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在各國版本的《人生七年》中,俄版無疑是最具戲劇性的。

前不久,英版剛更新了《63 Up》,佐證了英國階層固化的現狀。而在俄版里,階層不是主要話題,國家與時代才是。

皆因俄版的主角們,都出生於一個已經消逝的帝國——蘇聯

從1990年起,導演Sergei Miroshnichenko找來20名出生於1983年的蘇聯孩子,每隔7年回訪一次,記錄拍攝他們的生活狀態,目前更新至《28 Up》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俄國人生七年》系列,目前出到2012年,豆瓣評分都在9.5左右

在英版里,孩子們28歲時的生活仍波瀾不驚,大多數人按部就班地讀書、工作,探索自己的生活與愛情。

而在俄版里,這群蘇聯「80後」,被命運選中,是要經歷大時代的一代人——

1990年,離蘇聯解體還有一年的時間。

在紀錄片開始的記錄的其後28年里,他們經歷了蘇聯解體、民族戰爭、地區衝突、政治暴動、經濟危機,以及顛覆性的互聯網浪潮。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俄國人生七年Born in the USSR》,今年預計更新《35 up》,片中人陸續步入中年了

這一代蘇聯「80後」的生活,註定要比世界上所有同齡人都要跌宕起伏。

俄版《人生七年》似乎在無意之中,描繪了一幅由個人映射的時代圖像。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1990年,俄版《人生七年》系列的第一部《Age 7 in the USSR》開拍,鏡頭對準了一個名叫安東的小男孩。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7歲到28歲的安東

他的外公是真理報的編輯,曾經給勃列日涅夫寫過發言稿和傳記,而媽媽則是一名電影和戲劇評論家。他們一家住在莫斯科河邊一棟專門給黨內高官住的公寓樓內。

7歲的安東對著鏡頭說道:


「有一些人覺得這樣做更好,而其他的人覺得那樣做更好,所以現在有矛盾,在僵持。」「那結果會是什麼?」「不知道,可能會政變吧。」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無心的童言,卻準確預測了這個紅色帝國的末日。1991年,政變發生,蘇聯解體,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

「蘇聯」這個國家不再存在,這20名孩子與他們這代人一起,成為了時代的孤兒。

也許是從小經歷動蕩與不安,孩子們都表現出驚人的成熟。

節目組在克里姆林宮附近的難民營里找到了帕沙。他來自亞塞拜然的首都巴庫,那裡發生了武裝暴亂,大批難民避往莫斯科。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你難以相信這些話會從一個7歲小男孩的口中說出:

「坦克都來了,我們家也被打爛了……我們一直躲在廁所里……我看見過死人,受傷的人……醫院也被炸了。」


「你知道什麼是死亡嗎?」悲傷從帕沙的眼裡溢出:「知道。」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早早就知曉死亡為何物,並真切地感受到死亡恐懼的孩子,還有生活在吉爾吉斯斯坦的娜斯佳阿爾瑪斯

吉爾吉斯斯坦的民族分裂由來已久,吉爾吉斯族、俄羅斯族、烏茲別克族等民族之間經常爆發暴力衝突,因此當地實行宵禁。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俄羅斯族的娜斯佳,不與吉爾吉斯族小孩交朋友

7歲的娜斯佳和阿爾瑪斯也許還未能完全理解宵禁是什麼,但他們知道晚上一定不能出門,否則就會有生命危險。


「宵禁就是十點.....哦不,十二點就不能上街了。」「如果上街呢?」「就把你殺了。」

恐懼與動亂,已深植於他們的童年記憶里。

另一邊廂,7歲的猶太雙胞胎廖尼亞讓娜,正要乘坐火車離開蘇聯,前往以色列。(廖尼亞長大後才知道,當時父母在家中電話里發現了竊聽器,才決定要離開。)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讓娜和廖尼亞離開蘇聯前,去瞻仰列寧的陵墓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列寧是誰?7歲的讓娜和廖尼亞回答道

在以色列的生活雖然舒適,但政治局勢日益緊張,14歲時的廖尼亞聽到大人們說會有戰爭,不得不對未來感到擔憂和害怕。

戰爭終於爆發,21歲的廖尼亞與讓娜都選擇了參軍。讓娜進入了交通部,而廖尼亞則進入特種部隊,奔赴巴勒斯坦與阿拉伯人的交戰前線。

親身參與戰爭,子彈從身邊飛過,見識過人間煉獄一般的戰場,廖尼亞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的殘酷。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退役後,廖尼亞決定離開以色列,到世界各地遊盪。本來想到紐西蘭過安靜祥和的生活,後來卻被阿根廷人的熱情與快樂所感染,定居下來。

