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中,好漢們身上的「搭膊」是什麼?有何作用?

水滸中,好漢們身上的「搭膊」是什麼?有何作用?

《淺說水滸》第346期(文/焦目)

水滸中,關於人物服飾的描寫有很多,上至皇帝,下到百姓,各不相同。光是衫襖,就有許多種,比如白布衫、直縫寬衫、青紗衫、白羅圓領涼衫、茶褐羅衫等。服飾方面,多次提及的除了衫襖之外,還有「搭膊」。

水滸中,好漢們身上幾乎都有「搭膊」。

(林沖)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氈笠子帶上,將葫蘆里冷酒都吃盡了。

武松先把脊背上包裹解下來放在桌子上,解了腰間搭膊,脫下布衫。

(張順)上穿一領白布衫,腰系一條絹搭膊,下面青白裊腳多耳麻鞋,手裡提條行秤。

除了林沖、武松、張順外,燕青、李逵、戴宗、李應、施恩、石勇、杜興等好漢,以及何濤等官吏、衙役、僕人,身上也都有「搭膊」。個人統計,在今天的一百二十回本水滸中,「搭膊」至少出現了17次,可謂不少。

盔甲、衫襖、鞋靴、褲裙等都很容易理解,這個「搭膊」是什麼呢?簡單來說,水滸中的「搭膊」就是腰帶,不過這種腰帶還有特殊作用。

先說說作為腰帶的「搭膊」

從上面所引用的三段文字可以發現,「搭膊」是系在腰間的,屬於腰帶。不過,「搭膊」的作用和今天的褲腰帶不一樣,今天的褲腰帶主要是系住褲子,而「搭膊」則是用來束緊上衣,當時的褲子自有帶子可以系著。

古人的上衣通常比較寬大,從曲裾深衣、直裾深衣到直裰、袍子,無不如是。寬大的上衣,並不方便平時生活,所以,古人常常要用腰帶,來束緊上衣。腰帶,甚至還發展為了一種禮儀。

先秦時期,貴族們的腰帶是帶鉤,帶鉤像是有吸盤的鉤子,一端呈扁圓狀,一端彎曲呈鉤子狀,用於鉤住腰帶。這一點,從兵馬俑上還能看到。

後來出現的多功能蹀躞帶,也是腰帶。但是,蹀躞帶有著嚴格的等級限制,蹀躞帶上裝飾的材料和數目的多少,表示服用者身份的高低,不能亂用,比如唐朝時,蹀躞帶上的材料,最高級用金玉,十三枚;其次用犀角,十一枚;再次用銀和石,九枚;庶人只能用銅鐵,而且不能超過七枚。

宋代腰帶制度,與唐朝差不多。但是,在宋朝,若是穿衣沒有腰帶,是不合禮儀的。

陶(谷)尚書為學士,嘗晚召對,太祖御便殿,陶至望見上,將前而復卻者數四,左右催宣甚急,谷終彷徨不進,太祖笑曰:「此措大索事分 ! 」顧左右取袍帶來,上已束帶,谷遽趨入。——《歸田錄》

根據歐陽修的《歸田錄》記載,宋太宗趙匡義有一次晚上召見陶谷,陶谷看到了皇帝,四次到大殿門口又退回來。別人催他,他也不肯進去。宋太宗知道後,知道這是陶谷太講究禮儀,所以他立刻讓人取袍帶,束在腰間,陶谷這才連忙進入大殿。

由此可見,在重視等級的古代,腰帶是必備禮儀,皇帝若不系著腰帶,大臣就不會見他,哪怕不是正式場合。

當然,金腰帶也罷,玉腰帶也罷,都是官員皇帝才能用的,普通人不能用,也用不起。

所以,李應、燕青、楊春等人都是用「絹搭膊」,「攢線搭膊」,即便是貴為少莊主的史進,也只是用「皮搭膊」。而為官時的林沖、秦明等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的腰帶呼都高大上了,前者用的是「雙搭尾龜背銀帶」,後者則是用「獅蠻寶帶束金鞓」。最牛的還是小旋風柴進,人家的腰帶是「鈴瓏嵌寶玉絛環」,這可是帝王級的。

