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因一封「免死詔書」,直接將自己送上了不歸之路,漢武帝一箭三雕

因一封「免死詔書」,直接將自己送上了不歸之路,漢武帝一箭三雕

漢武帝時,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

可以說,沒有實權的帝王一樣受制於人,即位初期的漢武帝,就因此「憋屈」過一陣子。那時的朝廷班底雖有三方勢力,但是,沒有一方是真正屬於漢武帝。

第一方代表人物是握有先帝遺詔的竇太皇太后和竇嬰,竇太皇太后一直控制著國家的軍隊調遣,這就決定了她不但必然插手國家大事,而且,壓根就沒將年輕的漢武帝放於眼中。

第二方貴為漢武帝生母的王太后,由於,忌憚自己的「再嫁史」被竇太皇太后拿捏,所以,一直表現的很「收斂」,其和漢武帝的親舅舅田蚡形成了另一方勢力。

第三方勢力就是沒啥靠山的大臣了,基本處於「觀望」狀態。

後來,由於一件事,幾經發酵後,讓漢武帝徹底扭轉了局勢,鞏固了自己的政權。

公元前140年,丞相衛綰由於身體有恙被免職,空出的職位讓竇嬰和田蚡都眼饞不已。這時一個門客站出分析利弊,勸田蚡不要和竇嬰爭。田蚡採納後,並由姐姐轉告給了漢武帝他的意思。竇太皇太后雖對自己的這個親侄有所不滿,但是,也不願看到丞相之位落於旁人之手。於是,竇嬰和田蚡,一個成了丞相,一個被封為太尉,皆大歡喜。

二人雖身在不同陣營,但是,卻有一個共同特點,都崇尚儒家學說。竇嬰和田蚡不但推出了一些新政策,還推薦了不少親儒家學說的人做大臣。可以說,他們的一些所做作為,讓喜歡道家黃老學說的竇太皇太后極度不喜。公元前139年,儒家學派的御吏大夫趙綰上書,請漢武帝親政,這讓已經非常不滿的竇太皇太后果斷出手「干政」。

於是,竇嬰和田蚡成了「閑人」,只有一個列侯的空頭銜。田蚡雖沒有了任何職務,但是,親舅舅的身份,讓漢武帝依舊很信任他。而竇嬰則可以用「無人問津」來形容了,門庭日漸清冷起來,以前那些溜須拍馬的人都紛紛「投靠」田蚡了。公元前135年,竇太皇太后去世。竇嬰徹底成了「被冷落」的人了,身邊只剩下一個叫灌夫的人。

此時,已為丞相的田蚡,依仗自己身份高貴,欺負皇帝年輕,一心想通過禮法來約束朝綱,在建議採納上和推薦人才上很是強勢,一時,田蚡的權勢幾乎要超過漢武帝。公元前131年的夏天,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兒為夫人,王太后下詔令,要求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賀。身為列侯的竇嬰當然得去,並帶上了灌夫。由於身份的落魄,竇嬰和灌夫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冷落。

灌夫因此借酒耍酒瘋,來發泄心中的不滿,還執意不願意道歉。田蚡非常氣憤自己的喜宴被弄砸了,於是,就扣留了灌夫,以侮辱太后詔令為理由彈劾灌夫,將其關進了特別監獄,並走了司法程序,判了灌夫滅族之罪。竇嬰於是找到漢武帝,希望可以救灌夫一命。哪知,漢武帝並沒有以為這事有多嚴重,就直接讓竇嬰去東朝公開辯論此事。

只是,在廳辯時,竇嬰卻不敵對方強大的言論團隊,無奈拿出了漢景帝臨終前給他的一份「詔書」,內容為:「假如遇到對你有什麼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隨機應變,把你的意見呈報給皇帝。」事情自此開始有了大反轉,這份「免死詔書」非但沒有給竇嬰帶來任何機會,反倒直接將他送上了不歸之路。

由於,在尚書房沒有找到此詔書的「原件」,就不得不讓人生疑,此詔書是不是偽造的?

這個事件表面上是看漢武帝如何定調,但是,實質上卻是暗藏了幾方權勢的較量。漢武帝當然不會放過這送上門的機會,幾經思索後,決定除去竇家對於朝政的影響,同時,藉此事「震懾」其他勢力。只是,漢武帝要的遠遠還不止這些,王太后的頤氣指使早已讓他想擺脫母族的「控制」了。於是,事態發展就如設計好的按照漢武帝的想法進行。

這個「遺詔」就變成了「偽詔」,竇嬰被斬首棄市。

在輿論的「壓力」下,漢武帝又將「火」撒在了田蚡身上,罷了他的官,還給王太后下了「禁言令」。而目睹竇嬰慘狀的田蚡,很快就在極度驚恐中魂歸西天了。自此,三方勢力中,就剩下那最沒實力的一方了,等待他們的只有一條路,就是對漢武帝「死忠」。

漢武帝此時真正掌控了國家的大權,一往直前開闢疆土,創造了一個時代的輝煌,也成就了自己為一代名帝。

參考資料: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第》、《漢書·漢書 竇田灌韓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臟唐臭漢」到底是什麼意思?漢朝臭在哪裡,唐朝又臟在哪裡呢?
什麼是「第一國際」?迄今為止發展如何?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