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評分8.9,故宮一年一集的紀錄片更新!這麼慢,大家還是說:慢慢來,不急……

評分8.9,故宮一年一集的紀錄片更新!這麼慢,大家還是說:慢慢來,不急……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在講究效率的今天,

一個小時能拆完一座橋,

一天能改造一個火車站,

一個月更能做無數事情。

但有個地方始終與快無緣,

對它來說,一年的時間,

只不過夠更新一集20分鐘的紀錄片罷了。

這個慢悠悠的地點,

就是故宮。

前些天,

在2017年開播的,

著名一年一更紀錄片,

《故宮新事》終於更新第三集,

豆瓣評分依舊在8.9分。

人們得以看到封門維修的養心殿,

這段日子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曾經的雕樑畫棟,顏色褪去;

曾經的書法字畫,殘缺不全;

曾經的帝王天子,雲消霧散。

紫禁城中的文物里,

都是歷史的故事與溫度。

而匠人們修復這些古物時,

不經意會流露出一種,

遠離塵世的安靜祥和。

養心殿5年之期,已過3年。

時間回溯到2016年6月,

經歷百年風雨,

住過數位皇帝的養心殿,

終於開始著手修繕。

門口支離破碎的匾額,

說明了這座垂垂老矣的宮殿,

已經歷太多風風雨雨。

從故宮博物院對外開放開始,

養心殿大多時間都是封閉的,

遊客只能隔窗一瞥,

試圖看到曾經帝王的些許痕迹。

無論殿外怎樣滄海桑田,

殿內的時間似乎被暫停一樣,

只有不斷變厚的灰塵,

證明了時間確實在流逝。

曾經資金匱乏,技術不足,

封閉式保護成為無奈之舉。

現在時機終於成熟,

早已脆弱不堪的養心殿,

終於迎來了大修。

和家中大掃除一樣,

修繕房屋,要先將所有傢具撤出。

但不同的是,

這裡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的寶物,

大意不得。

養心殿內的文物有1890件,

需要一件件編號入庫。

有些脆弱的木質部分,

再也經不起大的折騰。

師傅們幹活的時候,

經常相互打趣:

