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重溫經典 | 蘇霍姆林斯基:如何克服負擔過重的現象

重溫經典 | 蘇霍姆林斯基:如何克服負擔過重的現象

重溫經典 | 蘇霍姆林斯基:如何克服負擔過重的現象

本文約3000字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重溫經典 | 蘇霍姆林斯基:如何克服負擔過重的現象

重溫經典 | 蘇霍姆林斯基:如何克服負擔過重的現象

給教師的建議

第25條

這個提法初看起來有些荒謬:

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夠順利地學習。

但是,這並不荒謬,而是教育過程的邏輯。

學生的學習日被各種學校功課塞得越滿,給他留下的供他思考與學習直接有關的東西的時間越少,那麼他負擔過重、學業落後的可能性就越大。

自由時間的問題,不僅是涉及教學,而且是涉及智育、全面發展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正像空氣對於健康一樣,自由時間對於學生是必不可少的。之所以必不可少,乃是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地學習,不讓他經常感到有學業落後的威脅(大家知道,常有這樣的事:一個學生只要生幾天病,他就會落後一大截)。

自由時間是豐富學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條件。我們要使學生的生活中不單單只有學習,還要使學習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給學生自由時間。

學生的自由時間來自課堂:明智的、善於思考的教師能給學生贏得自由時間。

學生本身也是贏得自由時間的重要助手。知識處於何種狀態——是處於能動的、積極的狀態,還是處於僵化的狀態,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學生。

此外,還有一個條件決定著有沒有自由時間,這就是作息制度。

首先,根據多年的經驗,我想指出在腦力勞動的制度中必須加以防止的做法:絕不允許在剛剛上完幾節課以後,就讓學生接連幾小時地坐在那裡讀教科書和做練習。而在高年級,學生經常在下半天還是3、4個甚至5、6個小時地從事著和課堂上同樣緊張的腦力勞動。每天10至12個小時坐在那裡讀書、聽講、思考、記憶、回想、再現,以便能回答教師的問題,——這真是一種無法勝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勞動,它歸根結底將會摧殘學生的體力和智力, 使學生對知識產生冷淡的和漠不關心的態度,使得一個人只有學習,卻沒有智力生活。

重溫經典 | 蘇霍姆林斯基:如何克服負擔過重的現象

經驗證明,可以這樣來安排學生的腦力勞動,讓他的下半天自由支配,而不必坐在那裡讀書和做練習:

下半天應當是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在這些時間裡,學生可以讀課外書,參加科學——學科小組的活動,在野外勞動,觀察自然界的現象和人們的勞動。

換句話說,下半天進行的腦力活動,應當是知識的擴充和轉化。請注意,這並不是讓學生無所事事,而是讓他擴充知識。我們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日的下半天所做的那些事,正是對他的完滿發展和順利學習所需要的。這種意圖是否成功,則取決於整個教育過程是否文明。

特別重要的是,在下半天要讓學生閱讀——出於愛好、出於求知願望的閱讀,而不是出於背誦和記憶的要求的閱讀。

你可能要問:家庭作業放在什麼時候來完成呢?

應當讓學生早睡早起,把家庭作業放在早晨上學以前的時間裡完成,——這是我們學校的絕大多數學生作息制度的一條基本原則。

我們花了多年的時間向家長們解釋:讓孩子早睡早起,把緊張的腦力勞動安排在他起床後的前8個到10個小時的時間裡,這種做法已被科學證明是有好處的。新的一代家長成長起來了,我們就在"家長學校"里給他們講些教育學知識,其中首先就講兒童腦力勞動的文明和衛生。

重溫經典 | 蘇霍姆林斯基:如何克服負擔過重的現象

經過努力,我們做到了使90%的兒童、少年和青年能遵守下列的作息制度:低年級學生在晚上9點就寢,中、高年級學生在晚上10點就寢。低年級學生在早晨6點起床(睡眠9小時),少年和青年在早晨5點半起床(睡眠7個半小時)。在這些簡短的建議里,不可能對這個作息制度的合理性作一番充分的科學的論證。

但應當說明的是:

在一晝夜的後一段時間裡(夜裡12點以前)的睡眠時間越長,這種睡眠就越有利於消除疲勞,人也越容易睡醒,從而更迅速地投入腦力勞動。

學生在起床以後到上學的兩個到2個半小時的時間裡準備功課,這是我們的作息制度的核心。但是這個作息制度只是整個教育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多年的經驗使我們全體教師堅信,只要具備下面的條件,高年級學生完成全部家庭作業的時間並不需要超過兩個到2個半小時(中、低年級則更少些)。這個條件就是:

學習要在一種多方面的、豐富的精神生活的廣闊背景下進行。

在這種情況下,知識是在多種多樣的智力活動中不斷擴充的。掌握知識的過程(形象地說)是靠一整套"工具"(即技能)來加以保證的,而每個學生個人的力量、稟賦、才能都能在喜愛的科學裡得到發揮,——這一切又都是相互聯繫的。缺少這個條件,那就根本無法借用我在這裡所介紹的經驗。

如果不具備上述的條件,而要嘗試照搬這種做法,迫使學生早些起床,在上學以前就把家庭作業完成,那是不會有任何效果的。(學校生活中的許多事實告訴我)即使是最寶貴的經驗,也往往無法搬用,因為它被"移栽"到一種不利於生長的環境中去了。例如,孩子們還沒有學會像樣地閱讀,教師卻不顧這一點就教他們寫作文,結果是毫無收穫。

重溫經典 | 蘇霍姆林斯基:如何克服負擔過重的現象

在完成家庭作業以後,學生到校上課。去學校的一路步行就是休息。然後開始上課,這是進行最緊張的腦力勞動的一段時間。

應當盡量設法使那些要求智力高度緊張的課,跟變換活動性質的課(體育、圖畫、唱歌、勞動等)穿插進行,以便給學生一個小時(儘可能兩個小時)的休息。

早晨進行兩個到兩個半小時的腦力勞動,其效果大大超過放學後一連坐在那裡花4、5個小時摳教科書和做練習。但是問題還不僅在於效果。應當考慮到兒童的健康,考慮到保持一晝夜間腦力勞動制度的"平衡":要使一晝夜的一部分時間充滿緊張的腦力勞動,就必須使一晝夜的另一部分時間解除緊張的腦力勞動。下半天是供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裡安排的腦力勞動,一定要考慮到兒童時代的很有趣的特點。至於這些特點是些什麼以及如何考慮到它們,將在以後的建議中提出。

END

重溫經典 | 蘇霍姆林斯基:如何克服負擔過重的現象

閱讀推薦

1.重溫經典 | 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

2.重溫經典 | 蘇霍姆林斯基:讓孩子們心裡的詩的琴弦響起來

3.重溫經典 | 蘇霍姆林斯基: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

4.重溫經典 | 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

內容來源 | (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圖片來源丨網路

本期編輯丨肖佳曉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北京師範大學

承辦: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

編輯:《中國教師》編輯部

郵發代號:82-113

國內總發行:北京報刊發行局

國內統一刊號:CN 11-4801/Z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2-2051

▌合作資料庫

重溫經典 | 蘇霍姆林斯基:如何克服負擔過重的現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