「很難理解當地人,他們除了美麗的大海,一無所有。他們天天喝菠蘿汁,卻比歐洲所有的百萬富翁還幸福。」

有能力逃離的人是幸運的,更多的人不得不困在他們長大的小城。

阿霞出身於莫斯科的單親家庭,僅僅7歲的她就已討厭革命與政治,迫切地希望長大後可以移民。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感受一下這個白眼

然而,長大後的她也不得不承認,「在如今的這個時代,臉皮必須厚一些。誰都逃不了,你能做的,只有適應。」

她依然滯留在這個被14歲時的她稱為「傻子國」的國家,但她選擇接受自己的命運。

「逃不了」的,還有出生於喬治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阿廖娜。蘇聯解體後,喬治亞獨立,阿廖娜成了喬治亞公民。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7歲和28歲的阿廖娜

可是,離開蘇聯老大哥後,喬治亞發展舉步維艱,不僅經濟衰退,社會設施也落後,經常沒電沒煤。

阿廖娜曾生了一個女兒,因患先天缺陷,僅10個月大就夭折了。

俄羅斯的醫生告訴阿廖娜,她女兒的病如果一出生就接受恰當的治療,是完全可以痊癒的。而喬治亞的醫生卻告訴阿廖娜,「這樣的孩子活不了的」。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伴隨著傷痛,阿廖娜決定隨丈夫移民俄羅斯,但是入籍時遭拒——2008年南奧塞梯戰爭爆發,俄格兩國斷交。

阿廖娜的護照上寫著,「出生地-俄羅斯,申請俄羅斯入籍-被拒」

就像是命運跟她開的玩笑。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相比起誕生於1964年的英版,俄版直到90年代才開拍。總的來說,這部紀錄片來晚了,卻晚得恰到好處。

被稱為「第二世界」的紅色帝國,它通過這些「紅旗下的蛋」給予了解體前夜的驚鴻一瞥。而隨著片中人的成長,他們也被放入「後蘇聯」的語境之中。

在蘇聯時期,對於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孩子們,有著一個特殊的專有名詞:「百事一代」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他們沒有政治與文化層面上的選擇,在飲品上,只能選擇百事可樂。但是,在蘇聯解體之後,他們同樣並無選擇地面臨生活、三觀上的重建。

上帝存在嗎?對於這個東正教氛圍濃厚的國家而言,大多數人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東正教堂在這個國家的民眾之間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於出生於伏爾加河畔鄉村的瑪琳娜而言,它掌控了生活中的一切。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7歲到28歲的瑪琳娜

雖然此時已是二十世紀末,但攝像機發現了一個依然保持著古老生活方式的舊俄空間。

瑪琳娜的生活跟十月革命前差不多,連打水都要去井裡打。她有10個兄弟姐妹,平時除了做家務,就是照顧年紀較小的弟妹們。

被問到「你的願望是什麼」時,別的孩子都說當醫生當老師,只有7歲的瑪琳娜說:「想玩」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後來,瑪琳娜順利考上了大學,專業是父母選的宗教史,她也曾到城裡闖蕩,但不到一年就回到那個落後的小村莊——家裡離不開她的操持。

瑪琳娜的父親是神父,她的一個姐姐住在修道院里,每天負責敲鐘——這項任務後來傳承給了瑪琳娜,她也住進了修道院,鐘聲每天風雨不改地響徹村莊的上空。

28歲時,瑪琳娜還沒有結婚。節目組問她為什麼還不找,她說:「找什麼啊,都是父母給定的,我們這裡都是這樣。」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相比起來,住在列寧格勒(後稱聖彼得堡)的塔尼亞就要幸福得多。

她從小熱愛跳舞,練習舞蹈之餘翻翻時尚雜誌,渴望擁有裡面那些fancy的服裝與美食。

她對大人的世界不屑一顧:「大人們已經不玩玩具了,他們有炒菜鍋就夠了。」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殊不知,學會「與炒菜鍋建立感情」是所有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塔尼亞沒有成為專業的舞蹈家,而是循規蹈矩地上了大學,畢業後當了HR主管。28歲拍攝時,她剛生下一個女兒,正在休產假。

此時的塔尼亞,已經與炒菜鍋「感情深厚」了。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人的成長過程,總是伴隨著世界觀的摧毀重建。但有時這種重建不一定完全來自成長,也來源於意識形態的灌輸與改變。

7歲時揚言要「殺德國人」的薩沙,長大後卻娶了一個有德國血統的老婆;不願意打架,卻願意「打法西斯」的季瑪,後來曾在德國結婚定居。

相似的矛盾,還出現在吉爾吉斯的娜斯佳身上。她7歲時的願望是「世界和平,萬物生長都美麗。」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而21歲時,娜斯佳談起「911」恐怖襲擊,卻脫口而出:

