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民間的「鬼節」,卻是佛教中的歡喜日?

民間的「鬼節」,卻是佛教中的歡喜日?

領取你的專屬佛卡

文 | 禪叔

俗語說「七月半,鬼門開」

在各種民間傳說里,

農曆七月是「鬼月」

七月半也被稱為「鬼節」

長輩們囑咐這天要早回家

不要去水邊、不要晚上晾衣服

為了超渡孤魂,恐防它們為禍人間

人們還紛紛燒紙錢、燒元寶

然而,這個世人避之不及的鬼節

卻被佛教徒們過得歡喜而溫情

因為這一天

既是佛教中的盂蘭盆節

也是僧自恣日和佛歡喜日

那麼,這個節日又是如何來的?

按照佛制戒律,僧人們在每年的四月十五這一天結夏安居,即僧團共住在清凈寺院精舍,精進修行,無大事不可出門走動,安居共90日,到七月十五日也就是中元節那一天結束。自恣,即是結束這種特別修行期的儀式。

在這一天,大家集於一堂,檢討在過去的90日內,各自的言行有無違反戒律。大家互相指出對方在行為方面的過失,藉以反省。若有犯戒,則要懺悔贖罪。這便是自恣,舉行自恣儀式這一天,即「自恣日」。

十方諸佛見僧眾通過安居精進修行圓滿,發露懺悔、轉迷成悟,更有人修成正果,因而心生歡喜,故這一天又被稱為佛歡喜日。

盂蘭盆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的節日。這一天,人們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超度歷代考妣宗親能速超聖地。

「盂蘭」為倒懸之義,表示惡鬼的痛苦如人倒懸一般;而「盆」則為救護的器皿,所以盂蘭盆有「救倒懸」、「解痛苦」的意義,意即用盆之類的器皿盛食供佛齋僧,以救倒懸之苦。

據《盂蘭盆經》載: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他以天眼通觀見母親投生餓鬼道,皮骨相連,日夜受苦,於是手持缽飯給母親食用;然而目犍連的母親因以惡業受報的緣故,飯食還沒入口,就全部變成火炭。目犍連尊者為拯救母親脫離苦趣,於是向佛陀請示解救的方法。

佛陀指示目犍連尊者於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結束日,以百味飲食、床敷卧具,放置於盆中,供養三寶,仗此功德,能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的憂患,乃至七世父母得以脫離餓鬼道的苦趣,生人天中,享受福樂。

目犍連尊者依佛陀的慈示奉行,終於使他的母親得以脫離餓鬼的苦趣。仁慈的目犍連尊者將此情形告訴佛陀,將來佛門弟子行孝順的方式,也應該奉盂蘭盆供養。

由於這個因緣,佛陀再次慈悲叮嚀囑咐:「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梁武帝時期,盂蘭盆法會開始出現。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便以盆施諸寺。自此以後,蔚成風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到了宋朝以後,除了在各寺院供佛齋僧,還會祭祀祖先、超度祖先亡靈,並且會上演以目連救母內容為主的各種雜劇。

在全國各地的佛寺,七月十五日這天,都會舉行盂蘭盆法會,供佛齋僧,沿習成例。

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隆重舉行盂蘭盆法會,因由供佛齋僧之功德回施一切有情眾生,超薦歷代先遠宗親乃至十方一切法界眾生,皆能蒙受法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叔論禪 的精彩文章:

每日一禪 當養善意
每日一禪 慎勿信汝意

TAG:禪叔論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