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在時尚號聊消費觀可能很容易被解讀成「打臉」的事情,不過還好FAKESHION的價值觀也從來不是攛掇大家盲目地買買買,平時種草安利的推文也會有意避開流行和爆款,作為內容的傳輸者,我們一直都警惕不要引導大家陷入消費主義的誤區,安利完畢都會在末了提醒大家「適合自己最重要」。網路上太多的毒雞湯都在鼓勵年輕人買買買,但從來沒說花唄和欠下的信用卡怎麼還。在紛擾的物慾面前,還是節制些好。

不是刻意想要批判拜金主義,有的人就是喜歡數不清的口紅包包鞋子物慾橫流的樣子,隨意放縱或自律節制都是一種生活方式,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後者,關於「極簡主義」。

Minimalism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社交媒體熱衷把極簡主義和性冷淡掛鉤,好像就是細細的線條、大片的留白、清冷的色調……一副厭世又清心寡欲的樣子。作為極簡主義的半個愛好者,想要給它正個名——「極簡主義並不是反消費主義,而是對物質附加屬性的重新審視。」

極簡衣櫥

老早前就給大家分享過,極簡衣櫥並不是意味著一柜子的基本款和黑白灰,對熱衷穿衣打扮的人來說,這樣也未免太殘忍和無趣。在極簡主義之下,你仍然可以自洽地享受著裝帶來的認同感,當然前提是你擁有自己的個人風格。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經年累月的風格馴養中,你會發現自己的口味只有單一一種,一直偏好的都是某種特定的風格和幾個特定的牌子。能長久相伴的,也一定是質感良好的單品。

梳理清楚穿衣的風格脈絡後,購物時的目標就明確了許多,不用每個月為了追趕潮流花一筆錢,不往衣櫥里堆「上一季」的東西。時尚不應該是累贅與負擔,拆快遞的新鮮感是很棒,不過那些穿著有情感記憶和共鳴的衣物的感覺同樣非常好。多注重品質而不是款式和潮流,讓衣櫥里都是自己喜歡的單品,沒有一件雞肋,也不必擔心第二天要穿什麼,你會體驗到其中的愉悅和放鬆感。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當然這番話也不是抨擊快時尚又鼓勵大家買高價的意思,原則還是舒適與適度。

記得一直欣賞的某個女明星曬了一張照片,底下評論說見衣服出鏡好多次,她回:「是五六年前買的,功能或內容沒有更新的東西不需要買新的」,這一理直氣壯的回復又讓人好感倍增。這個世界上的衣服太多了,光是一個季度一變的流行就已經讓人感覺負荷。有時候,我們並不需要那麼多衣物來裝點生活。

品牌的話不做過多推薦,。它輕鬆自在的氣質在lookbook中就可以感受得出來,用建築、陽光、自然營造出來的氛圍是十分愜意的。對了,COS最近在打折,大家可以移步過去挑一挑有沒有值得入手的。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生活習慣:斷舍離

網路上有個熱門話題:「做哪些事情可以提升生活品質?」,熱評之一是「定期扔東西」,作為一個有一些整理強迫症的人,私以為是。

有部日劇叫《我的家空無一物》,雖然女主麻衣偏執的整理癖有些極端,但強迫症看完會覺得神清氣爽,還能有效地治癒那些多餘的購物慾望。畫面拍得很原木色、空蕩蕩的房間、大量的留白、陽光傾瀉在乾淨的地板上……「扔東西」這一看起來日常隨意的行為被賦予了某種意義,是關於「重要性」的理解和反思——這也是「less is more」的要義。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對我來說,不需要的東西就要果斷扔掉。「斷舍離」是令人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扔東西會上癮。家中的「堆積如山」乍看是足夠溫馨,但也讓人擔心鋪天蓋地的混亂。過度冗餘的生活總是平添負擔,而且也會製造焦慮。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消費主義的圈套讓我們不斷地往家裡囤積一堆無用的東西,也無形中為自己增加了某種心理負荷。定期扔東西能整理自己的思緒,審視過去一段時間的生活。拿掉的東西越來越多,保留的東西越來越少,只留下自己喜歡的並用心維護。斷舍離可以讓你思考每一件物品的價值和意義,將注意力轉移到更重要的事物上,也能約束自己killing time的行為。

「極簡主義」到底有什麼好?

這一整理思路還被衍生到了人際交往中,一樣十分受用,清理不必要的人際關係,不去執拗於一些根本不重要的事情,生活會變得健康而高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