 能賺到錢的幾率更是在警醒你,不要心存僥倖。

下文不代表 Odaily星球日報立場,更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各位讀者注意風險。

「百億幣圈資金盤」Plustoken 崩盤數天後的某日,我在北京的一家星巴克見到了堅果。

他的真實身份信息對我絕對保密,唯一知曉的事實是:堅果曾是一個幣圈傳銷盤的操盤成員之一,按照互聯網術語說,他是一個盤子的城市推廣經理。

一年前的幣圈行業兵荒馬亂,傳銷盤穿上「區塊鏈」的外衣招搖過市。熊市的到來,似乎擠掉了大多數的泡沫,但隨著不少著名傳銷項目諸如波點錢包、波場超級社區、plustoken、BitConnect 等在近期接連的崩盤,幣圈傳銷盤再一次被推至聚光燈面前。暴富夢碎的韭菜們建起一個個維權群,而圈外的人們通過一篇篇不同的維權故事,見證了不少撕破臉皮的鬧劇,也圍觀了被割韭菜們的五味雜陳,絕望痛苦。

關於盤子背後人的故事寥寥無幾,堅果給了我另外一個視角:作為傳銷盤的操盤手,行業有哪些潛規則?以及如何收割韭菜?聊天過程中我屢次覺得既荒誕又現實,他們比韭菜更清醒,對人性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但也逃脫不了人性。

以下為堅果口述:

「萬分之四能賺錢」

做這個純屬誤打誤撞。

我就一炒幣的,之前做的也是正兒八經的生意,對傳銷圈子也很是鄙視。

但我這人喜歡交朋友,在幣圈認識了不少人,起盤子的人跟我關係不錯,創始人是參與過不少傳銷盤子的老人了,比如 3M、1040、善心會,他都是很高端的市場「領導人」,在傳銷這個行業,上線都叫「領導人」,下線叫「家人」或者「客戶」。高端的市場「領導人」,一般都是之前參與過各種傳銷項目的人,他們的手下都有一些嗷嗷待哺的韭菜。

怎麼被蠱惑進來的呢?他是這麼跟我說的:「現在盤圈行情這麼好,你手上有那麼多資源,幣圈的傻子又這麼多,你賺錢不是跟撿錢一樣簡單?現在跟原來不一樣了,沒有那麼多幾十倍的 ICO 給你投了,沒有那麼好做的期貨給你做了,你想想你除了這個圈子之外,幹啥能這麼輕鬆地賺錢?」

說實話金錢對我洗腦不大,主要就是幫朋友。

不過也有那種被金錢洗腦得很厲害的人。前段時間我去一個城市開發市場,一個男的,很年輕 27 歲,天天抱著幻想,不跟外界去接觸,社會新聞啥都不知道,好像生活在十年前的一個原始人。他天天想著拉下線,拉完親戚朋友之後,在各種社交平台會以找女朋友的名義,去騙那些小妹妹,很傻逼一人,還真有小妹妹來了。

他那個項目是怎麼回事?3 萬入會費買個賬號,拉滿多少人,給你 300 萬。你一看,先交錢、拉人頭、拿錢,這就是傳銷盤子。他還死不承認,覺得是在搞大事。我都很直白,超過三級就叫傳銷,只有一級叫推廣。他還不信。我們不覺得傳銷是名詞,而是個動詞,大概就是傳播。

對我們來說,做個幣圈傳銷項目,說白了創始人背景都是 AI 生成的,我們出去推廣都是用的假身份證、假名跟假電話號碼,都在網上買的。

其實資金盤屆有一個「盤界傻逼共識」:排除項目方老闆捲款跑路的因素,不管什麼類型的項目能維繫的時間差不多就是 3、6、9(月),這個周期,就像 K線壓力位和支撐位一樣,每到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如果新進資金沒法突破壓力位,那面臨這個項目的基本上就是死亡。能做到 6 個月、9 個月已經很不錯了,我見過很多項目都是一兩個月倒閉,甚至還聽過 3 天崩盤的項目。

到了崩盤的時候,要麼跑路,要麼給大戶補貼點錢,控制成本,散戶自生自滅。

我們做得很小很低調,你知道做得太大不是什麼好事。但流動資金也有幾個億,注入金量也過億了,我大概算了一下參與項目的人中 20%?的人能回本,20%?中的 20%?的人能賺錢。

