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詩文微課程:中國最古老的詩歌是哪首,你知道嗎?

詩文微課程:中國最古老的詩歌是哪首,你知道嗎?

中國是詩歌大國,歷朝歷代,優秀詩人如璀璨的群星;名篇佳作,如滔滔不息的江河水,然而,不管多麼浩大的水勢,也有源頭呀!那麼,中國的詩歌之源在哪兒呢?

有人說《詩經》與《楚辭》是我國詩歌的兩大源頭,收入《詩經》中的第一首是《關雎》。於是便以為中國最早的一首詩是詩經里的《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實這種說法有誤。

詩歌作為最古老的中國文學形式之一,它的產生可以一直追溯到文字產生之前的遠古時期。原始的神話傳說和歌謠,在人們口中代代相傳,經過漫長的時間,才用文字記下了一麟半爪,其中一些帶有音韻美感的,可以稱作遠古時期的歌謠,或者說詩歌。

根據古籍記載,我覺得中國古代詩歌的源頭大概有這麼三種說法。第一種是在禮記里記錄的蠟辭:

土反其宅,水歸其壑。

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

意譯的意思就是:風沙不要作惡,泥土返回它的原處。河水不要泛濫,回到它的溝壑。昆蟲不要繁殖成災。野草叢木回到沼澤中去,不要生長在農田裡。簡單地說這是一首關於農事的祭歌,是上古流傳下來的驅禍祈福的歌謠。

第二種說法是吳越春秋里記載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是一首反映原始社會狩獵生活的二言詩,八個字就唱出了從製作工具到進行狩獵的全過程。從藝術表現的角度看,此歌雖極其簡短,容量卻很大,每句以一個動詞帶出,使畫面富有動感,對狩獵的藝術表現可謂非常成功。

第三種說法是流傳在帝堯時期的《擊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擊壤歌是一首淳樸的歌謠。據《帝王世紀》記載:天下太平、和諧,百姓安樂,有位八九十歲的老人擊壤而歌。這首歌謠描繪的是在上古帝堯時代的太平盛世,人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太陽出來就開始幹活,太陽落下就回家休息,開鑿[záo]井泉就有水飲,耕種田地就有飯吃……這反映了農耕文化的顯著特點。最後一句的意思是:我們自食其力,自得其樂,帝王的統治跟我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恰恰也就是這最後一句,反映出帝堯確實是一代聖君,他不派賦稅、不增徭役、不逞威、不擾民,他通過無為而治,讓人們感覺不到他的存在,而又都過上了自給自足、恬靜安逸、陶然而樂的日子,這是多麼高明的統治啊!

上古時期的文字都古奧難懂,但這幾首歌謠卻平白如話、樸實純真、直抒胸臆,讓人們能強烈地感受到上古時期,地域的蒼茫空闊、社會的安康閑適、人情的淳厚樸實,令人遐思無窮。由此,我還想到詩歌就應該通俗、流暢、直抒胸臆,而不是矯揉造作、故弄玄虛,讓讀起來如墜霧中。(根據中華詩文學習主編相京先生微課程視頻整理)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刻骨銘心九句話,見證《詩經》美好愛情
歐陽修「一字千鈞」,神筆道出絕美四季景色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