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噩耗傳來,又一位國寶級專家去世,共和國今年已痛失16位

噩耗傳來,又一位國寶級專家去世,共和國今年已痛失16位

光明日報7月28日訊,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和衛星測控專家李濟生,於7月28日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76歲。李濟生,1943年5月31日生於山東濟南,196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歷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研究員,其間參與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任務。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畢生座右銘:「科學家最大的追求和貢獻就是永無止境的創造。」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李濟生院士已經是2019以來逝世的第16位院士。

李濟生先生對我國航天測控事業曾作出過重大貢獻,在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研究方面,他發現了低軌道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的攝動並建立了相應的動力學模型,提高了定軌精度;建立了我國衛星測控精密定軌系統,滿足了我國各型號衛星對定軌精度的要求;在衛星測控工程方面,對衛星測控軟體系統提出了「模塊化自動調度」設計思想,並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星「東方紅一號」測控調度軟體和測控計劃生成軟體的設計與開發。

李濟生先生曾說過,每一顆衛星都有著屬於其本身獨一無二的軌道,而這些軌道對應著的是獨一無二的計算方法,這也是李濟生先生畢生都在探索的。從衛星定軌精度最早的2公里,到500米,到100米,再到1米。在李濟生先生的支持下,僅僅用了數年,就完成了西方十數年才完成的技術突破。當「東方紅一號」正式升空時,當人們為之慶祝時,李濟生先生一個人,在發射架不遠的平房中,重複計算著繁多冗雜的軌道數據,皺著眉頭、意味深長的對下屬說:「軌道精度怎麼辦?」

也就是從那時起,李濟生先生開始鑽研我國獨有的軌道精度計算方案。從「0」到「1」,再從「1」到「0」,李濟生先生用了一年時間估算出我國第一顆衛星的定軌誤差為1公里左右。巨大的技術代差驅使著他改變現有的精度現狀。終於在1983年,轟動全球的「微分軌道改進和攝動星曆表計算」方法應運而生。1991年,新的方案在新的衛星上得到了完美的驗證,衛星軌道首次達到1米,一舉挺進世界先進水平。如今的李老已經仙逝,繼續追逐著浩瀚的星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堡 的精彩文章:

英軍打響第一槍,戰艦衝進波斯灣鎖定伊朗艦艇,警告他們不要靠近
潛水員立下大功!一戰時英國趁火打劫,從海底撈取德國密碼本

TAG:軍情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