我們的項目背書不是特彆強,在加上不想太高調,所以選擇從二三線城市開始做,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一般做項目如果真的熱度很高,項目方很活躍,敢出來站台,像 Plustoken 這種,完全可以從一線城市向下去滲透。你看最近有一個火很快的交易所。其實很多傳銷幣,如果大家知道這個項目有背書,即使沒什麼模式,就敢第一時間梭哈。

其實幣圈盤說的區塊鏈大部分都是偽概念,雖然說的是區塊鏈,但都是積分跟數字。幣圈盤跟傳銷項目一樣,說到底其實就是模式設計好、再吹牛逼,吹牛逼無非就是包裝,最後再去洗腦拉人頭。

「Plustoken的老闆絕對是個天才」

做盤子其實很難,做成功一個盤子更難,我覺得比幣圈通證模型還要難。

幣圈通證無非是總量多少、解鎖周期、回購銷毀,但盤子要保持穩定的流動性,進出錢的速度太快太慢都是致命的。設計人的智商決定了一個模式能否走得長遠、並且沒有問題,能讓大家持續玩下去。

盤圈模式當然也可以抄。但是和幣圈一樣,如果一個熱點炒作久了就沒有意思了。你看傳銷歷史,每段時間流行的東西都不一樣,包括互助類、社交電商類、太陽線、雙軌、三軌。有一段時間互助特別流行,但是都紛紛倒閉了,就會導致下一段時間大家都不想玩這類項目,就像最近錢包類的項目:Plus 崩盤、波點崩盤,那這個時候起一個錢包類的項目肯定沒人跟你玩。

為什麼我說這些項目的設計規則比幣圈複雜,是因為我要保證卷進去的人難抽身。

首先參與盤子的人都是什麼心理呢?肯定不是抱著回本的想法,他們貪心、想要賺別人的錢。你想賺錢,就得拉人頭賺傭金。因為入金之後你只能獲得一部分的「靜態收益」,就是利息、最低收益。如果你想獲得更多的「動態收益」就需要推廣下線拉人頭。但是當你的下線也在不斷推廣下線的時候,你想吃到下下線的錢,你就需要升到比你下線更高的級別。

升級有什麼好處?你可以吃下一級下線的收益,意思是你的收益變相提高了。你不升級也不行,不升級收益小回不了本,所以強行逼你升級,市場越來越大。或者還有一種,會要求你的網體下每條線達到它要求的入金量,這樣你才會升級,所以就要求不僅要你自己會做市場,還要求你幫助你的下線去做市場。

所以玩到後邊的玩家很多都是騎虎難下,想要收穫的更多就要付出的更多。

打個比方,剛進來的中小型的客戶,他們的賺錢速度其實也是挺快的,比方說你進來一百美金,有可能你一周回十幾美金。但是當你推廣的人越多,推廣費是多了,但是你就越來越不得不往上升,它的靜態收益賺錢的速度就慢了。其實我們更喜歡這種錢又多賺錢速度又慢的人,你發展下線也不能無限地發展起來。

還有一種人,比較有錢,不想做市場,他們就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下線,這樣也可以利益最大化,但這個資金門檻也許要求是 100?萬。

總之,這個東西很公平,如果你想賺錢的話,你就一定要投入:要不有錢,要不拉人頭,並不是大家天天傳的那些「月入百萬、不努力躺賺」,小成本的話也不能撬起大的收益,在哪個行業都要動腦子。基本上,第一批進去的人都能賺,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不是第一批進來的話也有賺錢的機會,Plustoken 做了一年這麼久,中間進來的也會賺,但是風險更大一點。

然後我們也不能沒有限制地、毫無計劃地讓人進來。因為它始終是一個後邊人填補前面人窟窿的一個遊戲。如果說他從第一月進來了 1 萬人,然後下一周進來了 2000 個人,前期熱火朝天后期後勁不足,這個項目馬上就崩盤。

但這也是做項目的難點,第一批都賺錢但不能一次性放太多名額進來,但是「領導人」都希望第一批都湧進來,很難去權衡。所以說一個項目能做大,我覺得做這個項目的老闆絕對是個天才。Plus 的老闆絕對是個天才,中間涉及到經濟學,還有心理學、人類行為學。

另外,我覺得盤子如果發了幣、上交易所了會延遲崩盤。對幣圈傳銷盤來說,上交易所可以消化泡沫,怎麼理解?

