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大連物語1:秀月槐蔭落蟬嚀

新大連物語1:秀月槐蔭落蟬嚀

大連七月即有蟬聲,小暑之後,蟬聲更盛,纏纏綿綿,始終不絕。

這時,聽蟬最好的去處,我以為是秀月橋畔。

清晨或著午後最適宜聽蟬解煩,即便是天氣酷熱難耐,壓抑的心情也會隨著動人的蟬聲逐漸變得愉悅起來。

越過秀月橋,沿坡而上有鳴鶴街、春陽街、連捷巷、共慶巷,盤山環繞,小巷彎彎,曲折多趣不輸給鼓浪嶼。

尤其是濃郁的槐蔭下,一棟棟附著時間屬性的老房子,又令人多了幾分清爽的心情。

漫步前行,輕輕觸摸,忽然間便聽到清脆悅耳的蟬聲,彷彿一片片花瓣從空中墜落下來,似空似明,似佛似禪。

蟬是通靈之物,因為出淤泥而不染,古人便以蟬為佩飾,表示純潔、清高。

從漢代開始,人們就以蟬的羽化來形容輪迴重生的美好願望。古人對蟬的喜愛,還體現在多元性的命名上,而且因為地域不同,名稱也不相同。

例如《詩經?豳風?七月》把它稱作「蜩」,原文是「四月秀葽,五月鳴蜩」,這裡寫的是陝西地區的蟬鳴時間,五月即公曆的六月天。

再如《詩經?大雅?盪》把它稱作「螗」,原文是「如蜩如螗,如沸如羹」,成語「蜩螗沸羹」就出自這句詩。

又如《詩經?衛風·碩人》把它稱作「螓」,原文是「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螓首是形容女人之美,可見人們對蟬的深愛。

現在,人們還傳承著截柳、知了、咪咪嘎等各種各樣的名字。大連人多以咪咪嘎來稱呼它。

記得幼年的時候,小夥伴兒常常會結伴到槐樹林里捕捉咪咪嘎。

捉到了蟬之後,還會用細細的線系在它的腰上,像放風箏那樣放著玩兒。

雖說我也深愛蟬,說起往事來卻是罪過。

十幾年前,我最愛吃的美食是「炸金蟬」。

所謂「炸金蟬」,就是從土堆里挖出知了猴,把它洗凈了,用油鍋炸著吃。

朋友告訴我,這些小生靈需要5年時間才會長成蟬。我趕緊忌了這殘忍的饞嘴。

蟬活著的時間只有幾十天,雌蟬是啞巴,雄蟬會鳴叫,它通過鳴叫來吸引雌蟬交配,延續生命,而且在完成交配之後就會悄然死去。

雌蟬在完成產卵之後,也會自然地死去。

蟬卵附在枝條上,風枯斷落便會鑽入土中,根據品種不同,它們的潛伏期從3年至17年不等。人生亦如化蛹為蝶的進程。

因為生命苦短,美好易逝,便有了人生如蟬的寓意和感慨。

秀月橋南的共慶巷是我最愛的一條老街。

我和它最早結緣是2005年,當時有重遊鼓浪嶼的感覺。

從此,我時常來這裡探訪古迹。

炎炎夏日,來這裡漫步聽蟬,不但可以親近自然,還可以在生命的感悟中回望人生。

我再次走到共慶巷10號的院牆外,又遇到了從空中落下來的延綿不絕的蟬聲,重溫了故鄉的美、時光的美和生命的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南丟的大連街 的精彩文章:

老槐樹下的大連鄉愁民生街的戲台
大連歷史文化研學第2期招募倒計時 大連街最早的地方

TAG:海南丟的大連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