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買做舊老白茶時的僥倖,背後是戳破真相後的扎心,不值得同情

買做舊老白茶時的僥倖,背後是戳破真相後的扎心,不值得同情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買白茶,有個怪圈。

不管你茶齡幾年,至少會買到一次做舊老白茶。

這種奇妙的「緣分」,令人啼笑皆非,問及買做舊茶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我以為老白茶都是長這樣的。」

「這茶,挺便宜的,就想買回來試試,反正也不貴。」

「都說做舊茶不好,我就想看看,它到底有多差。」

「這是***品牌的老茶啊,看它在互聯網的廣告挺多的。」

不論原因是什麼,買到一餅做舊茶,總歸是影響心情。並且這些做舊茶,還會讓你很為難。

不喝吧,總覺得浪費,即便一餅才幾十元買的,但總歸是花了錢,不喝實在是可惜。

喝吧,又覺得心理膈應。彷彿做舊茶的存在,就是在提醒你有一段衝動且失敗的購物經驗。喝下去,還不知道是一種什麼樣的喝茶體驗。

這樣一筆負資產拿捏在手上,令人心情不爽。

可想想,我們與做舊茶,本該無緣。

這些做舊茶,不僅外觀上有極高的辨識度,顏色漆黑,一片衰敗,帶著火味、焦味,一看就是不合眼緣的茶。

就連賣茶的故事腳本,也都千篇一律,甚至還不缺乏一些陳詞濫調,套路還一樣。

《2》

做舊白茶套路一:存了十年,為緩解庫存壓力,去年才壓餅。

這一套路,聽的最多。

前些天還遇到茶友反饋,說自己買到了一提2007年的老白茶,價格還很實惠,平均一餅一百元不到。

且不說一百元買十二年老白茶有多不符合常理,要知道到真正2007年的老白茶,價格是它的幾十倍。

並且2007年這一年份,就足夠讓人懷疑,這些標榜自己是根正苗紅福鼎白茶餅,卻忽視壓餅歷史。

福鼎白茶大面積壓餅,是在2008年前後,2007年的白茶餅,來歷不明。

「掌柜說這茶存了十年,去年才壓餅。」

果然是套路。

不明真相,很容易被迷惑。

做舊白茶套路二:海外迴流,就兩斤

在過去,白茶主要用於出口,經由香港,向馬來西亞出口。最早村姑陳就喝過2012年出口馬來西亞的壽眉餅,它的口感醇厚,葯香清爽,棗香濃郁,是一款讓人念念不忘的好茶。可惜,存量不多,就剩幾餅。

過去,白茶在海外十分吃香,甚至於還遠赴重洋,成為英國皇室下午茶。

牆內開花牆外香。

近年來,白茶才逐漸打破這一局面。

於是乎就出現了一種所謂的白茶迴流。即原先銷往海外的白茶,重新回歸國內市場。

這一概念,就被某些人給巧妙的借用了。

「三十年老白茶,從國外迴流,就兩斤。」

國人有進口情結,一聽說是進口,可能二話不說,一舉買茶。但,如果是真正的三十年老白茶,送到拍賣行,會更值錢吧。怎麼會捨得低價售賣?

做舊白茶套路三:機緣巧合,遇上了茶農存的二三十年老白茶

毫無疑問,這是最老的套路,也是屢試不爽的套路。

茶農家,會有二三十年的老白茶嗎?

會有。

但只是少數。

那我們會買到這樣的老白茶嗎?

看運氣。

可能真正老實本分的茶農,並不會賣。因為存量太少,賣了意義不大,自己辛苦存了二三十年的老白茶,有更大的用途。比如家裡的小娃娃有發燒感冒,熬上一壺,退燒效果可比抗生素好太多,還沒有副作用。

茶農自存的三十年老白茶,只能成為一個概念罷了。

縱使做舊白茶套路深,但要識破並不難。

《3》

年份,暴露出老白茶的真實性。

做舊白茶餅,乃至做舊散茶,都有一段經不起推敲的來歷。

在茶圈偶然能聽到掌柜吹噓自己手中有「2001年老茶餅」、「1999年老茶餅」、「三十年老茶餅」等,在購買時,都要仔細甄別一二。

這些年份過老的茶餅,與白茶的壓餅歷史,並不契合。

白茶壓餅的歷史,與普洱茶相比,不長。

大約在2008年,福鼎白茶圈才大範圍流行起壓餅這一工藝。按照2008年為節點計算,如今最老的茶餅,不過11年。

壓餅起始時間,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似人的年齡,真實存在,即便身份證上的出生年月日可以篡改,但骨齡卻不會說謊。

有了壓餅大範圍壓餅時間作為參考,就可以知道所謂的三十年白茶餅,來歷不真實。

甚至於2008年之前的白茶餅,也經不起仔細推敲,做舊的嫌疑,更多了幾分。

也有的商家,用了小聰明,給你一個看似更加完美無缺的借口。

「2001年的散料存放多年,去年才壓餅。」

一句話,看似將謊言圓了回來。然而,這又是另一個破綻。

假設,只是假設,真的存在2001年的白茶散茶,如今已有18年的歷史,這屬於老茶中的老茶,價值不菲。

如果手中真的有2001年散茶資源,捨不得壓成餅。年份如此老的散茶,比餅茶更稀缺,價格能賣的更高。將散茶壓成餅,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未免有點捨本逐末的嫌疑。

真的會有人放著更高的價格不賣,大費周章去壓餅嗎?

