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源星資本於立峰:技術創新已取代模式創新成為投資主線

源星資本於立峰:技術創新已取代模式創新成為投資主線

1999年,當風險投資在中國剛有興起之勢時,於立峰憑著一股好奇投入到這個潛力無限的行業。20年過去,他仍在奮力划槳,尋找最具增長空間的賽道和企業。

對於他的投資,於立峰有一個頗具古意的描述:幫助一家公司的成長和盤磨一對核桃的歷程差不多。從大小、花紋、產地各方面考量挑選一對核桃,剛拿來的時候是白皮的,經過不斷撫摸盤磨,核桃逐漸發生變化,越來越光滑、顏色也不斷變深變紅。

投資也是這樣,一家公司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壯大,靠的是細心照料和耐心陪伴。投資圈流行著這樣的說法,剛入行的新人在投出第一筆錢後是睡不著的,生怕出什麼岔子;現在的投資金額越來額大,動輒上億,沒有定力和心性的投資人是難以睡得安穩的。

與中國風投一起成長

早在1999年,江西銅業的青年才俊於立峰轉身踏入了風險投資行業。時機發生在1997年,在江西銅業一路從技術員、工程師、車間主任做到團委書記、廠長、處長、董秘的於立峰參與了江銅在港交所上市的全過程,對資本市場和新技術發展產生了興趣,於是離開江銅,來到上海,踏足金融圈,成為一名「金融民工」,開始人生的新階段。

然而在20年前的中國,風險投資還算不上景氣的行當。彼時還沒有創業板,IPO遭停發,互聯網大軍方興未艾卻還未找到退出路徑——整個中國的資本市場處於黎明前的黑暗時刻。

每天都在學習,到處去找機會,於立峰說那時的自己是實實在在的「民工」。而企業管理經驗培養起的責任心,天生的好奇心搭配大量工作磨出的敏感度,搭配踐行已久的實踐派作風,都成了這位「民工」成長為優秀投資人的質變基石。

「當然還要加上一點點運氣,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嘛」,於立峰爽朗笑道。

而如今,又逢資本寒冬,而體驗過幾次波動的於立峰已經波瀾不驚了。「焦慮是肯定有的,但更多的是反思和整合,不光是我們,整個資本市場都需要這樣的過程。」於立峰清楚看到,這次資本寒潮和以往不太一樣。國際貿易爭端對中國資本市場產生了較大且難以預測的影響;另外,投融資市場雙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募資低迷,投資也處於觀望期,人人喜歡問最近熱點是什麼?要投什麼公司?

於立峰認為:現階段,投資機會已經不再顯性,需要投資人去發現和深度挖掘。創新是主線,技術創新已經逐步取代模式創新成為主流,要賺成長的錢。

價值投資指引方向

正是因為如此,寒冬中於立峰更堅持價值投資和技術創新才能帶來回報。「中國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套利空間越來越小,因此一定要回歸價值投資。」秉承這樣的原則,他對三個行業的前景充滿期待——生物技術、人工智慧和軍民融合

作為現代社會的生物,不得不感謝四次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在前方不斷召喚我們的人工智慧時代更將重塑每個行業的發展模式、傳統的生產模式以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人工智慧與產業的結合已經毋庸置疑。能夠極大改變人類生活的還有生物技術,生物技術的商業化落地更令人期待。

歷史沿革中,三次工業革命無一例外經歷了30年的技術研究和30年的實際應用,以60年為周期聚集醞釀著巨大變化。到現在為止,生物技術和人工智慧都完成了30年的技術研究,伴隨著5G公共網路基礎設施的完善,人工智慧的商業化提上日程,值得期待,與生物技術結合更能產生極大能量。於立峰不止一次提出,在技術研究和外部配套的加持下,2019年將成為人工智慧、生物技術大規模商業化的元年。

在中國特色的市場中,軍民融合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機會。在美國,軍民融合非常完善,已經適應了平戰結合的要求;二戰後,歐洲也很快完成了軍工體系向民用的轉化;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經歷了輕重工業失調、民用和軍工失調的問題,頒布了《俄羅斯軍民融合法》,也基本實現了軍民混改。放眼國際,軍民融合是必然趨勢;國內來看,軍工是最後一塊未完成混改的體系,如今「平戰結合」也已成為國家戰略;另外,我國宏觀經濟正在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經濟新常態為軍民融合提供機會。從產業本身看,掌握最先進技術的軍工企業可以運用到民企中,發端於民間的新技術,如無人機、水面無人船等也可以在軍工領域中發揮更大的價值。今年,繼中國鐵路總公司後最大的國企改制公司中國融通集團正在籌備,主要目的就是大力推進軍民融合,其中蘊含著兩個重要機會:軍轉民,民參軍。

