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伐吳帶4萬人很合理;吳蜀決戰在馬鞍山,那是劉備的最後一搏

劉備伐吳帶4萬人很合理;吳蜀決戰在馬鞍山,那是劉備的最後一搏

夷陵之戰,也是猇亭之戰是奠定三國格局的一戰,和另兩次三國大戰不同,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但是夷陵之戰戰局對於吳國來說沒那麼不利,也不存在什麼以少勝多,更多的是以多勝少,但是夷陵之戰被認為是三國最關鍵的三大戰役之一,關鍵就在於,此戰之後,劉備和孫權都徹底成為了弱勢的一方,面對曹魏只能是聯盟狀態,孫權也不和曹家保持曖昧關係了,因為聯盟只能是弱者之間的,和強者聯盟只能是找死,所以此戰只守,數十年間都是吳蜀聯盟對抗曹魏的格局,從未變過。

關於夷陵之戰,最值得探討的就是吳蜀兩方的損失都大概是多少,相對來說,蜀漢肯定是傷筋動骨了,畢竟劉備伐吳所帶將士大多是軍中精銳,在此戰損失殆盡,本來就缺少人才的蜀漢就更加難以為繼了,那麼劉備此戰帶了多少人呢?

可定不是三國演義中的70餘萬大軍,劉備有這實力早就一同全國了,打誰誰滅,毫無還手之力,相對來說劉備一方在夷陵之戰前,關羽戰敗時就折損了一部分精銳兵力,大約是3萬之5萬這樣子,而劉備伐吳,比較可靠的歷史記載是4萬人,漢主遣將軍吳班、馮習攻破權將李異、劉阿等於巫,進軍秭歸,兵四萬餘人,武陵蠻夷皆遣使往請兵。權以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假節,督將軍硃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除此之外,武陵五谿蠻夷遣使請兵,劉備派馬良以財帛獲得了武陵少數部落的支持,其兵力沒有明確記載,應該超不過萬人規模,而孫吳則出兵5萬拒敵,此戰事關孫吳存亡,孫權一面是向曹魏求和的,孫權遣使奉章,並遣于禁等還。丁巳,使太常邢貞持節拜權為大將軍,封吳王,加九錫。就是孫權向曹丕稱臣,換來北線沒有那麼大軍事壓力的條件,全力對付西線大舉壓上來的蜀軍,所以這5萬吳軍應該是孫權能夠調動的大部分精銳部隊了。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孫吳最大規模發兵作戰是合肥之戰,當曹操討伐張魯的時候,孫權剛和劉備就荊州問題達成和解,就調集大軍攻打合肥,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但是發生了張遼八百騎破十萬吳軍的事情,孫權也就留下了孫十萬的外號,個人猜測這十萬吳軍都是含有水分的,吳軍真正能打的步卒是超不過5萬的。

相對來說劉備東征孫吳,是打算一鼓作氣滅了孫權的,也沒有接受孫權退換荊州的求和建議,那麼劉備既然是打算找吳國拚命,或者說把吳國打殘了的,就帶4萬人是不是少了點,起碼也要組織10萬大軍還有點可能,我只能說,劉備和曹操打完漢中之戰,曹操遷徙漢中人口,把一個空殼留給了劉備,加上大戰之後,劉備就算拿下益州和漢中也是要有時間休養恢復的,而且還要在漢中及益州留有兵力,以防後方不穩,4萬人已經很客觀了。

劉備在赤壁之戰前後,兵力應該不足萬人,當曹操征討劉備時,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但這大多是跟隨的百姓,」被甲者少」,噹噹被曹軍追擊的時候,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會,得濟沔,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赤壁之戰劉備能夠依賴的應該就是劉琦的部屬,加上後來征討四郡,戰後奪取四郡收編的兵力,劉備入蜀前兵力不會超過3萬。