「不要冒險,雖然你耐摔,

這些寶貝可撐不住。」

「摔我沒關係,摔它可不行。」

養心殿是皇帝的住所,

因此裡面許多匾額和字畫,

都是皇帝御筆親書。

為了將粘在門窗上的字畫揭下,

花大把時間在一幅畫前,

是極為常見的事情。

有的字畫下面,

還留有上一幅畫作的痕迹,

這時候修復就變成了考古。

師傅們會費盡心思將所有紙揭下,

因為哪怕多一個字,

甚至半個字,

都會是非常寶貴的線索。

看著一個個物件被搬出去,

難免讓人感慨萬千。

曾經的九五至尊,

曾經的皇家御用,

最後都逃不過被塵埃封存的命運。

說什麼吾皇萬歲,

談什麼千秋萬代,

終究是大夢一場。

許多人都不知道,

電視中金碧輝煌的養心殿,

如今已經破落到什麼地步。

牆體脫落,蟲災泛濫,

塵埃遍地,潮氣滿滿,

雕樑畫棟,顏色盡失。

有的專家苦中作樂,

說這些灰塵隨便一捧都有百年歷史,

也算的上文物了。

若不是它在紫禁城內,

外面掛著養心殿的牌子,

進來乍一看,

任誰也會覺得自己走錯房間。

所以養心殿的修繕,

迫在眉睫。

1890件文物,

都有量身定製的箱匣。

打包是一件很精細的事,

哪怕是一根掉落的流蘇也要小心收好,

以防後面修復用到。

這些文物年齡實在太大,

任何因素都可能毀壞它們。

所以包裝至少四層,

要同時考慮撞擊、潮氣、

乾燥、蟲蛀的影響。

搬運到最後,

只有佛堂的無量壽寶塔被留下來。

七層紫檀木寶塔,高四米,

因為體積太大,

移動和拆分都會有風險,

最後只好封釘在原處。

僅僅是這些文物的維護,

就是十分龐大的工程。

更何況有些嬌貴的器件,

修繕還要看天氣、溫度、光照。

在這個以百年為單位的宮殿中,

一年的時間實在不值一提,

宛如眨眼、彈指之間。

搬遷出來的文物,

需要先去一趟文保科技部,

進行清理、除塵。

這裡的各位師傅,

別的不說,

大師等級的除塵技術,

是基本技能要求,

各種材料、手法都要掌握。

慢工出細活,

用來形容此時的工匠們,

再合適不過。

不怕速度慢,

就怕一個疏忽毀了百年文物。

工具與器具的觸碰,

是匠人與前人的交流。

撤出文物的養心殿,

空曠而安靜。

如同丟失錦繡華服後,

露出難掩的蒼老與殘破。

因為殿內不能用取暖設備,

也不能用大的照明設備,

所以負責殿內勘測的工匠們,

只能在寒冷昏暗中進行。

這份苦普通人吃不了。

但裡面隱藏的驚喜,

也是普通人無緣見到的。

就像搬家的時候,

在各個角落發現被遺忘的物件一樣,

工匠們在宮殿的各個角落,

也發現了許多被隱藏的故事。

在養心殿側面的牆下,

精通建築的師傅,

在勘察牆壁時,

因發現一塊透風磚而興奮異常。

過去這種磚跟牆體同時砌,

很難單獨安裝或替換。

所以確定了磚的時間,

就能推斷宮殿的準確建造時間。

後來更是在類似的地方,

發現了清朝的宮廷戲折,

一度還登上微博熱搜。

這是獨屬於修繕師傅們的驚喜。

在養心殿的一扇窗戶上,

有一個雨搭十分奇特。

能擋雨,卻又不擋光,

原本大家沒有在意,

以為是特殊處理的瓦片,

或者是雲母做的。

這次因為修繕送去化驗,

才發現居然都是用貝殼做的。

不知挑選了多少大而平的貝殼,

才湊出這麼一小片明瓦檐。

目前整個紫禁城中,

只有這一處用了此類明瓦。

養心殿最大的問題是潮濕,

直接導致蟲害和黴菌。

為了查明濕度過高的原因,

師傅們將黴菌最嚴重的西圍房地磚揭開,

驚奇地發現了古代的地暖:

煙道。

人們都知道養心殿的藻井大氣磅礴。

下面掛著的軒轅鏡,

更是巧奪天工。

但很少有人知道,

上面還有一個秘密空間。

養心殿藻井之上的正中央,

供奉著用於護國佑民,

安鎮家國天下的鎮宅神牌。

據史料記載,

從雍正時期開始,

神牌便守在養心殿的木脊之上。

即使到了現在,

來往的師傅們也不敢輕易挪動。

這上面的大木構件,

保留了很多建成初期的明代特徵,

這讓懂得木工的人十分興奮。

有些地方還留著過去的標記,

從前工匠修繕留下來的記號,

被如今的匠人們參考,

這種跨越時空的交流,

讓人感受到傳承的味道。

這裡最多的聲音,

是工具和文物接觸摩擦的沙沙聲。

人們的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

專心勘測的他們,

也許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此刻的表情有多溫柔。

油作師傅在修復時,

堅持要用傳統的光油。

雖然耗時耗力,

但更有利於保護牆壁。

他的理由很簡單:

「故宮不是我們這一代人的,

以後八代十代都要有這故宮。」

這長達幾年的整理、勘測記錄,

最終彙編成二百餘萬字的書。

這是大家費盡心血,

給養心殿,給故宮寫出的,

病例與治療方案。

2018年9月3日,

院長單霽翔,

與前任院長鄭欣淼老先生,

一同登上養心殿屋脊,

取出脊筒內的寶匣。

宣布養心殿修繕正式開始。

養心殿的寶匣很稀有,

是至今為止第一個帶有彩繪的匣子。

寶匣是古人封裝「鎮物」用的,

一座建築放入寶匣,

才標誌著建築圓滿落成。

師傅們將裡面的東西拿出來,

元寶、銅錢、經文……

這些會做清理修復,

並在修繕結束時,

再次裝入寶匣放回原位。

要看這個場景,

我們只能慢慢等待下一集。

總有人把時間比喻為沙子,

無論怎麼緊握,

都會越來越少。

而在故宮修文物的匠人們,

就是在以自己的時間為代價,

用雙手去接住那些已經逝去的時間,

讓它慢一點,再慢一點。

他們教會許多人一個道理:

人生總有些美麗的事情,

是急不得的。

- END -

(本文圖片、資料來源:

《故宮新事》、微博@故宮博物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99查詢

各類文玩的知識和鑒別方法

(輸入數字直接查詢)

例如輸入「1」,查詢「天珠知識」

1,天珠 13,碧璽

2,蜜蠟 14,崖柏

3,琥珀 15,核桃

4,金剛 16,硨磲

5,星月 17,水晶

6,鳳眼 18,青金石

7,瑪瑙 19,戰國紅

8,南紅 20,金絲楠

9,綠松 21,小葉紫檀

10,沉香 22,木質手串

11,翡翠 23,繩結

12,和田玉 24,證書

歡迎大家聯繫我們小編微信號一起交流探討,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我們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討中和大家一起進步!

平台合作請聯繫:

文章投稿轉載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那點事兒 的精彩文章:

北京嘉德拍出最貴「房價」,一件明宣德蟋蟀罐920萬成交!
清官死後裹草席下葬,300多年後墳墓被打開,挖出10億珍寶?!

TAG:古玩那點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