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全真七子郝大通對金國打大宋為什麼沒意見?

全真七子郝大通對金國打大宋為什麼沒意見?

「沒意見」,比起反對、抗爭、鬥爭來說,強度上要弱的多。因為這裡要說說全真七子郝大通,所以選用了這個詞兒。

郝大通,在全真七子中,是個特立獨行的人物。「一弟一侄兩個兒,和餘五逸做修持。」(《重陽全真集·結物外親》)這是王重陽掌握的核心名單,即馬鈺弟、譚處端侄、劉處玄和丘處機兒,這裡面沒有郝大通的份兒。即使在「異派」里,郝大通也不合群。因為出身、學問、取向的不同,郝大通在鐵槎山時,便和王處一玩不到一起;到終南時,譚處端又將其趕走。這不為別的,只是因為郝大通,原本是個卜師,擅長卜筮,也就是算命先生。王重陽不擅長易學,自知教不了郝大通;王處一原來擅長跳大神、變戲法,也和郝大通尿不到一個壺裡;其它幾位更不必說了。

郝大通和全真諸子的其它幾位沒什麼交情,基本上是自己打拚。那麼郝大通對大金國是個什麼樣的態度呢?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我們看他的兩個人生片段,即可明白,郝大通不可能有「抗金」的心理和行動,不僅沒有所謂的「抗」,簡直就是「沒意見」。

郝大通對大金國也沒意見

郝大通生於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死於金衛紹王崇慶元年(1212年),與王重陽童年生活在宋朝不同,郝大通生是大金國的人,死是大金國的鬼。他是寧海州人。馬鈺家富得流油,號稱「馬半州」;郝大通家更不得了,「家故饒財,為州首富」(徐琰《廣寧通玄太古真人郝宗師道行碑》),郝家之富超越了馬家。郝家不僅富,而且還貴。「歷代遊宦」,郝大通兄弟三人,兄、弟皆讀書,其兄郝俊彥「登進士第,官至朝列大夫、昌邑縣令。」郝家還有一門顯親,就是郝俊彥的三女嫁給了郭長倩。郭長倩,《金史》有傳,官至秘書少監兼禮部郎中,正二品官員。郭長倩在膠東一帶聲名顯赫,文登進士,被認為是「文登學」承上啟下的人物,至今他撰寫的《文登縣學宮記》《梵雲院碑記》仍存。

出家前,郝大通生活在一個既富且貴的家庭環境了,即使他酷噬打卦算命,仍然是一個標準的既得利益集團內人氏。

出家,對郝大通來說,是蕭然出塵?還是表達對政府的不滿甚至對抗?顯然,這兩者都不是。

對政府不滿或對抗,顯然要影響他那些還在體制內混日子的哥哥、弟弟、侄子、侄女的前程和幸福生活。

蕭然出塵,除了不反對政府,就可以想幹啥就幹啥、為所欲為了么?顯然也不是。

全真師郝君,初自寧海來趙州,坐州南石樑下六年。姪婿郭長倩為真定少尹,過州,問知師處,率家人致謁,師瞑目不答,長倩夫婦流涕而去。州人始知敬之,請師住真定之太古觀,不之許。及長倩赴召,乃往居之。師燕坐既久......大易之學,恍惚有神授之。......問一二言休咎,如期而驗。道價重,聞達京師。衛紹王崇慶初,賜號廣寧全道太古真人。

這是大文學家元好問《太古觀記》的一段文字。橋下坐了六年,顯然是誇張之語,因為此間郝大通的著作《周易參同契簡要釋義》就在此期間寫就。

此時的郝大通「坐於沃州石橋下,緘口不語」「人饋之則食,無則已。」(徐琰《廣寧通玄太古真人郝宗師道行碑》)破衣爛衫、蓬頭垢面,這種叔叔的形象,對於做官太太的姪女來說,顯然是不長面子的。做叔叔的,不能不懂這個理兒!所謂郝大通假裝不認識郭氏夫婦,不與說一句話,免得別人閑言碎語。

郭長倩夫婦「赴召」進京了,情況就大大地不同了。大家都知道這是某領導的叔叔,尤其是領導太太的叔叔,那就不能不大加照顧了。建個房子(太古觀)給他住上,捧場子、說好話也不費銀子。郝大通搖身一變,從一個街頭算命的,成了全真大師,「聞達京師」(其實還是郭長倩的作用),皇帝還給了他賜號。

要知道,全真諸子中,生前獲得金國皇帝賜號的,只有王處一,和郝大通。

嚴格地說,現在的郝大通不是大金國既得利益集團的一分子;但這個既得利益集團,對郝大通來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關係太重大了。

你要反對大金國,郝大通恐怕都會跟你翻臉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小糸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頗有爭議,有人說是容名起義軍,有人說是古代黑社會

TAG:萌小糸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