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

作者:慈懷茲心

來源: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在面對孩子哭鬧或者無理取鬧的時候束手無策;也常常在聽到孩子打了別人或者搶走了別人的玩具時,感到無奈。但我們都會以各種方式來應對,甚至有可能會給孩子示範或者教給他更容易讓人接受的行為。

很多調查研究表明,會思考的孩子能夠處理典型的日常問題,也不太可能會衝動、內向或者反社會。但是,我們很多時候卻在有意無意地剝奪孩子的思考能力。

為此,本書作者——美國著名兒童發展心理學家、亞拉尼大學心理學教授默娜·B·舒爾和美國新澤西州威廉帕特森大學副教授特里薩·弗伊·迪吉若尼莫在這本《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一書中詳細地介紹了,如何將「我能解決問題」法運用於8-12歲孩子。

通過對話、遊戲和活動等獨特的方式教給孩子學會怎樣解決問題,如何處理與朋友、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日常衝突,以及尋找各種解決辦法並考慮後果,能夠理解別人的感受,從而讓孩子和他人和諧相處,成長為一個社會能力強、充滿自信的人。

如果你也想要自己的孩子具有較強的社會能力,充滿自信地面對未來,那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作者的文字,一起去學習掌握這種方法吧。

1

「我能解決問題」

過程重要,還是結果更重要?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然而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學會思考的技巧,遠遠比直接解決問題更為重要。

作者在書中提出的「我能解決」法就是引導孩子解決問題,但不總是要立刻「正確地」解決問題,而是教孩子練習思考怎樣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讓孩子們能夠自己去決定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那樣做。

這是一種思考方式,但這種思考方式卻會幫助孩子解決那些影響他如何與別人相處的、典型的日常問題。就算是一些年齡非常小的孩子,也能夠學會解決自己遇到的人際問題。

作者在書中舉了4歲的亞力克斯來說明這個方法的有效性。

亞力克斯的媽媽把「我能解決問題」的遊戲介紹給了4歲的亞力克斯,而亞力克斯也馬上喜歡上了這個遊戲。在和媽媽第一次玩的時候,就已經玩得不亦樂乎,根本停不下來。甚至當姐姐從學校回來的時候,他都第一時間把這個好玩的遊戲告訴了姐姐,並邀請姐姐和他一起玩。

這個讓4歲的亞力克斯都玩得停不下來的「我能解決問題」的字詞遊戲就包含了「我能解決問題」的全部內容,即:以能幫助孩子思考問題並得出結論的方式和孩子談話,

家長通過在特別的遊戲活動中以及日常的對話中,和孩子一起玩「我能解決問題」的字詞遊戲,就能夠達到幫助孩子在遊戲中熟悉解決問題的目的,從而使孩子能夠學會思考自己遇到的問題。

這個字詞遊戲如此有魅力,那到底要怎麼玩呢?作者在書中給出了十分詳細的方法:

首先,向孩子介紹「我能解決問題」的字詞遊戲,這個遊戲是要從對話法基礎的六對詞語開始,它們分別是「是/不(沒)」、「和/或者(還是)」、「一些/所有」、「之前/之後」、「現在/以後(稍後)」、「相同/不同」。

這六對基礎的字詞對孩子來說,可能早就已經全部熟悉或者熟悉了大部分,但這些字詞在「我能解決」問題中的具體用法卻是不一樣的,因為它們需要在做遊戲的過程中來使用。

當孩子們學會了把一切特殊的詞和玩耍聯繫起來後,在解決與其他孩子之間的爭執時,他們使用這些字詞的可能性會更大,也更容易化解矛盾。

然後,找到練習這些字詞的時間。很多人在聽到一種新方法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是想到沒有時間去實踐。「我能解決問題」教育法最實用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靈活性。

它並不需要進行系統化的學習,它可以在玩耍時間或者講故事的時候玩兒,也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比如汽車裡、超市內、飯桌上……只要是和孩子在一起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

「我能解決問題」的對話並不需要很正式、強制或者花很長時間。只需要在一般的日常活動中使用就可以了,當你開始刻意地大量練習時,你會發現它甚至能夠適應最忙亂的日程。

當然,如果你願意,也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專門抽時間來做這個遊戲和活動。

簡單來說就是,只要你願意,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進行「我能解決問題」的字詞遊戲。

