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盛世達到封建王朝頂峰,但與歐美各國相比,顯然是自欺欺人

乾隆盛世達到封建王朝頂峰,但與歐美各國相比,顯然是自欺欺人

乾隆中期,中國迎來了最後一個封建盛世,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取得顯著的成績,為歷朝歷代所不能企及。不過,這只是歷史的縱向比較,如果橫向比較世界的其他各國,我們就會發現,所謂的乾隆盛世只不過是自欺欺人。

古代,人們難以打破重洋的阻隔,中國長期處於一個相對隔離的環境中。到了近代,隨著經濟、科技的進步,交通的發達,日益打破了國家之間的隔絕狀態,相反的撞擊和影響越來越頻繁。18世紀正是世界殖民擴張的時代,外國的傳教士、外交官、商人陸續來到中國,引起了各種摩擦、糾紛。

如果把乾隆取得的成績放到當時世界各國範圍中,與歐美國家相比較,那就會呈現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圖景。18世紀的歐美國家正處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革命已經爆發,社會突破了封建枷鎖而進入人類歷史發展的又一個階段,即資本主義時代。

而當時的中國仍處在封建時代,即使取得了封建社會中能達到的最大成就,但如果與歐美國家雄健邁進的步伐相比,中國無疑是一個龍鍾老人,行動遲滯,步履蹣跚,越來越落後於西方國家。

乾隆時代,即18世紀的中後期,歐美國家的變化翻天覆地,一日千里,可以從五個方面進行對比。

一,產業革命

乾隆在位60年,正好是英國經歷了產業革命的全過程。當乾隆即位前兩年,即1733年,英國的凱伊發明了飛梭,揭開了產業革命的序幕。從60年代起,英國棉紡織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織工哈格利夫發明新式紡車,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阿克萊發明新式織機,紡織業的生產能力迅速提高。

其他行業也紛紛仿效紡織業採用機器工作,工作機的普遍使用使動力變得非常緊張。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瓦特發明蒸汽機,成為適用於各種機器的「萬能動力機」,讓人類擺脫了對自然能源的依賴。

此後,機械製造業取得重大進展,出現了刨床、銑床、鑽床,各種機械開始實現規範化、標準化,提高了工效。18世紀末,機器大工業開始出現,工廠中形成了由工作機、傳動機、動力機三部分組成的機械系統,工場手工業逐漸讓位於機器工業,開始了社會化的大生產。

二,科學發展

與產業革命相表裡,歐洲的自然科學,積累了豐富的資料與研究成果,跨進了近代科學的殿堂。18世紀在數學領域,概率論、微積分、數論、投影幾何方面取得進展。物理和化學方面,人們已能分辨各種氣體,並用各種方法獲得氫、氧、二氧化碳等。

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法國拉瓦錫證明燃燒現象是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化合的結果,推翻了傳統的「燃素說」,揭開了自然界燃燒之謎。

電學方面,1752年(乾隆十七年),美國富蘭克林做了有名的風箏試驗,證明了雷電是一種自然現象,粉碎了各種迷信和神話。後來義大利人伏打製造了能夠產生電流的伏打電堆,為近代電池的產生打下了基礎。

天文學方面,1755年(乾隆二十年),德國哲學家康德發表《宇宙發展史概論》,用星雲說解釋太陽系的起源。1796年(嘉慶元年),拉普拉斯對星雲說作了更完善的論證。還有德國學者赫歇爾長期觀察恆星,提出了銀河系構成的假設,1781年,他在觀測天空時發現了一顆前所未知的星座,即天王星。

地質學、生物學方面,成果累累,學派林立,爭論迭起。一些人主張岩石水成說,認為岩礦的成因是洪水泛濫,造成岩石的堆積;另一些人主張火成說,強調地下岩漿和火山噴發以地殼和岩層形成的作用。還有瑞典博物學家林耐,搜集了數以萬計的植物標本,首創植物分類,主張物種恆定不變,而法國的布封提出比較分類法,開始認識到物種之間的變化傳承關係。

以上的發現、創造、學說都出現在相當於中國的乾隆時期,西方科學家通過觀測、實驗、計算、分析、爭論,對自然界客觀現象和運動規律,逐步取得了正確而系統的認識,使人類提高了利用、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三,法國的啟蒙運動

發生於18世紀的法國啟蒙運動是資產階級革命的輿論先行,其代表人物有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人。

伏爾泰是法國傑出的哲學家、政治家、文學家,他著作宏富,知識淵博,一生不倦地反對教會、僧侶和專制主義;孟德斯鳩的名著《論法的精神》發表於1748年(乾隆十三年),提出三權分立思想,成為日後資產階級整體結構的原則;盧梭的名著《論不平等之起源》和《民約論》分別發表於1754年和1762年,尖銳地批判了封建等級制度,敏銳地指出了私有制是產生不平等的根源,提倡尊重「天賦民權」。

