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山居秋暝》:詩佛王維經典的一首詩,被世人譽為山水名篇

《山居秋暝》:詩佛王維經典的一首詩,被世人譽為山水名篇

本文乃聲希月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是一首山水詩,以寫景為主,兼顧抒情。

《山居秋暝》:詩佛王維經典的一首詩,被世人譽為山水名篇

首聯描寫山居秋曝的整體畫面:一場秋雨剛剛下過,傍晚的山間一切都呈現出秋天的特色,點明了時間(晚上)、季節(秋天)、氣候(雨後)、地點(山中)。詩人寫秋雨後的山景,既不描摹山形的奇異秀美,也不描繪山色的蒼翠欲滴,而是寫神,有意突出了山中的靜——萬簌俱寂又顯得「空」。一個「空」字,既指環境的寂然空曠(人事活動尚未展開,秋雨已停,山林中出現了短暫的寧靜),也表現詩人幽靜的情懷。表面上看起來,「空山」似乎與下文出現的歸浣女和下漁舟有相互矛盾之嫌,但恰恰收到了相反相承的結果。

《山居秋暝》:詩佛王維經典的一首詩,被世人譽為山水名篇

隨著時間的推移,夜幕逐漸降臨,「明月」上承「晚來」,顯示出時光的流逝,「清泉」暗應「新雨」,寫出了雨水對山石的滋潤。出句寫靜態,對句寫動態,動靜結合;出句寫所見,對句寫所聞,視聽交錯;出句寫月光,由遠而近,對句寫流水,由近及遠。以「明」飾「月」,以「清」飾「泉」,略加點染,以簡約疏淡的筆觸粗略勾勒,以形寫意,著筆成繪,畫意盎然。默然屹立在山坡的松林,靜靜投射在林中的月光,緩緩流淌的清澈山泉,安然靜卧在水底的山石、月色水聲,和諧入詩,聲聲俱備,順承首聯安靜的描寫,使「空山」更顯得安閑靜謐,悄然恬然。

《山居秋暝》:詩佛王維經典的一首詩,被世人譽為山水名篇

頸聯由前兩聯的狀物轉到寫人,同樣寫山間景色的美麗動人。「竹喧」、「蓮動」前置到句首,一則說浣女隱於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所遮蓋,起初未見,等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見人見舟,更富有真情實感,聲情並茂,同時也強調了「竹喧」、「蓮動」的吸引人心。出句寫聽聞,對句寫所見,出句寫岸上,由喧笑聲而尋竹林,由遠及近;對句寫水中,因蓮動而見漁舟,由近及遠。「歸」、「下」兩種動態顯示出持續不斷的意味,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餘地。

《山居秋暝》:詩佛王維經典的一首詩,被世人譽為山水名篇

寫竹林中浣女的喧笑和池塘中荷葉的晃動,同樣是為了襯托「空山」的幽靜:正因為靜,山坡上的喧笑才能透過濃密的竹林飄過悠遠的山巒,入人耳膜;正因為靜,遠在池塘中央的荷葉輕微晃動,才能夠招人注意。在清新優美的畫面里,又融入了浣女的身姿和荷葉的搖動等形態,姑娘的歡歌笑語、船槳擊水的聲音等音響,使之成有一組連續活動的鏡頭,使詩味更濃郁,畫面更富有生機,情景更為融洽。尾聯由寫景轉入抒情,由外物的描寫轉入對內心思想感情的抒發,反用《楚辭·招隱士》中「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語意,表明詩人自己在貌似「空山」的青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表明了自己隱居山中的願望,歸納和傳達了詩的主題。

《山居秋暝》:詩佛王維經典的一首詩,被世人譽為山水名篇

這首詩把自己從山間秋景得到的心理感受以及內心的喜悅之情含蓄地表現在所描繪的景物中,達到情從景出的藝術效果,留給讀者無窮的回味,而且,聲光色態,無所不包,天地遠近,無所不容,動靜顯隱,時時變化,使這幅清晰可見、典雅雋秀的山水畫富有層次感和立體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