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面對強敵怎麼辦?這些歷史人物的應對方式,對我們也有啟示

面對強敵怎麼辦?這些歷史人物的應對方式,對我們也有啟示

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們都需要與人合作,也難免與人競爭。而在與人競爭中,如果所面對的是比自己強大許多的對手或敵人,又該怎麼辦呢?

面對強敵怎麼辦?這些歷史人物的應對方式,對我們也有啟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

戰國末年,秦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兼并了韓、趙、魏、楚、燕,接著又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一路直殺到齊國都城臨淄。面對如狼似虎的秦軍,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對手,齊王建選擇了出城投降,齊國於是滅亡。

三國時,魏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等大舉伐蜀,鄧艾偷渡陰平直奔成都。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敵人,劉禪聽從了光祿大夫譙周的意見,選擇向曹魏投降。

開寶八年(975年)六月,北宋大軍包圍金陵,晝夜攻城,金陵城內米糧匱乏,死者不可勝數。南唐後主李煜兩次派徐鉉出使北宋,進奉大批錢物向北宋求和,宋太祖答以「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不允。十二月,宋軍攻破金陵。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敵人,李煜只好奉表投降,南唐滅亡。

上世紀三十年代,日軍全面侵華。面對武器精良,比自己更加強大的侵略軍,汪精衛選擇了投降。

齊王建、劉禪、李煜、汪精衛在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敵人或對手時,都選擇了投降。有人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投降有怎麼不好。我不知道他們能夠如此厚顏無恥的勇氣來自哪裡,只知道齊王建、劉禪、李煜、汪精衛這些人後來的下場都不怎麼好,都在屈辱中苟且偷生。

面對強敵怎麼辦?這些歷史人物的應對方式,對我們也有啟示

2

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對手,除了選擇投降,還有一種選擇是抗爭到底,寧死不屈。

楚漢相爭時,項羽被劉邦的大軍逼到烏江邊,身邊僅剩下二十八騎。但項羽拒絕過江逃命,寧死不屈,帶領僅有的二十八騎數次衝殺數十倍包圍他們的漢軍,以證明自己敗給劉邦乃「天之亡我,非戰之罪」,最後自刎於烏江。

漢初,齊王田橫帶領五百部下躲到海外,劉邦視其為潛在威脅,堅決要求田橫去洛陽投誠。田橫行至距離洛陽三十里處,自殺身亡。那五百部下聽說田橫已經自殺,也全都自殺了。

漢末,袁紹攻東武陽,城中糧盡,臧洪殺愛妾分給將士充饑,城破時,城中男女七八千人全部戰死,無一人叛逃。

無獨有偶,唐朝安史之亂,張巡守睢陽,外無援兵,內無糧草,張巡於是殺妾犒賞將士。至城破被虜,張巡與南霽雲、雷萬春等三十六人在臨刑前全都神色自若,面不改色,慷慨赴難,無一人貪生投降。

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張弘范率元軍抵達崖山,對南宋形成三面包圍之勢,雙方爆發崖山海戰,結果南宋慘敗。於是,南宋丞相陸秀夫抱著兩個小皇帝跳海自盡;大將張世傑寧死不降,跳海自盡;南宋十萬軍民寧死不降,集體跳海自盡殉國。

明末清初,史可法屢次拒絕向清兵投降,孤守揚州,城破被虜,最終也以身殉國,拒絕投降而被殺。

項羽、田橫、臧洪、張巡、史可法,以及南宋的那十萬軍民,這些人顯然都不是「不識時務」的人,相反,正因為他們都太「識時務」,所以他們寧可選擇像虎狼一樣有尊嚴地死,也不願像狗一樣苟延殘喘。

面對強敵怎麼辦?這些歷史人物的應對方式,對我們也有啟示

3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大夫智瑤(智襄子)強勢,向同為晉國大夫的韓康子要領地。

韓康子想不給,其家臣段規說:「智瑤貪財好利,又剛愎自用,如果不給,一定討伐我們,不如姑且給他。他拿到地更加狂妄,一定又會向別人索要;別人不給,他必定向人動武用兵,這樣我們就可以免於禍患而伺機行動了。」韓康子說:「好主意。」便派使臣送上有萬戶居民的領地。

智瑤大喜,又向晉國另一大夫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起初也想不給,他的家臣任章說:「智瑤無緣無故強索他人領地,一定會引起其他大夫官員的警懼;我們給智瑤地,他一定會驕傲。他驕傲而輕敵,我們警懼而互相親善;用精誠團結之兵來對付狂妄輕敵的智瑤,智家的命運一定不會長久了。主公不如先答應智瑤的要求,讓他驕傲自大,然後我們可以選擇盟友共同圖謀,又何必單獨以我們作智瑤的靶子呢!」魏桓子說:「對。」也交給智瑤一個有萬戶的封地。

智瑤順利從韓康子、魏桓子手裡得到領地,胃口越來越大,於是又向趙襄子要蔡和皋狼的地方。趙襄子拒絕不給,智瑤勃然大怒,率領韓、魏兩家甲兵前去攻打趙家。趙襄子退守晉陽,雙方在那裡爆發了大戰。

趙襄子派張孟談潛出城去秘密會見韓康子、魏桓子,說:「唇亡齒寒,現在智瑤率領你們兩家來圍攻趙家,如果趙家滅亡,就該輪到韓、魏了。」於是,韓康子、魏桓子決定與趙簡子結盟。

當夜,趙襄子率士兵從正面衝殺出來,韓、魏兩家軍隊乘機從兩翼夾擊,結果大敗智家軍,智瑤被殺,其所在的智家族人也全數被誅滅。

面對比自己強大的競爭對手或敵人,韓康子、魏桓子既沒有像齊王建等人那樣選擇投降,也沒有像項羽等人那樣抗爭到底寧死不屈,而是選擇了策略退讓,使智瑤越來越驕傲自大,野心和貪慾也越來越大,然後再伺機反撲,滅掉智瑤。《周書》說:「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韓康子和魏桓子的做法,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好心人在曹丕面前表揚曹袞,曹袞大為恐慌,大呼坑爹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