最後,可以看到遇到問題時孩子對行為的反應。

在與孩子練習過一段時間簡單的「我能解決問題」字詞遊戲後,可以在遊戲中加入更多的字詞,甚至句子,讓孩子能夠更熟悉,也更熟練地掌握這種方法。

這樣,當他們遇到問題時,就會條件反射地認為只是變成了另一個可以玩兒的字詞遊戲,他們就不會再對大人的調解充耳不聞,同時也比要求或者建議他們怎麼做更有效。

2

解決問題的前提是要理解他人的感受

懂得尊重他人,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一個人在與別人的交往中,如果能夠很好地理解別人,尊重別人,那麼他也一定會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

「我能解決問題」法的第二步,就是幫助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養成考慮他人感受的習慣。

書中仍然用了亞力克斯和姐姐之間的矛盾來說明這點的重要性。

春天的一個下午,4歲的亞力克斯想騎自己的自行車,但是姐姐艾莉森正在騎。亞力克斯事先沒有任何警告就把姐姐推下了車,自己跳上去把車騎走了。

這是任何一個操場上都可能看到的一個典型情境,很多兒童發展專家都認為,這是小孩子還不能思考他們的行為會讓其他人有什麼樣的感受。

如果孩子沒有學會這點,那麼這種障礙就會一直延續到他們成年以後的生活中,變得自私自利、感覺遲鈍。

那麼要如何幫助孩子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呢?作者在書中給出了我們詳細實用、操作性很強的建議:

第一、在「我能解決問題」的對話遊戲中加入感覺字詞和問題。

語言的力量在我們生活中不可想像,一句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特別是做為一個家長或者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我們的言行。因為我們的一句話可以成就一個孩子,也可能會毀掉他。

所以「我能解決問題」法在能夠熟練運用後,就需要加入一些表達感覺的字詞和問題了,其中最常用的就是「開心」、「傷心」、「生氣」、「驕傲」和「沮喪」等。引導孩子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就必須要先讓他們懂得這些代表感受的詞語,才能夠更好地運用它們。

但是在這個遊戲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孩子明白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情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同時還要重點引導孩子明白如何從別人的表情、說話或者直接詢問來判斷他人對他們的行為和決定有什麼樣的感受。

第二、和孩子討論感受。

隨著我們不斷地把表示感覺的辭彙教給孩子,我們對一些問題的回答會讓我們對自己或者孩子的觀點更加的敏感。同時也會意識到,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可能不會在所有的時間內以相同的方式來看待事物。

因此,我們還需要和孩子一起來討論這些感受。

比如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在某些地方停下來,讓孩子猜一下書中某個人物的感受,問問他是怎麼知道的。無論是什麼樣的故事情節,都可以花點時間和孩子討論書中每個人物的感受。

再比如玩偶遊戲。

這是強化「我能解決問題」概念的很好的途徑,因為我們可以編一些小故事來說明開心和傷心的情形。不同的玩偶用不同的聲音來表現,就能夠更好地表達不同的感受。

第三、在遇到問題時運用「我能解決問題」法。

在生活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孩子打斷我們正在接聽的電話或者正在做的事情,這個時候,就要問孩子:「我能同時跟你說話和跟朋友說話嗎?」或者「我打電話時,你打斷我,你覺得我會有什麼感覺?」

如果需要,還可以繼續說:「當我不得不停下來跟你說話時,你覺得我的朋友會有什麼感覺?」

這樣的問題通常能夠幫助孩子思考打斷別人時,是如何影響別人的情緒的。

而當孩子不專心的時候,也完全可以使用這樣的方式,比如讓他思考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如果在我跟你說話時,你不用心聽,你覺得我會有什麼樣的感覺?你能做點什麼讓我不會有那樣的感覺呢?」等等諸如此類的話。

當我們和孩子都養成了這樣的對話習慣,那麼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能夠很好地處理了。

只是,這些在實際的運用中還是不夠,還只是在給完整的「我能解決問題」法打基礎。只有把這個基礎打得越紮實,孩子們在以後解決問題時,真正地運用起來就越容易、越有效。

3

解決問題的技巧——考慮後果

當孩子們已經練習過思考假設和現實問題的解決辦法後,就要加入「我能解決問題」法的最後一個解決問題的技巧——考慮後果

這樣,孩子們就能夠學會評價他們的方法對自己及他人的影響,也能夠從找辦法的遊戲中明白,當他們想出的一個解決辦法並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時,還可以想一想有沒有其他的辦法能夠更好地解決。