「我覺得他們(指美國人)活該。因為他們總是多管閑事。」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21歲的娜斯佳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28歲時,娜斯佳為自己的言論道歉

這種前後的鮮明對比,令人感到驚異且可怕。

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孩子們7歲時的言論。原來,他們表現出來的驚人的成熟,以及對革命、政治、世界的看法,都不過是一種「復讀」,一種「傳聲」。

在蘇聯,似乎毫無童年可言。孩子們只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成人世界平靜而光滑的表象下潛藏著的隱形裂痕。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20名「蘇聯孤兒」中,沒有人比安德烈的身世與時代結合得更為緊密。

安德烈是唯一一名來自孤兒院的孩子。他父母雙亡,奶奶和哥哥無力撫養他,只好將他寄養在孤兒院。

這所孤兒院位於西伯利亞,專門為軍樂團培養後備人才。安德烈從小就學習豎笛,如無意外,他長大後會被送進音樂學院,畢業後被派往蘇聯各個角落的軍樂團。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然而,意外發生了。安德烈被選中拍攝《人生七年》,第一部播出後,安德烈的生活牽動了無數人的心。

很快,各種包裹與物資向孤兒院湧來,也有美國家庭提出想領養安德烈。

由於繁複的手續與政策的阻礙,整整7年後,安德烈終於在14歲被成功領養,登上了去美國的飛機。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14歲的安德烈在美國

拍攝14歲篇時,節目組找到了在美國的安德烈,可是,他看起來並不開心。

美國的新爸爸對他很好,可是新媽媽並不喜歡他,總是讓他回去,「所有該做的我都做了,但還是沒有用,所有的規矩和小細節我都做到了,我覺得永遠都是我的錯。」

安德烈把頭側到一邊,躲開鏡頭流下了眼淚。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幸好,在節目組的幫助下,安德烈搬到了新家庭,重新開始在美國的生活。

21歲時,安德烈已搬出來自己住,還養了一隻狗。他從大學退學,通過運營計算機項目來養活自己。

可是,安德烈從來沒有把美國當作「家」。

他在家看俄羅斯電視台,家裡依然擺放著自己在俄羅斯的照片,「我永遠會把自己看作是俄羅斯人,死後也要埋在俄羅斯」。

他似乎對自己的身份認知很堅定。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28歲時,安德烈拒絕參與拍攝。

這部紀錄片已經改變過一次安德烈的人生。也許,他對拍攝的拒斥,在於抗拒紀錄片對他的命運的操控性。

安德烈不僅「逃」出了蘇聯,還「逃」出了俄羅斯,入了美國籍。在很多人看來,出身最悲慘的他,反而成為最幸運的那一個。

安德烈的美國家人也認為,領養安德烈,是幫助他擺脫籠子,飛向自由。

但對安德烈來說,他並沒有更自由,美國的生活與俄羅斯的生活,只是「不同」而已。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相似地,安德烈不少祖國的同胞們,都在懷念蘇聯的美好舊時光。

一次,薩沙在路邊看到一座被丟棄的列寧雕像,於是把它搬回家,當成家裡的「守護神」。

薩沙毫不掩飾自己對蘇聯時期的懷念:「我記得我們的集體農莊,當年很興盛,我最美好的記憶就是,在那裡工作的人,他們也陪我們玩。」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抱有相同想法的,還有生活在吉爾吉斯斯坦的阿爾瑪斯。他已經厭倦了當地頻繁的戰亂暴動,以及嚴重的經濟危機,艱難的生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在他的回憶中,生活在蘇聯鐵幕下的童年是美好且富足的:


「我覺得還是蘇聯時期更好,工廠都運轉,人人平等,沒有貧富差距,相比之下我更想要我7歲以前的蘇聯政府。」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28歲的阿爾瑪斯

自由不在美國,也不在俄羅斯,哪裡都不在,蘇聯的「孤兒」們,終將在夾縫中活著。

下一個7年又發生了什麼呢?

28歲篇的開場,節目組給出了一個答案,我們再一次聽到了似曾相識的國歌,以及相似的紅場閱兵式。

這個國家再一次「安定」下來,聯邦國旗取代了紅色的蘇聯國旗,一切將會以嶄新的形態回歸。

今年有望會迎來俄版《人生七年》的最新版本:35歲(《35 up》)。

讓我們拭目以待。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豆瓣9.5,又一部神級紀錄片,它完整記錄了蘇俄變遷史

作者 ?沒十斤公爵

編輯 ? Greye

本文首發於奇遇電影:cinematik

歡迎關注奇遇電影,解鎖更多影視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