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斯人已逝 永懷永懷

斯人已逝 永懷永懷

7月31日上午,「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全媒體行走進郭永懷事迹陳列館,近距離聆聽和感受「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郭永懷「無私奉獻、以身許國」的家國情懷。

走進郭永懷事迹陳列館,一尊郭永懷漢白玉半身雕塑映入眼帘,神態堅毅而安詳,目光深邃;浮雕背景牆記錄著郭永懷的一生,鐫刻著那段崢嶸歲月;柱子上的對聯「永縈江山堪稱民族脊樑,懷志九霄不愧中華英魂」是對他偉大而光輝一生最生動的註腳。

郭永懷1909年生於榮成,是著名的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因飛機失事而不幸離世,臨終前他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珍貴的熱核導彈數據。1999年,郭永懷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勳章,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唯一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也是唯一一位為中國核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實驗工作均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

在講解員飽含深情的敘述中,郭永懷「無私奉獻、以身許國」的傳奇人生路徐徐展開。

榮成之子 潛心求學

1909年4月4日,郭永懷出生於榮成市滕家鎮西灘郭家村。1922年—1929年先後就讀於榮成石島明德小學和青島大學附中,於1929年考入南開大學,師從申又棖、顧靜薇教授,在名師的指導下,打下了堅實的數學和物理基礎。

1933年,郭永懷在顧靜薇教授的推薦下,參加了北京大學入學考試。如願進入北京大學物理系,插班在三年級學習。

1938年春,郭永懷前往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組建的西南聯合大學求學。轉入航空工程系學習流體力學,師從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周培源教授,開始了航天救國之路。

1939年夏,中英庚子賠款舉行留學生招生考試,名額只有20人,而報名人數多達3000人。其中,郭永懷報考的航空工程只有一個名額,他與同學錢偉長、林家翹一起報考了這個專業,並且以同樣的分數並列第一,最終三人被同時錄取。

揚名海外 毅然歸國

幾經周折,1940年8月,郭永懷從上海乘船,歷經28天,抵達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成為該校第一批中國留學生。就這樣,郭永懷開始了長達16年的海外生涯。

抵達加拿大後,郭永懷同錢偉長、林家翹一起進入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師從數學系主任、著名數學家辛格教授。三人僅用半年時間,就獲得碩士學位。

1941年5月,郭永懷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師從世界公認的20世紀最偉大的航天工程學家馮·卡門。在加州期間,郭永懷直奔世界級難題——聲障的研究。當時人們普遍地認為,聲障是無法逾越的。經過苦心鑽研,郭永懷拿出了震驚世界的重要論文——「跨聲速不連續解」,破解了聲障這個世界難題。郭永懷也因此躋身世界知名科學家行列。

在此之後,美國康奈爾大學創辦航空研究院,聘請郭永懷前去任教。郭永懷也成為該院的三大創立者之一。

在康奈爾大學執教的10年,是郭永懷學術研究的黃金時期,也正是在這裡,他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李佩。1948年秋天,兩人結婚,開始了寧靜而幸福的生活。

當時的郭永懷已是康奈爾大學的終身教授,上世紀50年代,月工資就高達800美元。他們一家三口居住在四層花園別墅里,開著高檔轎車,閑暇時騎騎馬、坐坐遊艇,過得安逸而有情趣。

儘管在國外的生活富足而優雅,但是郭永懷始終心繫祖國,希望所有的同胞都能過上有尊嚴而又幸福的生活。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郭永懷歸國之心更加迫切。

同事、好友得知郭永懷要回國,以中國貧窮落後為由,紛紛挽留他,但是郭永懷堅定地說:「家窮國貧,只能說明當兒子的無能!作為中國人,我有責任回到祖國。」為了表明自己堅定的決心,郭永懷當著全體同事和學生的面,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講義和科研手稿付之一炬。當他將飽含十幾年心血、幾近成書、像孩子一樣的手稿,一頁一頁地投入火爐之中,誰又能體會其中的百般滋味。

1956年9月初,郭永懷一家終於登上了回國的輪船。9月30日,郭永懷一家踏上了祖國的土地,當看到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時,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熱淚盈眶。

1962年,郭永懷同志光榮入黨。他還先後當選為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和第二屆、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奠基國防 以身殉國

歸國後,郭永懷受師兄錢學森的邀請,出任中國科學院力學所的副所長,長期主持力學所工作,並堅持工作在科研一線。

郭永懷於1960年被任命為二機部九所副所長,九所就是現在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負責我國核武器的研製。後來,王淦昌、彭桓武也被任命為副所長,他們三人一起形成了我國早期核武器研究的三大支柱。郭永懷主要負責原子彈彈頭結構設計、引爆方式等方面的研究,領導場外試驗委員會。

1964年10月16日15時,在西北高原浩瀚的沙漠上,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成功試爆,郭永懷就在現場。兩彈研製成功後,郭永懷又致力於核彈的武器化,並且在導彈剛起步時,就提出了研究反導系統。同時,他還參與領導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研製。

郭永懷十分重視人才培養,甘為人梯、教書育人。他與錢偉長一起創辦了清華大學力學研究班,並成為中科大早期的創始人之一。

郭永懷是一個無私的共產主義戰士。回國後,他將賣掉國外汽車、洋房的全部所得48460元人民幣,全部捐給了國家。當時,2000元就能在北京買下一座四合院,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只有二三十元錢。如此大方的郭永懷,對自己卻非常「小氣」,他的手巾要用到破得不能再用了才肯換新的,他的鋼筆一直用了很多年。

1968年12月,郭永懷率領著攻關隊伍經過大量計算和反覆推敲得出一組準確的數據。由於這組數據直接關係到第二代導彈核武器的成功與否,所以郭永懷連夜乘飛機趕回北京。

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懷乘坐的飛機抵達北京機場時,發生了意外,不幸墜毀。飛機殘骸散落一地,十幾具屍體被燒得面目全非。通過殘破的手錶,工作人員辨認出了郭永懷的遺體。找到遺體時,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失聲痛哭,他們看到了令人震驚的一幕。郭永懷與警衛員牟方東緊緊抱在一起,費了很大力氣將他們分開後,人們赫然發現那個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就夾在兩人中間,數據資料完好無損。在生命將盡的最後時刻,郭永懷想到的只是用身體來保護對國家有重要價值的科技資料!22天後,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成功試爆,氫彈的武器化得以實現。

講解員講述這一段情景的時候,現場不少聆聽者默默擦拭著無法抑制的淚水。是的,郭永懷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無私奉獻、以身許國」這八個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賓語的廉政空間 的精彩文章:

亞洲最大的魷魚精深加工基地
威海華夏城:舊礦坑裡豎起的綠色樣本

TAG:賓語的廉政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