在上交易所之前,每一天每一周都要往外邊去撥錢,這個錢是美元、BTC、USDT,下面人拿到的也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但是上完交易所之後,用戶的整個操作流程及變了,需要去交易所買這個代幣,充到App里,你獲得的利潤也是代幣,然後再去交易所把代幣賣掉獲得人民幣。但是代幣的價格有漲有跌,而操盤手法有很多種,純粹消化泡沫直接砸盤,有良心一點的老闆再拉幾波。如果項目方想做長線,那就可以加點新模式,幣價漲起來其實是個良性循環。但是,不管你操盤多完美,或早或晚都要面臨那個誰都不願意提起的那一天。

「做傳銷最注重就是裝逼」

傳銷盤都有很多幌子。

像之前有個做的特別牛逼的項目——善心會。你聽名字就是做慈善的,全國每個城市幾乎都有它的下線,資金量特別大,老闆也特別有錢,洗腦技術一流,就像你在電視上看到的「加油加油加油」。前段時間搞了個實體幣,所有人拿著銀行卡去 pos 機排隊買幣。創始人被抓的時候,下邊的會員就像《我不是葯神》里的人一樣,你不要抓他,他是個好人。

前段時間我去 B城,那邊在做的項目是叫 1040陽光工程,其實最開始是在廣西,現在來 B城了。對,這玩意在去年就被國家打擊了,現在依然有人在做這個項目。他們還是打著西部大開發的旗號,吸引人去考察,然後再讓你交費入坑。

B城確實是個西部城市,我以為會很破,但樓挺新的,跟香港一樣,特別高,很時髦,但就是沒人,跟鬼城一樣。過來考察的人一看是西部大開發,這兒蓋得這麼牛逼,交錢吧。傳銷人還說的可神秘了,哎我們這不準發朋友圈啊。

而且他們有組織有紀律,總共也沒幾個小區,每個小區都分布著他們的導師和講師,一天四節課。上午下午各兩節,每節課都有一個導師,等於一天有四個導師,總共有7天,也就是說至少他們的導師有 60 個。雖然我覺得導師也都是上鉤的,沒有辦法,把自己逼成導師了輪番給你洗腦。

第一天第二天他對你比較客氣,第三天第四天就開始試探你交不交錢,如果還不上鉤,後面就來硬的了,也不打你,就嚇唬你。一般上鉤的都是智商不太高,年紀都不小,三四十歲、背井離鄉一下子就交錢了,而且講課是一對一,一個人勢單力薄,腦子一熱就交了,他們會玩心理。

我是不可能交的,交個屁啊交,洗我有點難。

我是主要在 C城推廣,那邊就是個傳銷窩點,一條街的寫字樓裡邊 60%?都是做傳銷的。傳銷的辦公室可比這種普通辦公室的裝修要豪華得多,大家就在那講課聊天喝茶,一方面有錢,做傳銷最注重就是裝逼,面子工程。你帶什麼表、你開什麼車,就足夠影響你今天能開發多少客戶。

我只要一出差,我就帶勞力士。勞力士是假的,2000?塊錢買的。你針對不同的人群,你裝逼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比較高端的人群可以戴個表,他們懂這是啥東西,比較低端的人,你就戴個百達翡麗,他們不懂。

傳銷窩就像是一個俱樂部,各種傳銷都做。大家在裡邊討論一些項目的東西,分析一下,要是可以搞大家一塊來搞,偶爾還會開一開會,把這些客戶全部過來喝茶,邊喝茶邊聊天,邊跟你講項目,甚至如果想把你給搞定,我可能會帶著你吃喝嫖賭。

什麼城市好推廣?舉個例子,D城原來經濟應該很發達,做製造業出名的,現在自從製造業不景氣,經濟落後很多。這個時候這個地方很好開發,因為他們原來有過錢,突然經濟又不行了,他們還保持這種高消費的姿態,還想翻一翻身,這個時候你就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領導人」得喂肥

