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孫楊屢遭對手拒絕合影:輸不起的孩子,也活不漂亮!

孫楊屢遭對手拒絕合影:輸不起的孩子,也活不漂亮!

1

最近孫楊很「憋屈」:光州游泳世錦賽上,孫楊奪得男子400米自由泳冠軍。頒獎時極度尷尬,澳大利亞選手霍頓拒絕上台領獎,面無表情地站在一邊,引得觀眾一陣噓聲。

不久孫楊奪得男子200米自由泳冠軍,不料獲銅牌的英國選手斯科特·鄧肯也拒絕與孫楊握手合影。

而且,霍頓和斯科特竟然都曾鼓動其他選手也不要上台領獎。網友們紛紛鄙視這種氣量狹小的行為:

相比之下,霍頓的隊友凱爾·查默斯豁達得多。200自半決賽後,他越過泳道繩索與孫楊握手,並在採訪中說:我不擔心我的競爭對手,我只擔心我自己的比賽,並學習如何游200米……霍頓做那事是自己的決定。

而那兩位接連敗陣選手,顯然是在借故化解「輸不起」的情緒,結果比賽和人格「雙輸」,難堪的恰恰是自己。白岩松曾說: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漂亮地輸,就是正確面對競爭失敗,即使一時受挫也絕不怨懟他人、懷疑自己,而是欣賞對手、反思自我,相信通過努力最終能獲得成功。

適度的勝負心催人上進,但過度看重結果就會氣量狹小,把路越走越窄。

育兒專家蘭海說,在真實的社會裡,沒人有讓著你孩子的義務。人生充斥著大大小小的挫敗,面對失敗,是繞不過去的必修課。

2

幾乎每年都會出現惡意修改同學高考志願的新聞。今年浙江考生陳某隻考了300分,覺得臉上無光就動起了歪心思,改了三個朋友的志願,差點毀了他們的一生。

輸不起的人多可怕!不少網友表示,這樣的人不但一輩子沒朋友,還一輩子沒出息。

生活中「輸不起」的孩子也不少見:

鋼琴比賽輸了,大哭大鬧「再也不彈了」;

玩積木時搭得沒有別人好,氣得推翻玩具;

甚至走路時都不願意走在別人後面……

孩子為什麼會 「輸不起」呢?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兒童容易誇大自己的能力,盲目樂觀,比如天天叫嚷「我是超人!」「我要打敗你!」「我能得一萬分!」

現實與想像的落差讓孩子難以接受,加之自控能力薄弱,負面情緒崩潰一觸即發。當然,失當的教育方式也影響著對待失敗的態度。

無視孩子的求助或失落

有一次在木具DIY店,一個小女孩和爸爸一起做手工。女孩一邊擺弄著手裡的木塊和工具,一邊問:爸爸,這一步好難啊,怎麼弄呀?

爸爸正沉迷「吃雞」,充耳不聞。過了一會兒,女孩又推了推爸爸說:爸爸,我這邊做得對嗎,好像跟圖紙不一樣。爸爸不耐煩地說,你自己看,別鬧!女孩只好一籌莫展地坐著,進行不下去了。

心理學研究發現,父母關心很少、不被重視的孩子,不敢向別人求助,缺乏勇氣面對挫折。久而久之,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不會排解負面情緒,對失敗也就愈發抗拒。

否定孩子的自我調節

輪滑比賽上,一個小男孩輸了比賽。看著別人開心地領獎,他撅著嘴說:哼,我才不稀罕呢,反正我也不喜歡那個獎品,我無所謂!老媽聽了火馬上竄上來:你怎麼這麼沒上進心呢?一頓數落,男孩「哇」地一聲哭起來。

其實,孩子說「無所謂」看似不上進,可能是在平衡挫敗感,努力恢復平常心,淡化對失敗的在意。誤解反而會讓TA覺得自己不思進取,真的很糟糕。

過度保護孩子

有個媽媽和孩子玩猜拳,連續兩次寶寶都輸了,又哭又鬧。媽媽沒辦法,只好一次次和寶寶玩下去,一直玩到孩子贏得高興為止。

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在遊戲里技不如人,就馬上撤退,不跟別人玩了。

殊不知,一場沒有失敗的比賽,勝利不會讓人真正歡樂父母也不可能永遠及時避開障礙,這都是在剝奪孩子建立抗挫力的機會。

育兒博士張怡筠說,有抗挫力的孩子有以下三大能力:

