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哪吒》的成功說明了中國動畫電影不差技術,而是創意和文化自信

《哪吒》的成功說明了中國動畫電影不差技術,而是創意和文化自信

這幾天,霸佔國內電影票房排行榜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僅打破了帶「之」字必為爛片的怪圈,更是通過口口相傳的強大口碑效應,順勢成為暑期檔最靚的黑馬。上映四天的《哪吒》拿到了10.62億累積票房,票房佔比達到了驚人的82.90%(7月30日數據)。

在國內電影市場進入「寒冰期」的當下,《哪吒》的順勢逆襲,再次印證了「只有最好的作品,才值得最好的口碑」。這也是《我不是葯神》、《無名之輩》為現實題材突圍、《流浪地球》為科幻題材突圍之後,《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為國產動畫電影突圍的代表。

回顧《哪吒》之前的國內動畫電影市場,除了《熊出沒》、《喜洋洋》、《豬豬俠》、《潛艇總動員》以「用小屏幕搶佔大銀幕」的策略,穩穩站住了動畫大電影的一席之地之外,《大聖歸來》的驚艷過後,雖然出現了《大護法》、《風語咒》、《貓與桃花源》喜憂參半的表現,大家看在心裡、急在心上。

以迪士尼(皮克斯)為代表的好萊塢合家歡動畫電影,憑藉強大的創意能力和技術水平,穩穩站住了全球的動畫電影票房市場,雖然挑戰者換了一撥又一撥,卻始終巋然不動。畢竟,孩子確實愛看、很有教育意義,家長沒理由不讓孩子看世界上最優秀的動畫作品。

似乎,大家都把國產動畫作品表現堪憂,放在的技術差距上。放在若干年前,技術問題確實是個大問題,不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這些年的國產動畫作品早已用上了國際上頂尖的動畫技術。技術早已不是問題,問題還出在創意與自信上。

後來,被動畫界寄予厚望的王微與他的追光動畫,在《小門神》之後,推出了更具成人向的《白蛇:緣起》,看起來是以「曲線救國」的方式志在票房,實際上,其成人向的劇情內容,已經暴露了追光力圖避其鋒芒、自我轉型的決心。

所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才讓觀眾那麼振奮。票房上的全民狂歡,釋放了大眾對國產電影的熱情與期盼,因為,《哪吒》以中國的神話傳說為藍本,保留了大量傳統文化的精髓元素,以顛覆性的流行化表現形式,緊扣「人定勝天」這個主題,讓觀眾在耳熟能詳中找到新穎、特色的創意表達。

《哪吒》的成功是創意的成功,更是文化自信的成功。當中國觀眾開始珍視和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國的動畫作品超凡脫俗、精益求精,觀眾的內心需求與電影的創意表達完美結合,這意味著中國動畫電影建立自信、逐步崛起的序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得著說 的精彩文章:

「騎兵連,進攻!」一句台詞點名了主旨,詮釋了「亮劍精神」
相信我,只要成龍能拍下去,觀眾就一定會看下去

TAG:得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