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戰鬥的號令 強軍的號角

戰鬥的號令 強軍的號角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作者:高永堂

軍號一響,士氣高漲。

「33年後,軍號被重新徵召入伍!」自去年10月1日全軍恢復播放作息類號以來,從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從東海之濱到大漠高原,嘹亮的軍號帶著歷史的記憶穿越而來,重新響徹座座軍營。這是光榮傳統的回歸、紅色基因的回歸、軍隊血性的回歸,灼熱了軍人身上奔涌著的強軍熱血,增強了民眾的國防意識和安全感。

今年8月1日起,我軍施行新的司號制度。這是適應時代之變、改革之變、戰爭之變,根據部隊管理為主、兼顧指揮通信和軍事文化建設的新功能定位,將原來比較繁雜的號類調整重組為作息類、行動類、儀式類3種,既有繼承也有創新,既有保留也有擴充,體系更加完整、功能更加突出、操作更加簡便,邁出了依法使用管理軍號的新步伐。號聲響、鬥志昂,號令明、軍威肅,此舉必將進一步強化號令意識、傳承紅色基因、推進正規化建設、促進戰鬥力提升和提振軍心士氣。

「從歷史的深處走來,在司號員唇間奏鳴。」軍號,是軍隊的標識、軍營的象徵、軍人的語言。我軍自誕生之日起,就與軍號緊密相連。當時,每個連都有「司號員」,營都編有「號目」,師團級單位有「號長」。前不久,福建寧化縣革命紀念館捐贈了一本《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的複製件,從起床、就寢等生活日常,到早操、夜訓等訓練場景,各類軍號達340餘首,堪稱紅軍軍事生活的一份「密碼本」。「嘀嘀嗒,嘀嘀嗒」,嘹亮的軍號聲承載著人民軍隊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精神圖騰。

「三軍受號令,千里肅雷霆。」軍號,讓號令意識有了「活的載體」。戰爭年代,軍號就是命令。無論是刀山火海,還是槍林彈雨,只要激越雄壯的軍號響起,就要聞號而動、令出必行,義無反顧、衝鋒陷陣;沒有號令,即便血流成河,也要血戰到底。電影《集結號》中,團長劉澤水在向九連連長穀子地布置阻擊任務時,說過這樣一段話:「聽不見號聲,你就是打剩到最後一個人,也得給我接著打下去。」軍號,已經成為我軍聽黨指揮、紀律嚴明、絕對忠誠的標誌體現。

「這種銅質的金屬之聲,是世界上最神奇的語言。」一把銅號,吹響了撼動山河的信仰號角,吹出了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軍號一響,地動山搖,官兵就不顧一切、不懼萬難地沖向敵方陣地。參加朝鮮戰爭的美國老兵本·喬治一輩子也忘不了這樣的畫面:「志願軍發起衝鋒時撕心裂肺的軍號聲、尖利刺耳的哨子聲。」軍號激揚,萬馬奔騰;軍號齊鳴,勢如破竹,映照著我軍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鐵血軍魂。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周年。92載披荊斬棘,浴血榮光;92載征途如虹,天翻地覆。隨著戰爭形態、作戰樣式的深刻演變,我軍信息化程度、實戰化水平不斷提高,但軍號依然是新時代軍隊正規化管理的重要工具,承載著人民軍隊諸多的紅色記憶和精神財富。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熟悉的旋律,不變的軍魂,高亢的軍號聲永遠是軍人軍旅生涯中最鮮亮的音符,永遠是強軍征程上最神聖的軍營文化符號,必須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聽吧,新征程號角吹響,強軍目標召喚在前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前進的號角從未停息。全面施行新的司號制度,賡續軍號聲中綿延著的先輩紅色基因,回蕩軍營、激蕩沙場,滲透血液、融入靈魂,必將激勵官兵養成一切行動聽指揮的行動自覺,始終保持堅定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戰鬥精神。軍旗獵獵,軍號聲聲,昔日戰場上令敵聞風喪膽的軍號,今天也一定能夠激起敢打必勝的血性膽魄,凝聚起強軍興軍的磅礴力量。

作者單位:山東省軍區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淚目!遲到68年,昔日老戰友終於見面了……
熱浪襲來,軍營「避暑神器」助官兵清涼一「夏」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