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此人只有一首詩流傳於世,短短二十八個字,卻驚艷了千古

此人只有一首詩流傳於世,短短二十八個字,卻驚艷了千古

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詩歌作品浩如煙海,僅《全唐詩》收入的便有詩歌作品近五萬首。但反過來想,也就是說還有大量優秀的詩作,在歷史的河流中湮滅了。所以有一些詩人,即便不知名,只要有那麼一首詩能夠流傳下來,都可以說是驚艷了千古,畢竟流傳至今不容易。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詠月》,便是唐代詩人李建樞僅存的一首詩。

此人只有一首詩流傳於世,短短二十八個字,卻驚艷了千古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詠月》是李建樞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至於詩人李建樞,也沒有過多的史料記載,所以他的生平事迹無考,僅《全唐詩》收入了他的這首詩《詠月》。雖然這首詩篇幅短小,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但是它卻從月亮的陰晴和圓缺變化中,悟出了歲月的短暫,告誡了世人珍惜時光的重要性。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建樞的這首《詠月》:

昨夜圓非今夜圓,卻疑圓處減嬋娟。

一年十二度圓缺,能得幾多時少年。

此人只有一首詩流傳於世,短短二十八個字,卻驚艷了千古

首句「昨夜圓非今夜圓」,意思是說,昨天的圓月不是今天的圓月。言下之意,便是每一天的圓月都不同。從這句詩中,我們既可以看到李建樞對自然事物變化的細緻觀察。也能發覺現在我們所說的,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著它的差異性。

次句「卻疑圓處減嬋娟」,是說李建樞在觀察月亮的時候,產生了一個懷疑,即再次圓滿的月亮,是否會同之前的一樣美麗。這個疑問,很明顯是緊承首句中他所觀察到的現象所發出的,由此可見,在唐代時候的李建樞,就有了哲學角度上的一些認識。

此人只有一首詩流傳於世,短短二十八個字,卻驚艷了千古

最後兩句「一年十二度圓缺,能得幾多時少年」,意思是說,我發現在一年的十二個月里,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能再圓。但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屬於青春年少的時光,又能有幾次呢?言下之意,便是說一個人如果不抓住青春年少的時光,任憑它白白流逝,便會永遠失去了這段時光。可見他旨在告誡世人要珍惜時光。

結合整首詩來看,它無疑淺顯易懂,但卻含有深遠的意蘊。無論是相同事物在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的差異性,還是時光的珍貴性,都是值得現在的我們深思的。除此之外,這首詩題目為詠月,在表現手法上,則全文無一「月」字,卻又句句有月,足見它的巧妙之處。

此人只有一首詩流傳於世,短短二十八個字,卻驚艷了千古

綜觀李建樞的這首詩,他通過對月亮交替的變化,所領悟到的時光的無情,人生短暫的道理,都是為了告誡世人要珍惜時光。所以儘管相比較那些唐代著名詩人而言,不知名的李建樞所寫的這首詩,依然是一首驚艷了千古的佳作。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慶余 的精彩文章:

蘇軾被一貶再貶,寫下千古悲涼之作,短短4句令人斷腸
古代沒有空調,詩人如何消暑納涼?楊萬里這首詩中便有答案

TAG:慶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