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還記得幾句?熟讀並背誦《醉翁亭記》其實是種享受

還記得幾句?熟讀並背誦《醉翁亭記》其實是種享受

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容。

在學生時代,科教授挺喜歡語文課的。老師講課文就像講故事一樣,分分鐘能腦補出作者當年撰寫文章的「場景」。然而,挺好的一篇課文,翻過課本的背面,卻出現了這幾個字,「熟讀並背誦全文」,頓時全班同學其呼,「啊……又背啊!」。

「給你們一天時間,後天上課默寫。」《出師表》《洛神賦》《岳陽樓記》《滕王閣序》……一篇優美又有道理的古文不知怎麼就成了負擔、其實,如果了解古文背後這些冷知識,你可能會覺得,背誦好像更有意思了一些。

今天科教授就準備扒一扒,《醉翁亭記》里的那些趣事。

歐陽修:愛過兒童節的酗酒老頭子?

到底是六一居士還是醉翁?

《醉翁亭記》的作者歐陽修科教授就不用多說了,畢竟文學常識考了那麼多遍,可科教授每次選擇選項「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的時候,都心存疑慮……六一居士和醉翁怎麼有點不匹配,歐陽修的「人設」到底是啥樣的?

首先,六一不是兒童節,而是「六個一」的晚年生活。

歐陽修在《六一居士傳》曾這樣介紹。

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當年,有個客人也跟科教授一樣納悶:「歐陽老師,您這號六一怎麼說啊?」歐陽修就解釋:「我們家有一萬卷書,一千卷從夏商周三個朝代以來的金石遺文,一把古琴,一個棋局,還常常有一壺酒。」

誒不對,這才五個一啊?歐陽修又解釋道:「再加上一個老頭,也就是我,這不正好六一了么?」

原來,歐陽修給自己起號的邏輯有點像「五好青年」的五個好,那麼醉翁又是怎麼回事呢?「醉」說明歐陽修喜歡喝酒,甚至有些酗酒,他的許多詩文記錄了他的酒局現場。

比如《漁家傲》中採蓮姑娘用荷葉當杯,划船飲酒,寫了微醺之後的愜意。同時,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每年夏天都在平山堂中組局,派人采來荷花,插到盆中。

大家取荷花相傳,傳到誰,誰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後一片時,就飲酒一杯……感覺跟玩骰子差不多,但要更文雅。

「翁」是歐陽修給自己的定位,可當年他寫《醉翁亭記》的時候才42歲,就已經管自己叫老頭了?

這點很好解釋,跟當代人喜歡賣萌一樣,古人喜歡「賣老」,這樣會顯得自己有一種滄桑的韻味,更成熟更有深度一些,「醉翁」放到一起看一下,科教授倒是覺得歐陽修本人是個老頑童呢。

《醉翁亭記》被路人修改過?

「環滁皆山也」是這麼來的

據說,當年歐陽修寫完《醉翁亭記》之後,沒有著急發布,而是貼在了城牆上讓路人提修改意見。

一般人看到歐陽修以及新文章之後,都紛紛點贊叫好,幾乎沒有人敢提出什麼意見。這時,有一個心直口快的樵夫路過,看了看文章表示:「這開頭太啰嗦了,又不是地理雜誌,我推薦你自己爬到琅琊山上看看。」

歐陽修不僅沒有覺得掛不住面子,反而很開心地去按照樵夫說的做,後來爬到山頂他恍然大悟,於是提筆將開頭「環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濃縮為「環滁皆山也」五個字。

經過修改後,文字精鍊多了,腦補一下就可以感受到琅琊山屹立群山之中的蒼秀之美。

此外,這也可以看出歐陽修即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始終有著虛心好學的品質,怪不得他的文章能成為經典,並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上。

現在我們再感受一下,一位愛喝酒的詩人,爬到了琅琊山上,和一群人在醉翁亭中,談天說地,氣氛到了,他眼中的景色突然充滿了活力,爭著向他訴說生命的道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由於科教授當時才十幾歲,閱歷很有限,不能體會到詩句背後的情緒,但科教授很慶幸自己當時,熟讀並背誦了《醉翁亭記》,可以讓我在十幾年後,依然能拾得起這份感動。

百家講壇

《愛上語文》

播出時間:7月26日-8月6日 12:07

監製 / 閆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田楚韻 於毅 麥馨元(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松花蛋常聽,能夠美容養顏的松花粉您知道嗎?
玩轉極端天氣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