軍轉民的過程是消化吸收和轉換,民參軍則非常考驗企業的專業程度。首先,驗證過程較長且採購流程較為特殊,對企業和投資人的耐心是一個考驗;另外,軍工企業本身研發能力非常強,民企難以望其項背,因此對技術含量要求高,需要真正可靠的新技術和新模式的切入;另一方面,民企與軍工企業相比有靈活性和效率高的優勢。可見,兩者的結合能在很大程度上揚長避短,激發出巨大能量。

毋庸置疑,軍工領域是拉動GDP增長的重要行業,涉及諸如鋼鐵、水泥、軍工電子、軍工材料等很多子行業,在先進位造業和高端製造業上的推動作用更無人能出其右。

深之藍是於立峰早在2015年就下注的軍民融合企業,符合於立峰在軍民融合領域的所有認知——擁有水下推進器的核心技術和精密演算法;有明確的產品形態;有市場、有需求。

於立峰

「一米陽光」的投後管理技巧

在這兩個領域裡,於立峰和源星資本做了周密布局。從民用到軍工,從消費到醫療,從核心技術到產品,都找到或是培育了行業頭部企業。對於他投資的企業,於立峰像照顧和培養孩子一樣「科學養護」。江銅的企業管理經歷和兩個MBA學位讓他清楚知道被投企業在想什麼,「我知道他們的困難,也理解他們的『嘚瑟』,投資人不是上帝,沒法解決被投企業所有的問題,因此我們也要做好自己的決策,在適當的時候幫被投企業看路」。這樣的投後管理經驗被於立峰概括為「一米陽光」政策:在一米外給企業和團隊陽光,在關鍵時刻給一些指導和幫助,他們會很燦爛。

企業成功是創始人和團隊的功勞,但做不好投資人一定有責任。於立峰給企業充分的尊重,「和談戀愛一樣,一進來就虎著個臉肯定談不成,你真心實意想投這個企業,就會充滿誠意地溝通,絕對不能自戀、自傲」。看得出來,他對自己投資的公司都帶著熱切的愛意,畢竟,「投資人最大的運氣就是投到了好的企業」,幫助他們進行商業模式優化、結構調整等,才是投資人的一點點功勞。

學習,而不是追風口

於立峰對上述兩個領域進行了嚴密邏輯的推理論證,而對於人人追逐的風口他則明確反對。「投資風口年年有,但是風口只代表了趨勢,投資人要在風來之前就預見趨勢,我們賺的就是預判的錢。」

話糙理不糙,「LP為什麼要把錢給你?因為你有眼光」,就是這麼個邏輯。

那麼於立峰怎麼判斷風口?學習,沒錯,還是學習。富有好奇心、敏感、良好的學習和研究能力、能夠把握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快准狠地抓住機會,是他對優秀投資人的描繪。投資人應該是既勤奮又博聞強識的通才,善於藉助各種手段搞清楚技術問題,但是「真正懂5G的投資人有幾個?真懂的人都去當碼農了,我們必須藉助他們的知識去學習」,又是大實話,卻反映了作為優秀投資人的門檻。作為一個熱愛學習的投資人,於立峰始終堅持「做個有心人」,帶著好奇心工作,帶著問題學習,精學和泛學結合,持續讀書和思考

在VC行業的起起伏伏中成長了20年,於立峰對創投圈的感情深切又複雜:中國聚集了兩萬多家資管機構,是美國的7-8倍,而13萬億人民幣的資本總量不到美國的1/6,因此,未來必然產生馬太效應,資本朝頭部企業集中。「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是於立峰對中國創投圈的動情描述。

「這個行業看似誰都可以做,高鐵商務座裡面5個有4個都是投資人,都在大談配資和估值」,於立峰切換到了戲謔的語氣。這些投資人們神秘卻又高調,和於立峰剛進入行業的時候金融民工形象大不相同,這促進了投資行業的繁榮,是實實在在的百舸爭流。但是於立峰也認為投資圈是最需要專業的行業,要成為頭部,就要「奮力划槳」——姿勢要對,巧勁要會。「現在行業很好,百花齊發,資本和勞動力的配置也會根據市場規律去調節,會達到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於立峰相信,從業人員有定力,監管機構做好監管和法規,剩下的一切都可以交給市場。「我們能不能生存下來?都看我們自己的本事。」這也是於立峰和他身後的源星資本自信之處。

性格爽快、毫不掩飾的人大概是很適合做風投的,若是加上眼光獨到這個加分項,找到好項目、獲得高回報就指日可待了。作為優秀的投資人,於立峰相信勤奮和學習的力量,也感恩時而降臨的機遇,「能遇到好的項目是投資人最大的運氣」,帶著這份謙虛,於立峰仍在不斷探索創投之間的可能性。

2019陸家嘴股權投資峰會入場券早鳥票

A套餐

(含白天峰會入場券一張)

購買請點擊此處

B套餐

(含白天峰會入場券、晚間LP、GP對接晚宴門票各一張)

購買請點擊此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家嘴雜誌 的精彩文章:

查理·芒格的十大投資心學
麥肯錫:釋放銀行董事會價值潛力

TAG:陸家嘴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