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皮耶魯齊講述如何避開「美國陷阱」

皮耶魯齊講述如何避開「美國陷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刻羽】2019年夏天,當《環球時報》記者在北京見到前阿爾斯通高管——《美國陷阱》作者弗雷德里克·皮耶魯齊的時候,他剛從美國監獄重獲自由差不多一年時間。2013年4月,時任法國阿爾斯通集團高管的皮耶魯齊在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並起訴,理由是其涉嫌阿爾斯通在印尼投資的一個腐敗案件,直到2018年9月他才重獲自由。此後,皮耶魯齊將自己親身經歷寫成《美國陷阱》一書,披露阿爾斯通被美國企業「強制」收購,以及美國利用《反海外腐敗法》打擊美國企業競爭對手的內幕。在接受專訪時,皮耶魯齊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阿爾斯通是前車之鑒,對於不斷成長壯大的中國企業,想在全球市場經營就應該了解全世界的反腐敗法規,避免落入類似的「美國陷阱」。

環球時報:阿爾斯通被肢解,是自己的原因,還是美國的原因?中國應該從阿爾斯通案例中得到什麼教訓?

皮耶魯齊:兩方面原因都有。首先得承認,阿爾斯通有腐敗行為,本身是有罪的,公司在合規性上只做了「紙面工作」。當企業因為腐敗被抓住把柄之後,企業就會變得很弱。我在很多場合都提及,那個時候的企業高管,根本沒有心思做生意,所有精力都放在怎麼請律師辯護,避免被美國司法部抓進監獄。當一個公司內部出了問題,其他的競爭對手當然就會趁虛而入。

對中國企業來說,阿爾斯通是一個特別鮮活的例子——阿爾斯通被迫將電力業務的70%賣給了美國通用,剩下的交通業務賣給了德國西門子。企業一旦發生腐敗行為,後果是非常可怕的。阿爾斯通事件之後,有些企業發現,在一些國家,似乎不行賄就完全拿不到項目。為了規避這種風險,企業乾脆選擇不去這些國家。因為和拿項目比起來,公司被肢解的代價更高。

環球時報:《美國陷阱》書中提及,對於任何一個跨國公司來說,如果不使用「中間人服務」,很難拿下廝殺激烈的競爭項目。中國企業如何規避這種風險?

皮耶魯齊:對於中國企業來講,如果要在海外做業務,首先就應該了解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反腐敗法規,在自己的企業內部建立起嚴格的合規系統。對於企業內部風險比較高的人員,比如銷售、採購或者區域高管、海外分部經理等,要進行培訓,讓他們意識到,在全球有許多針對腐敗行為的法律法規。

其次,當跨國企業來到一個新市場,使用一個新的當地諮詢公司,了解做生意的規則等,行為本身是沒問題的。但如果這些諮詢公司利用付給他們的服務費,賄賂與當地項目有關的人,後果就會非常可怕。因此,對同公司合作的當地諮詢公司要做好調查,確認其是否遵紀守法、符合商業道德以及過去是否有涉嫌賄賂的行為等。

具體來說,要查注意清楚公司的真正老闆,老闆與當地項目是否有利益關係(比如親戚關係等)。在合作過程中,跨國企業也要對僱用的諮詢公司所做的成果進行非常具體的評估,形成報告,支付的諮詢費用也要有證據顯示具體做了什麼內容。

對於企業海外併購來說,過去對併購對象進行盡職調查,多體現在財務上,現在要對併購企業的合規性進行調查。需要特別注意調查這家企業過去使用的諮詢公司是否有潛在風險。如果有,企業需要及時清除掉,讓併購對象的系統也非常乾淨。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患,如果併購對象企業被美國、英國等國家司法部查出過去曾有腐敗行為,那麼收購方以後仍然要承擔法律責任。

環球時報:你是因為阿爾斯通在印度尼西亞一個發電站項目被調查,對此你有什麼樣的教訓?就腐敗程度而言,你認為目前哪些國家和地區不太適合投資?

皮耶魯齊:對於有些項目來說,不能簡單就說哪些地區和國家就是腐敗的,這也跟一些行業有關係。2000年初的時候,坦率講,印度尼西亞電力行業確實非常腐敗。當然,每個國家的情況都在不斷變化,印尼政府此後花了很大的精力反腐,讓他們的營商環境變得更好了。

環球時報:你在書中統計過,以電力生產為例,幾乎通用電氣所有的國際競爭對手都曾經被美國司法部起訴。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皮耶魯齊:在全球的經濟戰中,大家使用規則、法律等各種武器。美國是全球第一個頒布海外反腐敗法規的國家,阿爾斯通也不是唯一一個被美國《反海外腐敗法》懲罰的企業。此後,英國於2010年頒布了反腐敗法規,法國2016年投票通過的《薩潘第二法案》就在反腐敗立法基礎上做出了改革,以保護本國企業不被「長臂管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又剛又暖!當國歌在澳洲響起,中國總領館回信留學生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