當然不會。

故而,稍稍用心推敲白茶壓餅時間,就不會輕易買二十年,三十年的白茶餅,做舊的風險太大。

存量,又一重要甄別手段。

白茶,實則為一種消耗品,不可再生,每一年的白茶產量有限。並且白茶每一年都會被消耗,屬於越喝越少的茶。

尤其是年份老的白茶,喝一泡上一泡。

迄今為止,村姑陳手上最老的白毫銀針,是2013年的,到手時只有8兩(400克),這可是白毫銀針中的稀有品,除非有重要場合,否則不會輕易喝它。

一旦喝完,2013白毫銀針將成為歷史,再也找不到。

目前村姑陳喝過最老的白茶,是S師傅家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茶,其存量更稀少,只有2斤,憑著過硬的交情,才喝到一泡。

每每談及此處,S師傅總有無限的惋惜:「當時白茶並不出名,這些粗茶婆,都是家裡老人採的,留下來給小孩子喝的,有個頭疼發燒熬上一壺,見效快,老人家都當做寶貝。喝到現在,總共就這麼多(2斤,也就1000克,還被我們喝了一泡)。」

年份越老的茶,越稀缺。

這也成為我們鑒別白茶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些年份特別老,存量還特別多的白茶,貓膩可不止一點點。這些庫存五千斤的二十年老白茶,絕對不是穿越來的,而是做舊茶!

綜合年份和存量,要確認老白茶年份是否真實,一點兒也不難。

按理說,買茶只要做個有心人,也不會吃虧上當,可為何偏偏有茶友屢次中招,買到做舊白茶?明知是做舊茶,為什麼還心甘情願掏腰包?

因為犯錯成本太低。

《4》

上某些購物平台逛一圈,這些有年份的「老白茶」,價格一水的實惠。

「福鼎白茶餅,壽眉餅五年老白茶」等字眼,一看價格,才179元。一看付款人數,三位數都是銷量的差的,甚至有的銷量還過五千。

假設成交數量是真實有效的,意味著至少五千人買到過做舊老白茶。

為什麼明知道這是做舊茶,還願意買茶?

因為犯錯成本太低了!

一餅茶,才179元,甚至有的只要85元。這一價格,與普洱茶相比,簡直不要太實惠。人總有僥倖心理,萬一花幾十元錢,真的遇到了真實的老白茶呢?而且這麼便宜的價格,就算買到了假茶,那也無傷大雅,不肉疼。

於是乎,就有了某寶上做舊老白茶成千上萬筆交易記錄。

但村姑陳要奉勸列位看官一句。

買做舊老白茶,它的成本的確不高,但這是在拿我們的健康做賭注!健康無價。

看著一餅餅黑黢黢的做舊老白茶,你並不知道它在做舊時,發生了哪些化學變化。在這個過程中,那些原本對身體有益的物質,還存在嗎?對我們的身體,還有裨益嗎?做舊茶,喝完之後會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嗎?

這些都是看似便宜價格背後,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

每一位敢喝做舊老白茶的人,都是真正的勇士!

《5》

購買老白茶,需要理性對待。

一來,不能盲目崇拜白茶的年份。

白茶,並非是越老越好。白茶品質好與否,這是綜合指標,需要我們從產區、工藝、倉儲等方面入手判斷,各方面指標都合格的老茶,才是好茶。買茶,並非看年份就萬事大吉。

二來,不要聽信千篇一律的故事。

買老白茶,買的是品質,而不是背後的故事。尤其是在某個深山老林,與世隔絕的村子裡遇到的老茶農,更是不靠譜。這是21世紀,交通已經不會如此閉塞,與世隔絕,還如何與時俱進?那這種白茶,真的能喝嗎?反而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三來,要建立對老白茶系統的認識。

買茶前,心裡要一桿秤,要對老白茶的屬性,有所了解。老白茶,它的外觀有什麼特徵?它有什麼香氣?它喝起來是什麼味道?

這些基本知識熟悉掌握,買茶才能事半功倍。

要是覺得買老白茶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給個中肯的建議:從兩年的白茶開始存,再存一年,它就是老茶了!並且,還能規避買到做舊茶的風險,一舉多得。

只希望,每一位愛茶的人,都不要再買到、喝到做舊老白茶。

它真的不值得買,更不值得喝。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新的白牡丹存放幾年可以喝?被時間偏愛的白茶,各有千秋
別只顧著追劇,《長安十二時辰》藏著盛唐茶文化,這才叫做精緻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