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送禮為什麼會送一隻羊?不光送羊,送大雁的也有

古人送禮為什麼會送一隻羊?不光送羊,送大雁的也有

歷經原始社會的日晒風吹,人類逐步成為萬物之長,但是,對自然的敬畏從未消弭。蒙昧時代,古人將自然的威力,歸於虛妄的神靈,願意將自己最珍貴的獵物獻予它,以期庇佑。祈願神靈的活動經過發展,逐漸成為了貫穿整個古代的祭祀活動。

現存的祭祖、祭灶神,其實,也是祭祀的一種。由於上古文獻缺失,現存下來的文獻對上古祭祀的記錄及解釋只見於《周禮》、《禮記》與《禮記正義》、《大學衍義補》等書。

說到祭祀,祭品當屬頭等重要。因種族、地域的不同,祭品種類自是各不相同,可以是「犧牲」,也可以是「粢盛」,特殊的人祭、血祭暫且不提。為表誠意,有條件的人家,基本會將「犧牲」納入祭品之中,這「犧牲」就是世人熟知的六牲中的:馬、牛、羊、犬、豬、雞。

馬、牛、羊、犬、豬、雞這六牲,是經過人類長期探索,最適合馴養的家畜,也是中國古代最主要的肉食品。這其中,羊能被列入祭祀中的「犧牲」品之一,除了條件限制,還與它的習性、社會發展有關。中華是泱泱大國、禮儀之邦,一個「禮」字貫穿古今。隨著思想進步,人們遵循的不止是「禮」,還有仁、義、信。而羊的某些習性,就與人們所倡導的思想相貼合。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羊有三大習性:

一、「食於其母,必跪受之,類知禮者」。小羊羔允乳時感念母恩,皆跪於地,一番行為類似於知禮者;

二、「有角而不任,設備而不用,類好仁者」。羊皆有角,卻幾乎從不使用,近乎於仁;

三、「執之不鳴,殺之不啼,類死義者」。羊被擒後,即便面對死亡,也不哀不鳴,近乎於義。

可以說,正是羊的這幾個習性,古人將其高看,並將其列為了祭祀所用的「犧牲」之一。並且,羊除了是祭品外,還是古人常用的「見面禮」。

送禮送去的是規矩、是敬意,古人送禮講究方圓規矩,最愛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謂「天子用暢,公侯用玉,卿用羔,大夫用雁」,羊能成為卿的官方禮物,除了好吃之外,還因為它能彰顯仁、義、禮等高尚的品格。

古人的禮教化,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飲食習慣,真的是吃羊都能吃出優越感。現在,人類的飲食五花八門、應不暇接,上天、下海、飛禽、走獸皆可成為餐中之肉,但是,六牲之一的「羊」可始終沒被淘汰。

在羊這個大種族中,有一個特殊的「少數民族」,那就是:有「中國第一山羊」美譽的黃羊,其中,最出名的又當屬南江黃羊。它們生長快、適應範圍廣、產肉性能好,經過幾十年的選育,南江黃羊已經成為國內肉用性最好的山羊品種,隨著運輸業的發展,走進千家萬戶。

黃羊屬於羚科,長於山巒起伏之地,算是綿羊的遠親,雖兩者生活習性相差甚遠,但是,上文提到的「羊的三大習性」卻是相通的。人類飼養黃羊之前,它們尤其擅長跳遠與長跑,最快可達到時速六十公里,一躍六七米也是常事。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黃羊的一身本事,就是被兇惡的野狼逼出來的。野狼尤愛黃羊,不是因為它的肉質更好,而是賴於餓狼的智慧(也可以說是欺軟怕硬吧)。憑藉經驗的積累,狼群知道一旦獵殺草原上有主的羊,自己也討不了好,於是,乾脆將目標放在野生的黃羊身上。

因此,草原之上還有這樣一個共識:只要是黃羊出沒之地,其他羊群就算是安全無虞了。狼群這一智慧倒與「通俗社會學」有著相同之處。

按黃羊時速六十公里的速度,狼群是拍馬也趕不上,但是,狡猾的它們更願意動腦子。狼群會將進攻時段定在黃羊吃飽之後、或是剛睡醒之時。飽餐後的黃羊處於懶散的狀態,奔跑速度不如平時,所以,它們常常被狼群所襲擊。

另一個時段選在黃羊睡醒之時,也與黃羊的習性有關。寒冬的夜裡,黃羊為了儲存熱量禦寒,會選擇幾隻簇擁在一起,相依而眠。也正是為了這一點熱量,懶惰沒經驗的黃羊,夜晚總是習慣性的憋尿,這看似無傷大雅的習慣,往往就成為了它們的致命傷。

因為,狼群會在佛曉之際猛地發起進攻,黃羊倉皇逃竄時,那些憋著尿的黃羊理所當然的成為狼群追逐的目標。黃羊急速奔跑中尿囊崩裂,自是難逃一死,最後,還是淪為了狼群的盤中之餐。說狼之惡,是因為它們卑鄙陰險、趁羊之危,同時,有違「思無邪」這樣的傳統思想。

但是,與聰慧的人類相比,它們的小伎倆還是不足為道。

參考資料:

【《白虎通義·瑞贄》、《春秋繁露·執贄》、《詩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一個昏君的日常:正事不做,每天盡想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此皇帝荒誕至極,喜歡那個女人直接去百姓家裡搶,整天鬼混不上朝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