做項目到最後還是做人脈,不管你是什麼模式還是什麼包裝。

比如我去一個城市,得先有認識的人,要不然這個地方站不穩腳,只要你在這個地方站穩腳,那就可以通過他甚至他下邊的客戶、朋友、朋友的朋友介紹,跟他去講這個項目是怎麼運轉,這個項目未來的規劃等等。如果感興趣,就玩,不感興趣的話,第二天再來找他。也不容易,但我永遠不會去放棄認識一個新客戶的機會,能開發就開發,開發不了無所謂,我們上一次是生人,這次就是熟人。

我跟那些「領導人」講話,不能像跟散戶去講課一樣,散戶都是什麼人?一般都是社會最底層的人、透支信用卡的人、黑戶,還有天天啥也不幹、好吃懶做的那些人。但是市場「領導人」都是老油條,特別油特別滑的那種人。不能把它們當成傻逼,但是他們也是凡人,也不嫌錢多,如果你能讓他相信你可以很安全的把錢賺到,另外還有退路的話就ok了。跟他們聊更像是去打太極,你推我我推你這樣來回打個200個回合,但是你跟散戶講話,那是打詠春一拳給你干倒,沒必要在散戶身上浪費太多時間。一拳打倒了就倒,打不倒我再換一個。

那些「領導人」不一定是投入資金最多的用戶,但這些人有的甚至比項目方賺得還多。為啥讓這些人養肥?因為這種人就是爸爸,以後做項目他們也是潛在客戶。而且這些人為什麼能成為「領導人」?就是他們有一定的組織領導能力,如果你不把它們給餵飽了,他帶著下邊人一塊去搞事,就容易出問題。如果說把他餵飽,他甚至有可能會去幫助你去平事。

我的客戶剛開始是我給他洗腦,後來不用我,他們自己給自己洗腦。之前我說每一個項目都會有一些經濟規律,比如 369,所以他們一旦投完錢進來之後,他們也會幫助你去把這個項目做得越長越好,一方面他們能多掙點錢,另外一方面等下一個項目時候他們更容易去推了,大家都是利益共同體。

你身邊傳銷的朋友都有算盤,知道哪些人是要養大的韭菜,哪些人是待宰的羔羊。平日跟你稱兄道弟對你報以微笑的朋友,其實正在磨刀霍霍向豬羊,恐怖吧。

「以前我不能選,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現在有很多傳銷的難民,因為傳銷在前幾年還特別火,很多人瘋狂參與,現在因為政策的原因在加上前邊很多人都被收割完了,他們手裡邊也沒錢,現在去做傳銷其實比早些年要難的多。

但是這種東西再過個 200?年、500 年它都不會死。只要有人在的地方、有錢在的地方,就有貪念和慾望。這個行業裡邊客戶最重要,其他都扯淡。有口才沒客戶也不行,你就只能當一個講師,就是專門上課的洗腦人,只能在台上加油。

為啥說當代的年輕人要去做實業?實業興邦。如果全中國都是我們這樣的人,國家的經濟絕對要後退。

我肯定不會把傳銷這個東西當作自己的目標。這個東西風險太大,我賺的錢我都不敢花,你知道吧?我生怕哪一天要去安撫給他們賠錢。如果一直拖,你哪天把人家弄惱了,弄生氣了,他真的去告你又想辦法去搞你,甚至動你的「家人」,那時候事情就大了,快刀斬亂麻。

我以後要做一個好人,我其實覺得我不壞,我是沒有辦法,為了所謂的江湖義氣。我還是三好學生呢,沒有想到自己會走上這條道路。

後記:

談話的期間,他表現得十分謹慎,從來沒有告訴我他的真名,傳銷用 CX 代替,城市用 A、B、C 指認。

結束的時候,我們從星巴克出來,正好碰上趣步的地推,一個已經頭髮花白的老大爺穿著黃馬甲,在街上分發傳單。我多看了幾眼,老大爺注意到便拉著我想要介紹更多,見我擺擺手,不死心的在背後說:「走路就能賺錢哦」。

堅果跟我說,趣步早媒體曝光了,只有這下面的還在拉人。「很多傳銷項目都是這樣,上面也許崩盤了,下線們或是毫不知情,或是明明知道確不願自己成為最後一根稻草,仍然在延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鉛筆道 的精彩文章:

北京阿里巴巴成被執行人 馬云為法定代表人
王小川:區塊鏈有三個不可解決的問題

TAG:鉛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