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埔軍的這場戰役如果打敗了,蔣介石周恩來或犧牲,歷史走向改變

黃埔軍的這場戰役如果打敗了,蔣介石周恩來或犧牲,歷史走向改變

作者:庫夏娜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軍事學校,黃埔學生中湧現出了國共雙方許多重要人物。比如共產黨一方的林彪、聶榮臻、徐向前、陳賡、羅瑞卿、宋時輪等將帥,也有錢大鈞、劉峙、廖耀湘、邱清泉、孫元良等國民黨軍將領。

然而,黃埔軍校在廣東的早期征戰中,曾經經歷過一次近乎「團滅」的危機。如果這一戰稍有變數,將會影響整個中國近代軍事史。

黃埔軍校

黃埔初陣

1924年1月,孫中山下令籌備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擇定以廣州近郊黃埔長洲島原有廣東陸軍學校和廣東海軍學校舊址為新學校校址。6月,黃埔軍校正式開學。

孫中山對黃埔軍校寄予厚望,準備以軍校生為基礎,打造理想的革命軍。他曾特別電囑校長蔣中正、黨代表廖仲愷和政治部主任周恩來,要求愛惜黃埔學員,不要輕易犧牲,寧可損失1個營,也不要損失1個軍校學員。

黃埔學生劈刺訓練

然而,黃埔軍校創建之初,孫中山的革命政府困處廣州一隅之地,既有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軍閥強敵陳兵壓境於外,又有陳炯明等逞兵作亂於省內。地方軍閥多次揚言要派兵解除黃埔師生武裝。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電邀孫中山來京主持大局。11月孫中山乘永豐艦北上。盤踞在東江一帶的陳炯明認為廣州已群龍無首,蠢蠢欲動。

廣東革命政府緊急成立了黃埔軍校教導團1團、2團。教導團的編製採取「三三制」,每團3營,每營3連,每連3排,營、連有黨代表。另外,還設有偵探隊、機關槍連、輜重隊、通信隊、衛生隊等。黃埔1期生主要任連、排長或營、連黨代表;2期生組成步兵總隊、炮兵營、兵工隊、輜重隊。

黃埔一期學生的訓練

1925年1月,陳炯明自任「救粵軍總司令」,兵分三路,殺向廣州。革命政府統合了所轄滇軍、桂軍、粵軍、湘軍,準備出兵東征。

經蔣介石、廖仲愷的力爭和黃埔學生的聯名請願,黃埔教導團編入右路軍,還加上了部分剛剛速成的3期生,在蔣介石、周恩來、葉劍英等指揮和蘇聯顧問協助下,於2月初正式離開黃埔島,踏出了他們波瀾壯闊征程的第一步。

廖仲愷

惡戰降臨

東征軍出師後,打得陳炯明節節敗退,連下東莞、海豐、陸豐、汕頭,勢如破竹。然而,勝利在望之際,東征軍負責左路、中路的地方軍閥部隊,居然按兵不動,觀望戰局,還與陳炯明等暗中聯絡往來。

結果,右路軍面臨孤軍深入的危險。陳炯明的前敵總指揮林虎,集結重兵兩萬餘人南下,準備切斷其後路。在蔣介石指揮下,黃埔教導團和粵軍第7旅回師準備抵禦林虎。

3月12日,兩軍在潮汕平原西部的普寧附近遭遇。蔣介石展現了他「卓越」的「微操」,派何應欽率教導1團向棉湖前進,正面抵抗;錢大鈞率第2團,和粵軍分頭包抄敵軍。

然而,因為地圖不準、通訊失靈,這兩支迂迴部隊在粵東山區里「失聯」,未能按計劃投入戰鬥。3月13日上午,何應欽不得不以教導1團1000多人正面對陣林虎大軍。不僅眾寡懸殊,而且敵軍駐紮山地,居高臨下,可謂佔據絕對優勢。

何應欽

險象環生

雖然局勢不利,但黃埔學生深受革命精神鼓舞,毫無懼色。戰鬥一開始,何應欽便主動發動進攻。第1營奮勇衝擊,猛烈攻擊正面敵軍,用刺刀與敵人近身肉搏,第3營則由左側迂迴。

然而,在戰鬥中勇氣不一定能抵消人數劣勢。林虎軍先頭部隊就有6000餘眾。混戰開始後,1營遭到優勢敵軍圍攻,傷亡慘重,其2連甚至被包圍繳槍。

眼看戰局危急,校長蔣介石、黨代表廖仲愷和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等黃埔軍校高層趕到1團指揮部坐鎮督戰,官兵士氣為之一振。就在此時,部分敵軍突破黃埔教導團前線陣地,一口氣殺到距離指揮部僅有兩三百米之處。他們的火力如果再強大一些,就足以改變中國近代史。

