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傳奇富豪的三張面孔:被排斥的中國人、衣錦還鄉的阿Q、無家可歸的逆襲者

傳奇富豪的三張面孔:被排斥的中國人、衣錦還鄉的阿Q、無家可歸的逆襲者

01

被排斥的中國人

鄺泗,最為傳奇的華裔富豪。14歲隻身赴美淘金,在美國反華最鼎盛時期逆襲成功,擁萬貫家財,娶白人女子,至今他的家族依然在美國屬於上流階層。

從「賣豬仔」的華工到成功的富豪,鄺泗的故事除了傳奇,還有令我們深入思考的東西,他留給世人的三張面孔,直到今天,依然是華人移民展現給世界的模樣。

鄺泗的第一張面孔,就是「被排斥的中國人」。

100多年前,當看到有人帶著舊金山的金子回到家鄉,14歲的廣東佛山少年鄺泗,隻身一人踏上了前往美國的漫長旅程,在推搡中像「賣豬仔」一樣被趕上了條件惡劣的船艙,九死一生,終於在三個多月之後登陸了舊金山。

一踏上舊金山的碼頭,鄺泗就感到了親切感,離著碼頭不遠的華人聚集區,都是說著他家鄉話的中國人。

當時的舊金山,聚集著上萬名華人,他們為美國人修建鐵路,將一箱箱金子運出去,再將一箱箱淘金者運進來。

修鐵路,每個華工一天能賺1美元左右,那是他們在中國農村一個月的收入。可這1美元,有時卻需要他們拿命來換。

「每根枕木下面,都埋著一具華工的屍骨」。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

當時為了修建內華達山上一段10公里的鐵路,華工們頂著平均一米深的暴風雪,犧牲了1000多人的性命才完成,因此這一段路被成為「內華達山上的中國長城」。

華工們的吃苦耐勞,令美國人大為震驚。一開始美國工頭看著第一批登陸的華工,嫌棄他們又瘦又小,擔心無法勝任工作,一位「中國通」拍著胸脯打保票說:「能夠修建萬里長城的民族,當然能夠修鐵路」。

然而,華工們的廉價引起了當地工會的不滿,美國史上最大的反華運動,正在醞釀。

當美國其他族裔的工人們習慣於用罷工來提高工資,爭取利益的時候,華工們即使拿著比白人工人少一倍的工資,即使毫無福利權益可言,依然埋頭苦幹,沉默寡言。

這讓他們成為了美國資本家最喜歡的工人,同行們最痛恨的人群。他們四處傳播華人的謠言,說華人是比黑人還要劣等的民族,黑人雖然智商不高,但至少誠實,而華人滿嘴都是謊話。他們還說,中國5000年的歷史,是發臭的歷史,5000年來受專制獨裁的統治,中國人卻把這種制度當成天經地義。

這種對華工的不滿攻擊,在金子足夠的時期,也只是發發牢騷而已,可到了金子減少,經濟緊張的時期,華人就成為了背鍋的對象。

1882年,美國頒布了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禁止華工進入美國,而且對於其他想要移民美國的中國人,也進行了嚴格的限制。

許多華工一旦回國,再想入境美國也成了難題,儘管他們在美國已經有了家室。鄺泗當時早已不用在工地上賣苦力,靠著做生意發了財,但他也難逃成為「被排斥的中國人」。

02

無家可歸的逆襲者

當《排華法案》頒布之時,鄺泗在美國已經呆了10年,這10年來,他像所有的華人一樣,在美國社會的最底層從事著辛苦而廉價的工作。

他在鐵路、農場、餐廳、制衣廠打工,沿街叫賣各種小商品,為了生存和賺錢,嘗盡了各種艱辛。

他和其他華工一樣,賺到錢後只花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都存起來寄給家裡。這種習俗也成為美國人對華工的排斥之一,他們覺得華工們在美國賺錢,卻不在美國消費,對這裡的經濟發展沒有絲毫作用。

但鄺泗和其他華工不同的一點是,他想要融入美國的上流社會,想要和那些體面的白人一起端著酒杯,在豪華的酒會上談笑風生,平起平坐,要做到這一點,他必須變得很有錢。

在當地的妓院里,鄺泗發現了商機。他別出心裁地製作了一批仿絲綢的情趣內衣,受到了當地妓女們的歡迎。美國人對於這種類似絲綢的「東方情調」非常著迷,一下子這個產品就成為了爆款。

通過這個產品,鄺泗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本錢之後,他擴大了制衣廠的規模,不僅製作情趣內衣,還製作更多仿絲綢的衣服,市場反應一樣很好。

