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IoT結合5G與AI發展農業科技

IoT結合5G與AI發展農業科技

作者:DIGITIMES江仁傑

日本電信集團NTT旗下的NTT東日本,於今年7月成立運用物聯網(IoT)技術生產農作物的全資子公司,NTT農業科技(NTT Agritechnology)。明年4月起將在山梨縣設立農場,開始栽培萵苣、黃瓜等作物,藉以發展智慧農業技術並提供給農業從業者。

農業科技公司表示,他們的IoT技術,並不只是類似光纖或Wi-Fi之類的通訊基礎設施,而是做為解決客戶問題的手段。在農業領域,雖然已經有高齡化、缺乏繼承者、缺工等現象,但是運用IoT等新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到現在還是很少見,因此該公司試圖從自己經營的農場開始技術實驗,以IoT提升種植的效率,再把經過改良後的技術提供給農家。更有效率的技術,除了可舒緩缺工問題,也能協助農家擴大農業經營。

在實驗用的農場溫室內,將以感測器監控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狀況。日經XTech報導,種植高價格的水果,例如麝香葡萄時,溫室內溫度如果超過攝氏33度,就必須開窗散熱,否則質量會下降。栽植的老夫婦為了確認溫度及開窗,不斷來回走動。若採用IoT感測技術,就可避免這樣的辛勞。

收集感測數據,還可以製作出預測收穫量的系統。目前已在進行的預測,是以至今累積的收穫量數據為基礎,來估計下個月的收穫狀況。接下來希望能更進一步,透過農場內設置的攝影機,將農作物的樣貌以AI來分析,藉此預測明天的收穫量。

NTT農業科技表示,感測器或攝影機等所取得的數據,將來希望能採用區域型5G(Local 5G),也就是廠商自建5G的模式來傳送。在廣大的IoT農場里,需要設置Wi-Fi等無線存取點(Access Point),而Local 5G較可能涵蓋廣泛的領域。

除了缺工與高齡化問題之外,日本農業經營同時存在集約化及大規模農場增加的趨勢。以平均值來看,在日本每個農業人口的耕種面積正在增加,從2010年每人2.2公頃,增加到2018年的3.0公頃。因此,未來的農業必須更重視生產效率。

NTT農業科技的主要營收來源,就是針對農業經營者提供技術支援。為了改良技術而栽培的作物,只是次要業績項目。營收的目標,在5年後為10億日元(920萬美元),10年後為100億日元(9,200萬美元)。目前員工人數為5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IGITIMES 的精彩文章:

阿聯酋航空有望攜手Netflix提升機上娛樂系統
工業物聯網商業獲利模式待商榷

TAG:DIGI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