周恩來

危急關頭,黃埔軍人各顯神通,團長何應欽急命預備隊出擊,第2營營長劉峙率第6連馳援。雖然劉峙在二十多年後的淮海戰場上昏招迭出,但此時無疑是一股挽救戰局的及時雨,他率軍對當面之敵發起刺刀衝鋒,堵上了防線缺口。

蔣介石則命令炮兵連長陳誠動用火炮阻擊。陳誠當時手下才有六門大炮,一度都啞了火。他調整炮位,親自拉火,對近在咫尺的敵人進行「大炮上刺刀」式的射擊,連發三炮,壓倒敵軍火力,當場炸翻了十幾名敵軍。「陳誠三炮」令蔣介石大為讚賞,後來陳誠改任黃埔炮兵科教官,逐漸成為蔣介石的親信將領。

劉峙

轉危為安

上午11點30分,遲到的粵軍趕來增援,敵軍開始撤退。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東征軍進行追擊時,林虎投入總預備隊瘋狂反撲。粵軍抵擋不住,首先退卻;教導1團第1、3營被敵人包圍衝散,傷亡慘重,第3營黨代表、副營長均英勇犧牲。

戰至下午3時,黃埔教導團傷亡過半,後勤人員上了戰場,蘇聯顧問、著名的加倫將軍也率領身邊人員投入戰鬥。敵軍再次衝到距離團指揮部四五百米的地方。

陳誠

此時何應欽只剩衛隊三十多人,已經無兵可守,據說他急中生智,命令士兵在陣地上多插旗幟作為疑兵,一面搖旗吶喊,上演「空城計」,一面命令陳誠加緊炮擊進行聲援。結果敵軍還真就不敢輕舉妄動。

下午四點,戰況仍在膠著之中。就在此時,姍姍來遲的教導2團終於就位,從後方攻擊林虎軍,直撲其指揮部,導致敵軍軍心大亂,於傍晚時分全面退卻。經過一整天的鏖戰,棉湖之戰以林虎敗走、黃埔教導團勝利告終。

光榮與犧牲

棉湖一戰,黃埔軍人以少勝多,他們總兵力不過3千多,卻擊破了林虎部2萬餘人。共斃傷敵900多人,斃敵旅長1名、俘敵團長1名,俘敵營、連、排長60多人,繳槍1600餘支。

此役是東征中一次決定性的戰鬥,奠定了東征勝利的基礎,扭轉了整個戰局。加倫將軍評價說:「在俄國紅軍中極好的部隊才每能見著如此成績。」「中國革命可以成功,一定可以勝利,因為教導第一團能如此奮鬥。」

加倫將軍

但棉湖之戰也是一場慘勝,黃埔軍校的中堅力量——教導1團幾乎面臨滅頂之災。1團損失兵力一半以上,所轄9位連長6死3傷,團指揮部兩次有被衝垮的危險。第3營9位排長7死1傷,參戰士兵385人中僅剩110人。

然而這些犧牲意義重大,自有其價值,一旦此戰失敗,不僅教導團將遭到消滅,蔣介石、廖仲愷、周恩來等黃埔領導層也可能犧牲或被俘。東征之役如遭遇失敗,軍閥部隊可能趁亂奪取廣州。而且孫中山恰於戰役前一天(3月12日)逝世,由此導致廣東革命政府傾覆、大革命失敗,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軍閥陳炯明

所以,在戰鬥的危急關頭,蔣介石曾對何應欽說:「必須想辦法挽回局勢,我們不能後退一步,假如今天在此地失敗了,我們就一切都完了,再無希望返回廣州了,革命事業也得遭到嚴重的挫折。」黃埔軍校贏下的,是一場存亡之戰。

征途之始

歸根結底,黃埔學生軍是一支實行軍事教育和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新式軍隊,他們從事的是正義的革命事業。軍內有著嚴密的黨組織和嚴格的紀律約束。正因為兼具革命精神的感召和嚴密的組織結構,黃埔教導團才能在面對十倍敵軍、傷亡近半的情況下死戰不退,直到迎來援軍和最後的勝利。

指揮一線作戰的何應欽,因此戰一舉成名,奠定了黃埔國民黨軍事系統第二人的地位。蘇聯顧問加倫將軍親歷此役,對黃埔軍人的勇敢善戰讚嘆不已,將其佩劍贈送給團長何應欽以表敬意。此後幾十年的歲月里,每到3月13日這一天,何應欽都會邀請參與此役的黃埔軍校師生們,一起紀念這場戰役。

何應欽任教導團團長的委任狀

參加這次戰役的黃埔教導1、2兩團,戰後逐步擴編,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2師,在大革命中繼續奮戰。顧祝同、胡宗南、杜聿明、宋希濂、鄭洞國等許多著名將領,均由這一平台開啟了他們的數十年征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這個日本將軍被士兵怒罵為鬼畜,以一己之力坑死全軍!
亡國不亡軍:此國被納粹佔領,軍人卻浴血奮戰,打出了尊嚴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