窮小子鄺泗就這樣逆襲成為制衣廠老闆,當地聞名的富豪。有錢之後他開始喜歡買車,只要是新上市的汽車,不管多貴,他都要買一輛放在家中,他想要用這種方式向美國人證明自己的財富和地位。

但就在他的腰包越來越鼓,以為自己就要真正躋身美國上流社會時,《排華法案》的頒布,給了他當頭一棒,他不僅躋身上流社會的的通道被堵死,而且還很有可能被趕出美國。

為了能夠證明自己是一名成功的商人,而不是賣苦力的華工,避免被警察趕出美國,鄺泗不得不隨身佩戴著編號130020的合法居民證書。

這種證書在當時被稱為「狗牌法」,是美國政府和清政府經過談判後簽訂的協議,作為交換條件,美國政府將支持中國的洋務運動,而清政府必須同意排華法案,在美國的華人必須隨身佩戴這樣的「狗牌」。

儘管鄺泗後來的生意越做越大,還娶了一位比他小十幾歲的白人女子為妻,生意範圍也從不體面的情趣內衣到高大上的古董行,但《排華法案》和美國社會對華人的排斥和歧視,讓他感覺不到自己是一個合法的美國居民,即使他坐在最豪華的汽車裡。

偌大的美國,鄺泗卻註定是一位「無家可歸」的異鄉人。

他想到了中國老家,他已經賺了足夠多的錢,他想著,既然美國不把我們當人,不如回老家去。

03

衣錦還鄉的阿Q

1901年,鄺泗終於回到了闊別30年的故鄉廣東佛山。

鄺泗的衣錦還鄉,在當地引起了轟動。29個轎夫抬著他和美國的妻子、孩子、行李,他們穿著體面的洋裝,在父老鄉親的夾道歡迎下,享受著成功後的榮耀。

他很樂意把大把的錢花在造福鄉里上。他出資修路,直接從火車站修到了家鄉的村口,他建學校,蓋酒店,出手闊綽令鄉里人咂舌。

他修建的「佛山大酒店」,如今依然矗立,經歷了90多年的風霜,依然能夠從那些細緻的雕花上看出當時的豪華。

在當時,這座酒店可以說是整個廣東最豪華的建築之一。全國各地的工匠被請來,製作彩色玻璃,精心雕琢柚木的房間隔板,在隔板鑲嵌的玻璃上蝕刻祥雲和龍的圖案,所有的設備都是從國外進口,90多年前中國大部分人都沒見過自來水,這座酒店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泵水設備,酒店房間裝有西式馬桶和浴缸。

此外,鄺泗還在當地買了許多地,蓋起了工廠,娶了姨太太,因為娶姨太太的事情,美國的妻子忍無可忍,只好與他離婚,帶著孩子回了美國。

鄺泗可能太久沒有享受過被人尊敬的滋味,這次衣錦還鄉的經歷使得他一度打算再也不回美國了,就在佛山當他的資本家、大財主,每天被一群人簇擁著喊「老爺」。

但時代再次捉弄了他,他的工廠先是被日本人洗劫,後來又被國民黨盤剝,最後,他因為資本家的身份被清算,土地、酒店都被充公,連葬在故鄉的權利都沒有。

1949年之後,鄺泗懷著不能葬在故鄉的遺憾,被迫逃往美國,美國的妻子接納了他,繼續經營著他的古董店。1957年3月9日,98歲的鄺泗在美國去世,埋葬在了洛杉磯的公墓。

2013年,鄺泗的「佛山大酒店」被劃為拆遷區域,在此之前,經歷了「文革」的摧殘,這座酒店的主樓已被拆毀。

幸好佛山市民積極呼籲保護,避免了這個悲劇的發生,在眾多呼籲的聲音中,最令人動容的一句話是:「酒店創始人鄺泗是華人在美奮鬥成功的典型,其在美國的墳墓都有專人管理,鄺泗家族目前在美國已有百餘人,如果拆了,華僑會對中國有怎樣的看法?」

被排斥的中國人、衣錦還鄉的阿Q、無家可歸的逆襲者,鄺泗的三張面孔,是百年來華人在外奮鬥的縮影。他們分別代表著華人的文化困境、傳統陋習、身份認同困境。

今天的世界,再也沒有一個什麼狗屁的「排華法案」明目張胆地排斥我們,歧視我們,但今天的華人,是否真的走出了到哪都是異鄉人的文化困境?是否真的拋棄了衣錦還鄉娶姨太太的傳統陋習?是否真的擺脫了刻意炫富來彰顯存在感的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那邊 的精彩文章:

中國留學生跪地聽加拿大警察訓話,窩裡橫的人,到國外全被收拾好了
加拿大又查出特大移民欺詐,又是華人!

TAG:海那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