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學大師:關羽之死,諸葛亮陰謀策劃!諸葛亮真要害關羽?

國學大師:關羽之死,諸葛亮陰謀策劃!諸葛亮真要害關羽?

1900年,國學大師章太炎出版了一本書,名字叫《訄書》(qiú,逼迫之意),書中有一篇《正葛》的文章,讓人至今讀來仍毀三觀。

(關羽)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壓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席益厚而將掣撓吾大政...... 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

說到底,章太炎認為諸葛亮策划了一場陰謀,謀害了關羽,原因在於諸葛亮擔心自己主政之後,收拾不了關羽,於是不惜以荊州為代價間接害死了關羽。這一觀點令人驚悚,難道諸葛亮真要害關羽?(諸葛亮祖先本姓葛,因出自山東諸城,故前面加了一個「諸」字,區別其他地方的葛姓,因而章太炎取名《正葛》)

首先來看看章太炎的理由,歸納起來,一共主要有三條。

第一,諸葛亮見識超群,不會看不到關羽危機,但卻依然不提醒、不派兵援助,根本就是想要借東吳之手,除掉關羽。如果關羽失敗,那麼就可以此問罪;如果關羽被殺,那麼正好如願。總之,關羽左右為難,除非如有神助的最終取勝。

第二,諸葛亮殺劉封(劉備養子),與殺關羽的原因一樣,都可能會對諸葛亮「執掌大政」形成干擾,所以才勸劉備殺之。《正葛》中寫道「葛氏特以剛猛難任,不可用於易世,勸先主除之」,諸葛亮特別指出劉封「剛猛難任、不可用於易世」。

第三,諸葛亮政治鬥爭手握狠辣,章太炎指出「諸葛治蜀,賞信必罰,彭漾、李嚴皆縱橫之魁傑,故漾誅而嚴流」。尤其李嚴,與諸葛亮同為劉備的託孤大臣,而且執掌軍事,結果卻被廢為平民。諸葛亮嚴明法令,但也會以此打擊政治對手。

總之,如果看了章太炎《正葛》,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感,大概要下降幾個等級吧。那麼,關羽之死,究竟是不是諸葛亮陰謀策劃?

其實,章太炎的觀點值得商榷,尤其是諸葛亮不派援兵的分析,至少要確認這四個問題:諸葛亮想沒有想到關羽之敗,有沒有權力派遣援兵,來不來及派兵援助,能不能派足夠的援兵?

關羽進攻魏國,發動襄樊之戰,開始可謂勢如破竹,先是射傷龐德,再是水淹七軍,活著于禁龐德。魏國不少民眾苦於徭役,叛上作亂,南附關羽。魏國曹操一日數驚,甚至「欲遷都避其鋒芒」。可以說,到219年末,關羽威震華夏,風頭一時無兩。

這時,誰能想到關羽會敗?誰能想到東吳會背叛?誰能想到劉備小舅子糜芳會投降?諸葛亮不是神!尤其東吳,《資治通鑒》中記載,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孫權攻合肥」,此戰是蜀吳兩國聯合攻打魏國。之前還是盟友,突然一下子就翻臉了。

即便想到了,諸葛亮既無權,又來不及派兵援助,蜀國也缺少兵馬。

漢中之戰後期(219年),劉備曹操對峙,讓諸葛亮派兵支援,當時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運輸)」的程度了。劉備為了拿下漢中,吃奶的勁都使了出來。219年5月,漢中之戰落下帷幕,2個多月後關羽在荊州發動戰爭,蜀國主力疲憊不堪,拿什麼支援關羽?

而且,從關羽威震華夏,到敗走麥城,中間時間實在太短,蜀國根本來不及調兵遣將,自然無從救助關羽。至於公安守將和江陵守將麋芳不救關羽,這和關羽自身有關,與諸葛亮無關係。

另外,劉備在世,諸葛亮主要負責後勤,並沒有權力掌管軍事。因此,少量援兵,或許諸葛亮有權處理,但派遣大量援兵,諸葛亮還真沒有這個權力。

至於諸葛亮除劉封的原因,這是歷史事實,但劉封與關羽大不相同,因為劉封是皇親國戚,雖是養子但名義上是皇族,會對劉禪皇位帶來威脅。而關羽是劉備結拜兄弟,無論血統還是名義上,都不會對劉禪帶來威脅,只會幫助劉禪。

更為重要的是,諸葛亮陰謀除掉關羽,還有一個極不合理的地方:難道蜀國能夠承受失去荊州的損失?別說諸葛亮是「荊楚派」總代表,捨不得荊州了,就說諸葛亮《隆中對》中的蜀國大戰略,就是一邊荊州、一邊漢中,失去荊州這個戰略要地,還如何實現隆中對大戰略?

總而言之,章太炎認為諸葛亮害死了關羽,的確不太準確。當然,後來章太炎也認識到了年輕時的偏激,對《正葛》做了大量修改,對諸葛亮客觀評價,還將書名改為《思葛》,指出關羽之死是劉備的戰略疏忽,諸葛亮沒那麼大權力和能耐搞死關羽。

章太炎這一改正,也反應出優秀國學大師嚴謹求學的治學態度,和自我批判的治學精神,值得今天學者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章太炎說諸葛亮害死關羽的理由不太可靠,但很多歷史名人分析《隆中對》時,認為這一戰略存在問題,由此導致了關羽之死。原因很簡單,選擇荊州與益州出擊曹魏,導致本來兵少的蜀國分兵,讓劉備軍團更加失去兵力優勢,而且荊州與益州相隔千里之遙,又存在如何協調等問題。所以,關羽之死,一定程度上也的確是諸葛亮的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無錫發現商朝遺址,或解開武王伐紂真相,姬昌形象大受影響!
歐洲有騎士精神,日本有武士道,美國有牛仔文化,中國有啥?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