引導孩子因果思考的目的,是要幫助他們思考如果採用了某個辦法,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因此,只有當孩子們知道事情是按照某種順序發生的時候,才會明白後果的意義。

為此,作者在書中給出了很好的練習方法。

首先,教會孩子考慮事情的先後順序

利用「之前」和「之後」的字詞遊戲來幫助孩子進行因果思考,是一種很棒的方法。當然,也可以用故事接龍的方式來做練習,甚至也可以用「如果……可能會發生什麼」的遊戲來複習順序的概念。

這些遊戲都能夠鼓勵孩子去思考:「如果我選擇了這個辦法,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這個「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就是後果,對於有效地解決問題十分重要。

其次,因果思考需要一定的步驟。

從前面的遊戲中,可以發現,其實引出後果很容易,因此當我們開始和孩子一起考慮後果時,可以按照以下這些簡單的步驟來做:

一開始,提出問題或者讓孩子提出問題;接著像往常那樣引導孩子提出多種解決辦法,在遇到有助於詢問出後果的解決辦法時,就要停下來;然後把這個解決辦法寫在紙的左邊,宣布要編另一個關於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的故事,要求孩子們做出多個不同的回答。

最後,把每個回答都列在紙的右邊,在解決辦法和每個回答之間畫一條線,連接起來。

按照上面這些簡單的步驟,鼓勵孩子提出更多解決辦法,這種行為就已經是在引導孩子學會因果思考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一些有用的小細節。

比如鼓勵孩子說出後果,但不能暗示他第一個回答是「錯誤的」;比如繼續引導孩子說出更多的後果,但只能是直接後果,而不是連鎖反應;再比如當孩子用「什麼事也不會發生」或者「我不知道」來回答我們時,我們就應該回答他們「或許什麼事也不會發生,但是讓我們虛構一下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這種鼓勵孩子「假設」一個後果的行為,能夠讓孩子繼續玩因果思考的遊戲。

還有一點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的是,當孩子在我們的要求下提出的多種解決辦法都一樣的時候,我們就要提醒孩子,並引導他們去思考可能會發生什麼不同的事情。

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其實十分常見,因此我們只需要及時提醒孩子,引導孩子去思考其他方法就可以了,並不需要太過緊張,更不能因此而打斷孩子的思考,直接給孩子示範或者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最後,教會孩子評估解決辦法。

並不是孩子想到的所有辦法都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因此教會孩子評估解決辦法是考慮後果很重要的一種方式。

只有當他們明白了有些後果使得一個解決辦法是個好辦法,而有些後果使得一個解決辦法是不好的辦法後。他們就可以自己判斷自己想到的解決辦法是好還是壞,同時他們也會懂得當他們認為一個解決辦法並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時,還可能想別的辦法。

這就是「我能解決問題」方法教給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麼。

孩子們真正地掌握了這種思考方式後,他們和其他人的交往方式將得到很大的改善,並最終成功地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授之以魚」,可能會讓眼前的事情得到很快、很好的解決。但從長遠來看,這種行為剝奪了孩子的思考能力,給孩子帶來的可能只是懶惰和頹廢。

有些父母操勞一生,留給孩子萬貫家產,生怕孩子受窮受罪,卻不知道,在「大魚」的誘惑下,難免會出現「敗家子」、「嬌慣千金」。

「授之以漁」,則是教給孩子應對世界的各種能力。孩子一旦擁有了這些能力,即使在以後的生活中遇到了驚濤駭浪,也可以輕鬆地化險為夷。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在孩子的成長的這條大船上,我們應該只是一盞靜靜地矗立在岸邊的燈塔,給孩子指引正確的方向,而不是代替孩子行駛在人生的大海里。

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麗的。教會孩子自己去欣賞人生的美麗,品嘗人生的酸甜苦辣咸,讓他的人生永遠有路可走,有夢可尋,這才是為人父母者對孩子最好的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點情商智慧學 的精彩文章:

最好的感情,是遇事不指責
事實上,我們擁有的比沒有的要多

TAG:懂點情商智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