此後劉備入蜀,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相對來說,劉備入蜀雖然困難,不過其軍力是一度增強的,劉璋前期是很支持劉備討伐張魯的,璋增先主兵,使擊張魯,又令督白水軍。先主並軍三萬餘人,這相當剩餘是讓劉備軍力直接翻倍了,後來劉備和劉璋撕破臉,遣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敗,退保綿竹。璋復遣李嚴督綿竹諸軍,嚴率眾降先主,先主軍益強。也就是李嚴直接率領前線的益州軍降了劉備,此後劉備入蜀最大的困難就是圍攻雒城了,劉璋出降後,成都還有守軍,參考孫權在劉備奪得益州後,要求劉備歸還荊州的時候,雙方兵戎相見,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那麼劉備奪得益州後,其兵力保守估計應該有10萬,劉備軍團經過漢中之戰損耗和補充,又分出魏延獨立成軍,留守漢中,能出川東征的4萬餘人規模很合理,而且劉備稱帝之初,在籍戶口分別為二十萬戶與九十萬人,如此民力也是實在接受不了大軍出征。

一直有當時蜀軍是8萬餘眾一說,個人覺得不太可能,劉備剛剛經歷漢中爭奪戰,孫權偷襲荊州荊州兵團無一返回成都,劉備傾國之兵也頂多十一二萬,一個夷陵損兵八萬甚至更多什麼後果。而且八萬人不是三國志當中的記載,而是《傅子》當中的記載,而這部著作的很多細節真實性一直存在懷疑,且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任何一部史書的細節記載都有可能出現錯誤,所以我們引用歷史資料時不要盲目的引用,必須自己還要辯證的分析一下。

當然當時的益州百姓應該不會如此之少,未納入戶口統計的兵籍、吏籍、漏籍、蔭戶、佃客及少數民族等不納入統計的人群,按照《後漢書.志·郡國五》關於益州人口的記載,拿幾個郡來說,漢中郡九城,戶五萬七千三百四十四,口二十六萬七千四百二;巴陵十四城,戶三十一萬六百九十一,口百八萬六千四十九。蜀郡十一城,戶三十萬四百五十二,口百三十五萬四百七十六。越巂郡十四城,戶十三萬一百二十,口六十二萬三千四百一十八;永昌郡八城,戶二十三萬一千八百九十七,口百八十九萬七千三百四十四。這還不是全部的人口統計,益州在東漢末年也沒有經歷大規模的戰亂天災,人口應該絕非90餘萬。

話說回來,既然劉備所率漢軍4萬之眾是相對可靠的數字,那麼東吳的5萬餘眾,水分也不會太大,那麼此戰兩軍的戰損如何呢?按照《三國志.吳主傳》的記載,蜀軍分據險地,前後五十餘營,遜隨輕重以兵應拒,自正月至閏月,大破之,臨陳所斬及投兵降首數萬人。劉備奔走,僅以身免。也就是說蜀軍幾乎是全軍覆沒,劉備一路潰逃到了白帝城才穩住局勢的。蜀軍可定是遭受重創的,不然諸葛亮也不用5年多的時間平定蜀漢內部動亂,才有能力組織北伐,蜀漢肯定是傷筋動骨了,當時除了少數潰退下來的蜀軍之外,只有黃權所部因為後路被吳軍所斷,只能投降曹魏,那麼黃權所統率的江北軍是沒有損失的。

黃權在夷陵之戰前建議過劉備,說自己率水軍在前面探路,不過劉備不許,讓他統率江北軍去防備曹魏,那麼其兵力應該是在3000至5000之間,不然沒有什麼作用,黃權投降曹魏後,為人還是蠻正直的,當劉備死後,及先主薨問至,魏群臣咸賀而權獨否。劉備也是沒有為難黃權的家人,其兒子黃崇還戰死於和鄧艾所部的交鋒中。

