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長寧:翠竹蒼勁 竹琴古意盎然 尊崇禮樂 文廟歷久彌新

長寧:翠竹蒼勁 竹琴古意盎然 尊崇禮樂 文廟歷久彌新

CCTV-10

2019.7.31 20:50 播出

《中國影像方誌》四川卷 長寧篇

長寧篇 預告片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因竹而立,以寧為興。竹是四川盆地中的小城長寧,世代延續的文化基因。

身處動蕩之地 卻以「寧」為名

位於四川盆地最南端的長寧縣,自古便是中原地區與邊疆少數民族融合聚居的要地。

長寧古稱淯州,公元1114年,宋朝在淯井監管轄的範圍內,設立軍政合一的行政單位「軍」,選擇原屬十個羈縻州之一的長寧州,定名為長寧軍。

公元1372年,長寧置縣,沿用舊稱。

在治亂更迭頻繁的蜀南大地,長寧,這座小城構築了這一方獨特的安寧。星霜荏苒,無數的詞人才子,都為這片竹韻幽幽的寧靜所傾倒。

改革祭禮 統一文化

長寧縣的苦竹寺,卸下了歷史的繁華,在夕陽的餘暉下,顯得蒼涼而靜謐。

公元1432年,十一歲的長寧士子周洪謨曾就讀於此。公元1476年,擔任國子監祭酒的周洪謨,建議修改當時祭祀孔子的典禮規制。

通過對祭孔典禮的改革,延伸到對多民族地區的文化革新,從思想上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今天,在韓國和東南亞等地,周洪謨所提倡的祭孔典儀,依舊被很多國家所沿用,成為了一種超越國界的文化認同。

盔頂建築遺產 蒙漢文化交融

長寧古文廟的文成殿,這座全國現存不多的盔頂建築,每天吸引著數以千計的遊客。

元時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來自於草原的游牧民族對於建築的審美有自己獨特的認知,這種屬於小眾建築形態的盔頂,其輪廓與線條同蒙古人的帳篷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在建設這座西南地區重要的文化建築時,採用了這一獨特的形制。

如今,這座具有重大文化意義與研究價值的寶貴文化遺產,不僅為考察宋元時期的建築特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使今天的人們可以清晰地窺見到千年前的那次民族融合的盛況。

清末蘇公遺墨香 蟲蟲歌里意猶長

清末民初長寧秀才蘇濟川,在當地兒歌基礎上搜集、整理、編創了地域民謠 「蟲蟲歌」。

竹琴是四川地區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表演者手持漁鼓、簡板說唱故事。因其伴奏的樂器漁鼓筒是由竹子製成的,故稱「四川竹琴」。

今天,長寧音樂人張元傑改進了竹琴的傳統製法,又汲取「蘇濟川」蟲蟲歌以及當代舞蹈元素,巧妙的將曲藝、舞蹈、童謠三種藝術表現形式與地方竹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相融合。

滿桌皆是竹 無竹不成席

長寧全竹宴很早就成為了川菜中的一個獨特的子菜肴,有十多個大類100多個菜品,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

1986年,在經歷了14年菌種分離試驗後,竹蓀菌種終於從野生竹蓀中提取並試製成功。

竹蓀人工培育的成功,使長寧縣以竹蓀為主菜的地方特色飲食全竹宴,第一次擺上了普通人的餐桌。

目前,長寧縣已成為中國3大竹蓀生產基地之一,長寧「長裙竹蓀」種植全國知名,竹蓀也成了當地的「龍頭」產業。

廣袤天然竹林 堅實生態保障

中國首批竹類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站,落戶蜀南竹海;長寧人成功培育移植了428個竹種基因,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竹種基因庫;研究培育新的竹種--佯黃竹。

從2017年以來,長寧縣加快了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的建立,長寧人用自己的智慧在保護與發展的矛盾中,尋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

作為中國「最美竹海」 的蜀南勝地,也在美麗鄉村的新起點上,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新的風景線。

疏影清淺,幾許氤氳。桿桿翠竹的蒼勁,流淌在千年文廟的傳唱中,悅動於古意盎然的竹琴上,也深埋在長寧人執著與堅守的綠水青山間。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中國影像方誌

《長寧篇》

播出時間:7月31日 20:50

監製 / 閆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田楚韻 張揚傑 麥馨元(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遭遇極端天氣
清朝已經有「北冰洋」了?還是冰鎮的那種?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