然而,當林沖發配滄州,風雪山神廟時,他的腰帶就從「銀帶」變成了「絹搭膊」。

所謂「絹搭膊」,就是布腰帶,就是用稍寬的綢布等製成,一般底層人都用這種腰帶。林沖之前是教頭,是個小官,但後來就是犯人了,所以不能再用銀腰帶,只能用布腰帶。

宋元明時期,人們常常腰系「搭膊」,這從當時的繪畫、壁畫等作品中可以看到。比如宋代人所作的《雜劇圖》中,左邊女子的腰上就系著絞纈的褡膊;元代明應王殿壁畫中,第一排是五名「雜劇演員」,右起第二人腰間就是繡花搭膊;明代教坊司、鐘鼓司樂工也都會系著紅色「搭膊」。

宋人《雜劇圖》

元代明應王殿壁畫

再說說「搭膊」的特殊作用

「搭膊」除了作為腰帶,還可以作為包包。

古代沒有今天一樣的錢包,我們看古裝影視劇中會發現,古人常把東西放入懷中或者袖中。當時人們的衣袖很寬大,但袖口很緊,這種袖子叫「垂胡袖」,裡面確實可以放東西且不會掉。古人還有小香包、順囊之類的小包,也可以盛放東西,掛在腰間。還有,古人腰帶很寬,系在腰間很近,所以一些碎銀子等也可以放在腰帶之下。

除了可以在懷中、袖子、小包和腰帶下放東西,古人也用「搭膊」來放東西。

「搭膊」製成雙層,四周縫合,中間開口,這樣兩頭都可以放東西了。乍一看,就相當於兩個開口的袋子,合在了一起。由於這樣的包包可以放在肩膀上,或者搭在胳膊上,所以也叫「搭膊」。水滸以及其他一些文學作品中,提到過「搭膊」可以放錢。

那贏的,意氣揚揚,東擺西搖,南闖北踅的尋酒頭兒再做,身邊便袋裡,搭膊里,衣袖裡,都是銀錢,到後捉本算帳。——《水滸傳》

背上馱了一個搭膊,裡面卻是銅錢。——《錯斬崔寧》

新版水滸以及舊版水滸中,「搭膊」也挺考究,林沖的「絹搭膊」,史進的「皮搭膊」,都很符合原著。近現代一些考究的繪畫作品中,我們也能看到集腰帶和包包於一體的「搭膊」。比如人民美術出版社的連環畫版《水滸傳》中,就出現了「搭膊」。如此可見,「搭膊」里是可以放錢的。

連環畫版《水滸傳》

水滸中,作者之所以常提及好漢們的「搭膊」,就在於寫實。因為好漢們常需要在外奔波,那些下級官吏、衙役等人也是,他們不便於攜帶箱子或者小包,所以就用「搭膊」,這樣既可以當腰帶,還能放東西,又不會用到手,可謂一舉多得。

後世文學作品中,所謂放錢的「褡褳」,就是從「搭膊」演變而來。晚清近代以來,商人或帳房先生外出時,總是將「褡褳」搭在肩上,可以空出兩手做其他事。一些博物館裡現在還收藏著「褡褳」,上面還有刺繡,堪稱藝術品了。

不過這樣一來,「搭膊」便不再是腰帶了,徹底成了包包。再到後來,各種包包出現,衣服上也有了口袋,「褡褳」便消失不見了。

本文參考資料:《水滸傳》《歸田錄》《宋史》《新唐書》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水滸中有個潑皮,兩次改名官至正二品,但每次改名都很諷刺
從這兩方面看,晁蓋其實不反對宋江招安

TAG:我們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