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痛惜!我國又一巨星隕落,為中國鋪設了一條最精密軌道

痛惜!我國又一巨星隕落,為中國鋪設了一條最精密軌道

上世紀70年代,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升空,但由於技術、設備等限制,就無法測算出衛星軌道參數,也就無法對衛星進行有效控制,這會給航天事業帶來多大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為此,一位叫李濟生的小伙下定決心:一定要為中國衛星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精密軌道計算方案!由此,大師之路在他腳下鋪開,他用自己一生心血,將衛星定軌精度從公里提到米,再從米到厘米,為中國衛星鋪設了一條最精密的軌道。然而,天妒英才,李濟生於前天病逝,享年76歲。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簡單回顧一下這位科研巨星勤勤懇懇的一生,以緬懷其功績。

李濟生,中科院院士,我國著名的衛星測控和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專家。自1966年從南京大學天文學系畢業後,他就投身於我國航天事業,在「東方紅一號」的發射任務中,他負責計算衛星軌道。發射任務很成功,他也將軌道計算出來了,雖然感到高興,但內心還是沉甸甸的,因為老專家們說的話一直回蕩在其腦海里,久久揮之不去。老專家告訴他,衛星成功上天固然值得慶賀,但我們也應該認清差距,特別是在測算衛星軌道精度方面,還是一片空白。

彼時尚年輕的李濟生,第一次了解軌道精度這個概念,但計算衛星軌道多年的經驗,立馬讓他認識到這有多重要。從此之後,他就下定決心,不將中國的精密軌道計算方案做出來,就誓不罷休。當時國內在相關領域可以說是一片空白,研究自然是困難重重,李濟生天天工作到深夜,設想了一套套方案,又一次次否決,只為尋找出最好的。不屈不撓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經過反覆計算和論證後,他終於成功開發出了一套方案,在投入實際使用後,測定出我國衛星軌道精度約為2-5公里,這讓我國首次有了衛星定軌精度的數量概念。

這樣的精度自然是不能讓人滿意的,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填補國內空白的李濟生繼續刻苦鑽研,將我國衛星定軌精度提升至1公里;後來又繼續攻關,提升至200米,緊隨當時兩大強國美蘇之後,接近世界領先水平;後來又逐漸提升至100米、1米,定軌精度達到一米,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更令人敬佩的是,在他的指引下,我國已實現航天器定軌精度向厘米級的跨越。

他的一生或許不夠波瀾壯闊,但卻是勤勤懇懇、充滿意義的一生,正是在像他這樣甘願奉獻、不為名利的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我國才能從一窮二白髮展到今天這樣地步,完成由弱到強的轉變。李濟生為我國航天事業鋪設的這條精密軌道,過去幫助我們渡過難關,取得巨大成就,現在正在助力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未來也將發光發熱,讓我國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航天大國。在此,讓我們一同緬懷,致敬這位在中國航天史留下永不磨滅軌跡的科研巨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虎 的精彩文章:

高分美劇《切爾諾貝利》最大的謊言:其實就是它自己!內幕揭秘
遠水難解近渴!美國稀土儲量雖大難以利用 眼下將成為致命軟肋

TAG:迷彩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