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哪吒》票房破億,豆瓣評分8.8,中國動畫原來這麼強!

《哪吒》票房破億,豆瓣評分8.8,中國動畫原來這麼強!

本文作者 | 俊哲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朋友小哪吒……」

昨天國產動畫《哪吒》正式上映,剛上映一個半小時,票房就破億了!

這不僅創下了動畫電影最快破億紀錄,口碑也是好評如潮。

剛看到《哪吒》海報時,許多人表示大跌眼鏡,哪吒怎麼會是個畫著煙熏妝還略丑的小孩??

畢竟在我們的印象中,哪吒是個少年英雄,眉宇間都充滿著英氣。

但隨著故事推進,哪吒開始了一次超帥「變身」。

由原先帶著煙熏妝的不良兒童秒變成霸氣的熱血少年,玩世不恭卻又嫉惡如仇。

除了人物形象上的顛覆,製作上也可圈可點,畫面特效有了很大的提升。

哪吒被蘋果砸時,一顫一顫的Q彈小肚皮。

精細化的打鬥場面,堪稱一場視覺盛宴。

不少人看完之後,又開始了一場大型真香現場。

「國漫崛起!」

「帶著黑眼圈的哪吒好可愛!」

「超好看,必須二刷!」

就像哪吒形象在有意打破世俗成見一樣,國漫也開始在傳統上尋求突破,不再對著日美動漫技術而望洋興嘆。

其實中國曾經超越過日本,確切的說,國漫在世界上的地位,曾只屈於美國。

上世紀20年代,國內雖然還處於戰亂時期,但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奇妙的化學反應,竟然讓國漫開始起步。

當時萬家四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因為看了美國動畫片《逃出墨水井》,萌生了製作動畫的興趣。

1915年弗萊雪兄弟出品的《逃出墨水井》

可美國的技術保密,讓幾人決定通過自學,來創作屬於國人自己的動畫。

他們將只有7平米的小房間改造成集繪製、洗印、放映於一身的工作室,用四年時間逐漸摸索出一套動畫的基本技術。

萬氏兄弟

1926年,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誕生了,這部由動畫和真人合成的短片,比迪士尼第一部米老鼠的有聲動畫《汽船威利號》還要早兩年。

1926年由萬氏兄弟出品的《大鬧畫室》

1928年迪士尼首部動畫短片《汽船威利號》

在這之後,萬氏兄弟又陸續製作了近20部動畫,但因為是模仿美國畫風,所以沒有引來太大關注。

於是他們意識到,要想讓中國動畫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必須在自己民族傳統的土壤里生根

1940年《白雪公主》在上海的熱映,使他們受到啟發,決定從本土神話故事中尋找靈感。

之後他們歷時一年,與近百人合作,繪製出兩萬張畫稿,終於完成了全亞洲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

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動畫中用「人民大眾起來爭取最後勝利」的字幕,號召國人反抗日本侵略,可惜在上映時,被當局的電檢機關強行刪去。

後來這部動畫在日本公映,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許多年輕人因此受到激勵,走上了動畫製作的道路,這其中就包括後來創作出《阿童木》的手塚治虫。

手塚治虫不僅在作品中多次致敬萬籟鳴先生,更在訪華時專門去拜訪他。

見面之後絲毫不掩飾自己對面前這位引路人的喜愛與激動,「我就是看了您的動畫,才走上動畫道路的!」

建國後文藝界百家爭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應運而生,中國動畫也迎來了黃金時期。

當時全中國幾乎八成的動畫人全部彙集於此,其中也包括上文提到的萬氏兄弟。

不過與現在的動畫公司不同,上海美影廠還肩負著另外一個使命——民族復興

1955年,由上海美影廠製作的《神筆馬良》,幫助中國動畫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

這之後國內第一部彩色動畫《烏鴉為什麼是黑色的》誕生,並在次年獲得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一等獎。

在掌握了彩色動畫技術後,上海美影廠以《驕傲的將軍》為開端,正式甩掉了模仿美國的帽子,摸索出了以「中國元素」為主的國人動畫。

創作於1956年的《驕傲的將軍》

緊隨其後,國漫類型不再局限於動畫,水墨、皮影、木偶、剪紙等國粹,被相繼融入到製作技術中。

1956年,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全球公映,這種將丹青與電影結合的技術,讓舉世驚嘆。

日本媒體甚至以「奇蹟」來形容這部作品 ,至今這部作品依然是世界電影史上的豐碑之作。

20年後宮崎駿和高畑勛聯手創作的《輝夜姬物語》,正是採用了這種技術,向當年這部著作致敬,當然這是後話了。

1961年中國動畫史上的巔峰之作橫空出世,這就是《大鬧天宮》

《大鬧天宮》公映40周年紀念海報

這部醞釀20年,耗時4年完成的動畫巨作,由萬籟鳴先生和唐澄老師聯合指導,30名畫師用7萬張畫稿完成。

大眾心中孫悟空桃心臉、虎皮裙、紅褲黃衣的形象,就是從這部動畫開始的。

為了能讓悟空更生動,劇組請來「南猴王」鄭法祥來為畫師們當模特,悟空那個手搭在眼上的標誌動作也是由此而來,

此外動畫中還從中國文化中汲取養分,安排了許多彩蛋:

比如人物出場採用了京劇演員的亮相姿勢,小猴用兵器分開水幕效仿的是舞台幕布。

蟠桃園的外觀來自於南方的封火牆,山石構造取材自蘇州園林。

天宮的雲彩形狀源自故宮的如意頭雲紋,雕塑的形狀來自圓明園的大水法,仙女的樣貌來自敦煌壁畫。

公映那天,萬籟鳴先生看著銀幕上登上九霄的美猴王,一生夙願得以完成的他,情難自抑流下感動的淚水。

此後《大鬧天宮》在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上映,18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美聯社在報道中曾稱,「它有點像《幻想曲》,但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國絕對拍不出這樣的作品。

至此,《大鬧天宮》成為了中國動畫美學的最高代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也成為全球唯一能與迪士尼分庭抗禮的動畫製作機構。

創作於1981年的《九色鹿》

在此後的30年間,上海美影廠一直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在那個技術匱乏的年代,各位藝術家通過手繪,用匠心打動人心。

所有的作品,通過天馬行空、或光怪陸離的想像,將歷史典故、民俗風情融入其中,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能從中獲益匪淺,這也是當時國漫之所以能趕超美日的原因。

可惜隨著悟空在《寶蓮燈》里那聲「俺老孫去也」,中國動畫的黃金年代也落幕了。

一直以來中國動畫有個誤區,那就是「動畫片是給小孩看的」。

因為這種誤解,包括上海美影廠在內的一批製作機構,在市場化後作品越來越低幼。

繼而這種趨勢,讓本就不固定的成年觀眾群體逐漸流失。

同時國外很多兒童向的動畫引入和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讓國內動畫的處境越來越尷尬。

2010年,《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成為國內首部票房過億的動畫電影,觀眾卻只有小朋友。

而在此期間,美國有了迪士尼夢工廠皮克斯三巨頭,日本動畫則成為國家文化經濟支柱產業,其他國家的動畫產業也相繼崛起,不僅商業模式愈發成熟,受眾更是覆蓋老中青三代。

在這種多重打擊下,國漫成了「要票房沒票房、要人氣沒人氣」的賠錢貨,網路上鋪天蓋地的是對國產動畫的唱衰,還不時有人拿國外作品與國內對比。

這段時間堪稱國漫的夾縫10年,宮崎駿來上海美影廠後,甚至哀嘆未來的孩子們再也看不到當年《大鬧天宮》的輝煌了。

可是,真的看不到了嗎?

不盡然。

當年喜羊羊的盈利,讓很多人意識到做動畫是可以作為事業的。

之後大批動畫人湧入,國內有關這方面的教育也相繼形成,很多人也開始嘗試模仿國外的方式來運作國漫。

隨後網路漫畫、小說等網路作品開始悄然崛起,動畫化後更是普遍偏向於成人向,比如《十萬個冷笑話》、《鎮魂街》、《一人之下》。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一部「炒冷飯」的國漫收穫了暑期檔的票房奇蹟,無數80後、90後和00後在看完以後哽咽,更心甘情願成為自來水,這就是《大聖歸來》。

15年後,國漫第一次以9億在票房上吊打迪士尼,哪怕只有一次,也讓曾經熱愛中國動畫的年輕人們看到了希望。

從那時起,國漫就像片中那個重披戰甲的孫悟空,開始找回了自己的鬥志。

之後國漫又進行了兩次成人化的嘗試,一次是《大魚海棠》,一次是《大護法》,雖然雙雙票房敗走,但從中吸取到的經驗,足以讓後者借鑒進步。

於是在今年賀歲檔上,《白蛇緣起》在《大黃蜂》和《死侍》的雙重夾擊下,在幾乎沒有宣發的情況下,竟然收穫了4.4億的票房。

最主要的是,國內觀眾再一次,在國漫上看到了當年《大鬧天宮》中的匠心。

無論是對當年各版作品的致敬,還是從人物細節到場景布置上的雕琢,都足以讓國內觀眾發出一聲自豪的讚歎。

當時微博上甚至出現了,要給宣發不到位的《白蛇緣起》眾籌買熱搜的聲音。

而此前所說的中美合拍,其實也只是華納投了錢,其他一概全部是由中國團隊獨立完成。

所以就算技術和情節上還有瑕疵,但至少對國漫來說,真的是進了一大步,而且自此成人向的動漫終於可以挺直腰板了。

這時候,誰又敢說國漫不行呢?

國漫,勢必崛起!

創意社(ichuangyi99),一個有意思的地方,陪伴一個有趣的你!轉載請聯繫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學點穿衣打扮 的精彩文章:

張歆藝產後未P圖曝光被嘲:你生完孩子的樣子,真讓人噁心!
今夏「第一爆款網紅褲」出現了!萬萬沒有想到,最火的竟然是它!

TAG:每日學點穿衣打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