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秦至清,為何各代王朝都稱「朝」,而不叫「國」?

從秦至清,為何各代王朝都稱「朝」,而不叫「國」?

從秦朝至清朝,一共跨越了2000多年的時間,江山易主、王朝更迭,更是達到數十個之多。在這千年的歲月里,這些政權國家的代名詞,都是用「朝」或者「國」來代指。

只是不知道大家在翻閱史書的時候,是否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春秋戰國年間,稱呼一個國家政權都是用「國」來代替,可是到秦朝大一統以後,國家政權的稱呼轉變成為了「朝」,在接下來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除了周邊政權用「國」來代指以外,一直都沿用著朝代的說法,這到底是何原因呢?

先從這兩個字的字面意思入手來分析二者之間的不同,「朝」的含義為「面對、面向」,可以引申為上朝、君臣朝見等意,所以「朝」特指一個國家政權或者是政府。而後世的史學語言家認為,「朝」所指的就是在中原上確立了政權的各個王朝。

「國」雖然在現代漢語中指的是一個國家,但是這個字在古文中仍然包含著「疆域、領土」的意思,尤其是在先秦時期,它還特指某一個地方的「都城」,所以「國」字主要指領土主權,是客觀存在的政治實體。

至於從秦朝至清朝,為何不使用「國」字,其實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點:與古人的傳統思想有關。《周禮》中曾有記載:「大曰邦,小曰國,邦之所居亦曰國。」,西周的周天子實行的是分封制,所以追溯「國」的最早的本意,就能夠知道它指的是分封以後的諸侯國。

這個時候的諸侯國,是為了擁護周天子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存在的,所以「國」的概念,在古人的心中要遠低於「朝」。因為「朝」在秦統一六國以後,就成為了一個國家統治政權的代表,「朝」指的是血脈相連的帝王,將自己的皇帝之位世代相傳。

從這一點上來看,「朝」的地位要遠高很多。因為古時候人們所指的「國」,其實只是依附於一個王朝的「藩屬國」,比如漢朝時出現的齊國,明朝出現的朝鮮,這些「國」不僅每年要給中央朝貢,他們的地位也是遠低於中央的。即便是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史學家都是按照這些政權的正統地位,來決定它們是「朝」還是「國」。

第2點:就從上文所提到的兩個字的含義入手。「朝」字傾向於指國家的歷史時間段,而「國」字指的是一個國家客觀存在的疆域。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從夏商西周,再到中華民國,除了五代十國和南北朝分裂,讓國家出現了短暫的斷代以外,在這4000多年的歷史中,雖然有不同的國號、不同的政權在主導著國家歷史走向,但是整個國家的法統、道統,從來沒有過真正意義上的斷絕。

「朝」在歷史中橫跨的是一個時間段,而「國」只是出現於歷史中的某一塊政權疆域,並不是「一家之天下」,從這兩個方面看,「朝」的地位在封建政權存在幾千年的時間裡,要遠高於「國」。所以為了稱呼這些封建政權,才會用「朝」不用「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鳶飛九天 的精彩文章:

性格決定命運:閻錫山的性格,決定了晉綏軍的戰鬥力
元朝滅亡之後,衛拉特部是如何統一蒙古草原的?

TAG:鳶飛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