劉備在夷陵之戰的排兵布陣也是被曹丕嘲笑的,漢人自巫峽建平連營至夷陵界,立數十屯,也就是我們一直所說的連營百里,除了是為了保證自己後勤補給之外,還有可能是劉備的戰術,因為他兵力並不多,所以要多設營寨,隱藏主力,迷惑吳軍,將東吳軍主力引誘出來伏擊之,但這個謀略被陸遜識破了而已。漢主遣吳班將數千人於平地立營,吳將帥皆欲擊之,陸遜曰:「此必有譎,且觀之。」漢主知其計不行,乃引伏兵八千從谷中出。既然蜀軍百里連營,建立了數十座營寨,但是兵力還是集中於夷陵猇亭一帶,《三國志.朱然傳》黃武元年,劉備舉兵攻宜都,然督五千人與陸遜并力拒備。然別攻破備前鋒,斷其後道,備遂破走。可見其後方營寨兵力十分空虛,有戰力的只是和吳軍相面的。

而從吳軍擊破蜀軍的過程來看,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爾勢成,通率諸軍,同時俱攻,斬張南、馮習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餘營。漢將杜路、劉寧等窮逼請降。漢主升馬鞍山,陳兵自繞,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吳軍利用火攻擊敗了蜀軍前鋒就基本上確立了勝利,當然放火只是製造混亂,真正被火燒死的沒多少,但是古代打仗一直沒有組織的軍隊是毫無戰力的,前線主將張南、馮習被殺,蜀軍依然無法組織抵抗,所以劉備才會兵行險招,在馬鞍山和吳軍一戰,劉備可不是什麼弱者,陸遜就說過,備是猾虜,更嘗事多,其軍始集,思慮精專,劉備在夷陵西北的馬鞍山收攏敗軍,顯然他是打算搏一把的,只要抗住了吳軍的進攻就不至於大敗,甚至有反擊的可能,而且劉備知道他要面對的是近5萬氣勢正盛的吳軍,他在馬鞍山收攏的蜀軍沒有2萬左右,他是沒這個膽子的,此戰才是劉備和陸遜的決戰,不過當時蜀軍將領已經損失殆盡了,劉備一人已然無法掌控全軍,很快就被吳軍擊敗了,「死者萬數」,如果說之前還是擊潰戰,那麼這個時候就是殲滅戰了。

除了馬鞍山的戰鬥,其他戰鬥基本上都不算是硬骨頭了,因此吳軍才可很快追擊到白帝城,徐盛、潘璋、宋謙等各競表言備必可禽,乞復攻之。吳將已經準備活捉劉備了,是陸遜害怕曹魏偷襲,所以才扯得軍,那麼我們復盤一下,吳軍損失兵力的情況,一個是劉備伐吳初期,吳軍是失利的,連失巫峽和秭歸,後來火燒連營是不可能的,主要還是以火製造了混亂,即使劉軍等到放火都不可能有這麼大的犧牲,還是劉備軍已經疲憊鬆懈,前面幾坐營寨一敗後面望風而逃,吳軍追擊斬殺蜀軍還是相對容易一點,最關鍵的一戰還是馬鞍山的戰鬥,不知道吳軍的死傷情況,但是可以猜的結果是,吳軍在夷陵之戰中傷亡並不是太大,遠遠沒有到打殘的地步,因為孫權在擊敗劉備後,對曹魏有一個挑釁的動作。

初,權外託事魏,而誠心不款。魏欲遣侍中辛毗、尚書桓階往與盟誓,並徵任子,權辭讓不受。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在劉備伐吳之初,孫權是向曹魏稱臣的,但是打完了夷陵之戰,同年,孫權就對曹魏沒那麼聽話了,曹魏讓孫權送過去一個兒子當質子,孫權不幹了,這是之前孫權答應的,於是吳王改元黃武,臨江拒守。帝自許昌南征,復郢州為荊州。想像一下,當時孫權擊敗了劉備,準確的說是擊垮了劉備,西線的威脅不存在了,如果說夷陵之戰,吳軍也是殘勝的話,孫權是沒有底氣,在剛剛結束一場大戰後,立刻和曹魏在打一場的,孫權哪來的底氣,應該就是夷陵之戰吳軍傷亡在可控範圍之內,個人覺得,不會超過萬人,因此孫權才有膽量和曹魏叫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塵封 的精彩文章:

趙雲是不義之人?其實他從未背叛過公孫瓚;劉備對趙雲有些苛刻!
巨鹿之戰令秦帝國衰敗,除了項羽這個bug,大秦還敗於這一點!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