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耳門穴:降濁升清

耳門穴:降濁升清

耳門為經穴名(ěrmén )。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耳即耳竅,門即門戶,此穴居耳前,如聲音入耳之門戶,故名耳門。

【腧穴釋義】

耳:穴內氣血作用的部位為耳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耳門名意指三焦經經氣中的滯重水濕在此冷降後由耳孔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角孫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水濕之氣化雨冷降為地部經水並循耳孔流入體內,本穴如同三焦經氣血出入耳的門戶,以此得名。

【取穴位置】

在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

【穴位解剖】

在腮腺後緣;布有顳淺動靜脈耳前支;有耳顳神經、面神經顳支分布。

【功能主治】

功能:降濁升清。耳門穴有開耳竅、疏邪熱、開竅聰耳,泄熱活絡作用。

主治

1. 耳聾,耳鳴、聤耳;

2. 齒痛。

【穴位配伍】

配聽宮、聽會、翳風主治耳鳴、耳聾、聤耳;

配頰車、下關、合谷主治牙痛;

配顴髎、頰車、翳風主治下頜關節炎。

【刺灸法】

張口,直刺0.5—1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中耳炎、下頜關節炎等。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於網路,由國聯商務網分享,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的精彩文章:

耳和髎穴:清熱降濁
常按這個穴位,幫您安神益腦

TAG: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