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後來結局如何?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後來結局如何?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在魯迅一生各種「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文字里,《藤野先生》卻是充滿記憶溫情的一篇。1926年10月,已是廈門大學國文系教授的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寫下了這段求學日本的青春時光,看似平淡的敘述里,滿是對恩師藤野先生的深情懷念。那些藤野先生認真為青年魯迅「改講義」的橋段,那張寫有藤野先生「惜別」二字的照片。深深的師生情誼,也曾叫多少在語文課堂上讀到此段的中國孩子們,唏噓感慨不已。

而寫下這段文字,也並不止是魯迅先生一時心血來潮,相反更凝結了他半生的思念。當他的日文版文集要在日本出版時,他還多次囑咐出版社,一定要把《藤野先生》收錄進去,只願恩師能夠看到。他還多次委託山本初枝和增田涉等日本友人,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直到1936年夏天,病入膏肓的魯迅,依然念叨著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世了吧」。

未能再見藤野先生一面,終於成了一代文豪魯迅,臨終前的遺憾。

但是,那時魯迅不知道的是,他挂念一生的恩師藤野先生,當時其實依然健在。

之所以,魯迅多年尋不到藤野先生,是因為這位可敬的老師,人生也遭遇了重要變化。在魯迅離開日本七年後,即1916年時,曾是魯迅母校仙台醫學專科學校教師的藤野嚴九郎先生,卻早已離開講台,回到家鄉下番做了一名醫生,後來還開設了自己的醫院。

為什麼不再做教師?在他後來《謹憶周樹人(魯迅)君》一文可以看到端倪:當時的日本學校,狂熱思想膨脹,惡罵中國人更是成風。對於從小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且為人正直的藤野先生來說,這樣的歪風,他當然忍不了。軍國主義思想瀰漫的日本,已經容不下藤野先生這樣的好老師。

而在魯迅去世一年後,隨著魯迅作品在日本的流傳,藤野先生也終於知道了愛徒的下落,他驚訝地得悉,當年自己曾悉心栽培的中國學生周樹人,已成立中國家喻戶曉的文豪魯迅先生。他更沒想到,自己為這位學生所做的點點滴滴,竟能令他銘記終生。當聞知此事的日本記者,給藤野先生展示了魯迅先生去世時的照片時,百感交集的藤野先生,也當場揮毫潑墨,寫下「謹憶周樹人君」幾個大字。一段中日師生的友誼佳話,就此定格。

雖然在當時,這段師生情誼,也被許多日本媒體報道,但對照一下那個時代就知道:那個日本瘋狂發起侵華戰爭,戰火燃遍中華國土的苦難歲月里,整個日本舉國上下,都沉浸在侵略擴張的妄想中,又有幾個人關心這樁「中日美談」?藤野先生本人,更對這場戰爭深惡痛絕,甚至發出過一聲怒喝:「中國是給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國家發生戰爭,是非常愚蠢的事情,這樣的戰爭必需馬上停止」。

可那時候,這番清醒的話,在日本又有誰聽呢?藤野先生的長子,也死於這場戰火之中。而藤野先生本人,也在1945年8月11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夜,含恨與世長辭。

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順利進程,生前知名度有限的藤野先生,在日本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他與魯迅先生的友誼,也被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津津樂道。中日建交後,日本掀起了研究藤野先生的熱鬧,魯迅的名作《藤野先生》,也在日本持續走紅。1990年7月,日本蘆原町(藤野先生故鄉)立起了一座「藤野嚴九郎和魯迅先生的像」,半生思念與友誼,就此縮影。

這一段讓人唏噓的歷史,是20世紀中日關係的生動見證。藤野先生的那聲怒喝「中國是給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國家發生戰爭,是非常愚蠢的事情」。對於今天的日本,依然有著振聾發聵的意義。

而拋開歷史的恩怨,更值得後人記取的,卻是一位作為老師的藤野先生。

那篇曾影響了多少中國孩子的《藤野先生》,讀者們銘記的,是一位對青年魯迅關照有加的藤野先生。但如此「關照」,在藤野先生看來是什麼呢?他是這樣說的:「周君對我所做的一點點照顧特別感激在心,為此還把我做為恩師寫在文章里,向朋友談」。在藤野先生眼裡,這些只是「一點點照顧」,是作為教師的應盡職責。這樣一位好教師,又如何不叫魯迅先生,用半生來思念。

只有這樣的教師,當得起這般超越時間的師生情,只有這樣的師生情,才造就了堪稱棟樑的魯迅。

這個簡單且永不過時的道理,對於近日多少師生家長,相信,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資料:《藤野嚴九郎簡譜》、邵建新《藤野先生傳到日本後》、團結報《藤野先生在日本的前前後後》、張保寧《〈藤野先生〉與日本的藤野嚴九郎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派 的精彩文章:

劉備寄人籬下時拿了三張空頭支票,曹操給的那張,劉備一生珍惜
諸葛亮七擒孟獲後,南人真像《三國演義》里寫的不反叛了嗎?

TAG:歷史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