「我有」:能找到求助對象,關心我的困境

「我是」:我是讓人喜歡的孩子

「我能」: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父母可以以這三個維度為標準,抓住機會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成敗觀。

3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心理彈性」,指擺脫困擾,避免心理和行為失調的能力,鼓勵自己繼續努力。

3歲開始,寶寶的抗挫力開始萌芽,讓孩子體驗失敗與成功,抗擊挫敗的能力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善於共情,合理歸因

寶寶因為失敗發脾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要求3、4歲的孩子冷靜面對失敗,就像要求剛出生就長著牙一樣荒謬。

父母要充分耐心理解孩子的挫敗感,多對TA說「我知道你很難過,你非常努力地想得第一對不對?」,少說「這有什麼好難過的,太玻璃心了吧!」這不但會讓孩子自我評價更低,還會將親子距離拉遠。

其次,換個角度找原因,成敗不止一把標尺,失敗不意味著很糟。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美國有一個孩子,是個默默無聞「中不溜」。他對爸爸說:上學真沒意思。父親悄悄打了個電話給老師,建議班裡組織一場分享興趣的活動,老師採納了這個想法。

孩子得知後,無比興奮,花了好幾個晚上查資料、做PPT,還自製了一個簡單的Flash短片,來了一場聲情並茂、異彩紛呈的恐龍科普會。同學們大呼驚奇,情不自禁地鼓掌,稱他為「恐龍博士」。

他得意極了,明白了每個人都有閃光點,不再排斥上學。父母要幫助孩子找到那把讓TA脫穎而出的尺子,不必總拿劣勢與別人的優勢碰撞。

「沒關係,再試一次!」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即使它不一定有依據,但主觀上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就會竭盡趨向於這個暗示。積極的心理暗示是激發自我效能感、敦促進步的方法之一。

《我們長大了》中,雙胞胎姐妹參加投壺比賽,她們面對失敗的態度截然不同。妹妹二毛還沒投就擔心失敗。當她沒有投中,臉色刷地一下變了,哭著不要玩兒了:

姐姐大毛淡定得多,雖然也失敗了,卻總結出一套哲理:

大毛不斷嘗試,一邊擲箭一邊默默為自己打氣,最終贏得了比賽。

積極心理學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說:幫助孩子把挫折歸因於暫時性、特殊性而非個人化,能使孩子在挫折中學會樂觀的思維方式,更快地走出挫折,恢復狀態。

無論成敗,父母都要從積極角度鼓勵孩子:成功時,強調過程中哪些努力造就了成功,汲取經驗;失敗時,肯定一貫的努力,鼓勵TA再試試就能成功。

《銀河補習班》里的父親,無論孩子考得多差,都無條件地鼓勵他微小的進步。兒子把爸爸常說的那句「永遠不認輸」寫在紙條上,像魔咒般支撐他度過從小到大種種困難,這就是激勵的力量!

學會尊重規則,欣賞對手

《超級育兒師》里的小米是個慣寶寶,暴躁任性,玩什麼都必須贏,誰拿她都沒辦法。育兒師制定了規則: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能不講道理

一次大家在玩釣魚遊戲,爺爺贏了,小米的臉立刻晴轉多雲。媽媽問,是誰贏了?小米不說話。

在家長再三堅持下,小米終於承認是爺爺勝利了,露出笑容為他鼓掌。

通過遊戲,讓孩子懂得尊重規則、欣賞對手,不做情緒的奴隸。一個人願意把舞台交給別人,恰恰說明擁有重返舞台的自信。

作家劉墉的學霸女兒歷史考砸了,泣不成聲:最爛的那幾個男生都會做的題,我卻答錯了!

劉墉聽了卻笑了:小丫頭,別再為別人考得好傷心了!你甚至應該為那些男生開心呢,他們終於有機會拿一張90分的卷子,得意自己贏了你呢!

白岩松說:當下是個成功學泛濫的時代,很多扭曲和亂象都與追求面上的成功有關。我們把結果看得非常重,因此從不享受過程,為了實現某種期待,往往不擇手段。

讓孩子擁有在日常挫折中發掘快樂和幸福的能力,無論成敗TA都會活得更有底氣、有自信。

更多熱文

孫燕姿:「當孩子說我恨媽媽時,

我才發現自己是個糟糕的母親」

成績優異卻是「職場巨嬰」,

如何讓孩子正視競爭壓力?

熱門微課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育兒師 的精彩文章:

能夾、能立、能摺疊,這59元的小檯燈太實用了

TAG:超級育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