18世紀中葉(乾隆前期),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把啟蒙運動推向高潮。此書內容豐富,彙集了當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新成果,向封建制度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參加《百科全書》編纂的有一大批著名學者,除了伏爾泰等主編,尚有達蘭·貝爾,唯物主義哲學家霍爾巴赫、愛爾維修,自然科學家布封、孔多塞,經濟學家杜爾閣,美學家拉美特利等。他們學識廣博,才華過人,是一批傑出的反封建戰士。啟蒙運動雖有其資產階級的局限性,但它激起的思想革命巨瀾,洶湧地衝擊著封建社會的堤壩,為行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做好了準備。

四,美國獨立

北美洲本是分屬英、法的殖民地。殖民主義者一方面屠殺當地的印第安人,另一方面奴役歐洲普通移民和從非洲來的黑奴,由此激起反抗,先在波士頓一帶發生連續的抗英鬥爭。

1755年(乾隆四十年),殖民地人民吹響了獨立戰爭的號角,舉行反英起義。華盛頓被人民擁戴為總司令,武裝鬥爭的烈火迅速燃燒。英軍在人數和裝備上雖佔優勢,但革命人民鬥志昂揚,越戰越勇,最終擊敗了英國殖民軍。

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英國不得不承認美國獨立。這場延續8年之久的美國獨立戰爭是18世紀的重要事件,從此,美國擺脫了殖民主義的鎖鏈,躍入資本主義的行列。

五,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法國從18世紀30年代起(乾隆即位之初),資本主義發展加快,社會分化加劇。國王、貴族、教會佔有大部分土地,農民、手工業者、城市平民以及企業主均屬於第三等級,處在無權、被壓迫的地位,階級矛盾日益尖銳。80年代發生經濟蕭條,農業歉收,企業倒閉,財政破產,各方要求召集三級會議制定新的稅法。

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三級會議召開,受啟蒙思想教育的第三等級的代表,得到人民的支持,要求分享國家權力,宣布成立制憲會議。法國國王派兵鎮壓,巴黎人民群情激憤,於1789年7月14日舉行起義,攻打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

革命迅速擴及全國,廢除了人身依附以及各種封建特權和苛捐雜稅,並制定《人權宣言》。此後反動勢力企圖復辟,國王路易十六勾結外國勢力來鎮壓革命。雅各賓派領導人民,打敗了外國干涉軍,廢黜國王,於1794年宣布成立共和國。次年,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斷頭台。

1795年(乾隆六十年),巴黎國民公會起用青年軍官拿破崙來對付內外的敵人,拿破崙權力增強,形成了軍事獨裁政權。1799年(嘉慶四年),拿破崙發動政變,建立執政府,廢除了等級制和封建特權,並震撼了歐洲的封建體系,開闢了一個資本主義廣泛發展的新時代。

18世紀30年代以後這六七十年間,歐美國家的進步勝過了以往的一千年,它正在經歷政治、科學、經濟、文化領域全面而深刻的革命。西方正在突破封建主義的枷鎖而飛速前進,而中國的種種成就彷彿還在強化封建的體制。兩個不同的世界,其變化的性質和方向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中國越來越落後於西方世界。

歷史人物要對自己時代的進步和落後負責任,尤其是乾隆帝長期站在統治階梯的最頂端,沒有一個人曾經像他那樣對18世紀的中國歷史打下如此深刻的烙印。他的思想、言論、行為、政策自然會對歷史發生或正、或負的重大影響。

18世紀,閉塞已久的中國極其需要開通對外渠道了解世界的狀況,放寬思想禁制,增進科學知識,以迎接行將到來的世界性挑戰。但乾隆沒有像略早於他的彼得大帝那樣知己知彼,把自己放在世界潮流中,正確定位致力於改革和富強。

乾隆帝以自我為中心的天朝上國觀念,閉關鎖國政策,採取以不變應萬變的形而上學的政治哲學,嚴重地阻礙了歷史的進步,窒息了社會蓬勃發展的生計,讓中國失去了跟上世界的機會。

當然,話又說回來,中國的落後也不能將責任簡單地歸於乾隆帝。18世紀的中國是一個被禁錮著的世界,乾隆帝也是這個世界中的一員。禁錮已久,習慣成自然,他的政策正反映了被禁錮者習于禁錮、安於禁錮的心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臨終舉薦了此人,正是他葬送了大清王朝,不是袁世凱
為了一句諾言,蔣百里用生命予以詮釋,他的這一槍讓人肅然起敬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