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嫁到蒙古和親的公主,為何大多無法生育?蒙古一惡習讓人難以接受

嫁到蒙古和親的公主,為何大多無法生育?蒙古一惡習讓人難以接受

我們看到一些古裝劇,竟然可以看到皇室的公主被送去某某地方和親,以表示友好關係。歷史上最為出名的和親公主,一是四大美人之一,號稱擁有「落雁」之姿的西漢時期的王昭君,她代表漢朝被送往匈奴和親;另外一位則是造就了如今屹立在西藏拉薩的宏偉建築布達拉宮的唐朝文成公主,她嫁給了西藏吐蕃松贊干布

不過不論是西漢還是唐朝,都並非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和親頂峰。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和親頂峰,其實還是在清朝。因為滿清王朝之所以能夠入關,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了當時蒙古貴族的力量,所以他們需要加強同蒙古的姻親關係。比如說皇太極的幾位大妃,基本都是來自於蒙古,例如我們熟知的哲哲皇后,還有孝庄太后。

在清朝入關後,盤踞在蒙古的騎兵力量又成了清王朝統治中原的心腹大患,因此他們開始不停地將公主嫁到蒙古貴族間,一方面是期望公主協助清王朝視察蒙古境內的動向;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和親公主可以誕下能夠繼承蒙古大統的子嗣,以方便清王朝更好的控制蒙古

不止清王朝,其實歷朝歷代送公主前去和親,基本都抱著這個想法。和親始於漢朝,當初漢高祖劉邦剛登位後,不顧國內連年戰亂,百姓已再承擔不起戰爭的痛苦,一意孤行非要去攻打匈奴,自然落得大敗的下場。被匈奴打得落花流水的劉邦只能無奈簽下一系列屈辱的條約,其中就包括了送公主前去和親這一條。

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40年,短短的60年間,從漢高祖劉邦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劉徹,竟然先後嫁了10位漢朝宗室公主給冒頓單于、老上單于、軍臣單于這三位單于,其中光是軍臣單于一人就娶了5位漢朝公主。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從漢朝到清朝,從嫁到匈奴到嫁到蒙古帝國,這些和親公主無一達成了君王的目的,誕下能夠有益於統治的繼位者?

首先跟匈奴以及蒙古的地理位置有關。他們都處於我國領土的北方,氣候乾冷,又不像中原那般擁有優渥的生活環境,嬌貴的中原公主去到苦寒之地自然無法適應,容易水土不服。而古代醫療條件十分低下,尤其是位於北方的游牧民族,公主生病了也無法得到良好的治療,連自己的生存都無法保證,又拿什麼誕下子嗣呢?

另一方面則是蒙古他們也有自己的考量,雖然說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但是他們又不是在腦子裡放牧,中原王朝打的什麼主意,蒙古貴族們自然心裡都清楚,所以他們也不會允許那些和親的中原公主們誕下足以坐上高位的子嗣。

而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則是與匈奴以及蒙古的一項習俗有關,那就是他們遵循著「父死從子,兄死弟繼」的傳統,講白了就是如果公主嫁的那位單于或者大汗死後,他的弟弟或者非親生兒子或者其他侄甥都能繼承這位公主。

比如說著名的和親公主王昭君,她其實跟呼韓邪單于生了一個兒子,名叫伊屠智牙師,不過這個兒子在雕陶莫皋單于上位後,就被殺死了,而王昭君也被雕陶莫皋單于強行娶為妻。這一習俗在中原人看來是違背了人倫之事,無法接受,因此很多和親公主為了不被「玷污」,寧願身死,自然就不可能再誕下子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乾隆患病,太醫確診後很無奈,低調開一方子:請與皇后同住百日
魯迅去世後,苦等一生的原配妻子說了這句話,揭露出人性醜惡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