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末曾有120名幼童赴美,為什麼最終回來了94人?

清末曾有120名幼童赴美,為什麼最終回來了94人?

自鴉片爭以來,中西文化碰撞出的火花噴涌而出。自由、民主等先進思想猶如洪水勢不可擋,具有先進思想的人士躍躍欲試。國內改革思想蠢蠢欲動,清政府對西方思想恨之入骨,卻為何要派遣幼童赴美留學呢?清末曾有120名幼童赴美,為什麼最終回來了94人?

881年,留美幼童返回上海,他們被稱為「番書仔」。回國的留學生一共有94人,其他的26人多是病故或者設法留美不歸。他們回來以後,像犯人一樣關入了學堂,不許外出。那個時候留學生實際上在社會上是被人看不起的。不過中日甲午海戰之後,清政府認識到這些留學生的作用,他們開始被委以重任。

當時的留美幼童大多在12歲-14歲之間,這些幼童本身抵抗力差,加上長途奔波以及缺醫少葯,而葬身在異國他鄉。當時的留美幼童從小接受的是美式教育,他們「打棒球、踢足球」並接受數學、天文、生物化學等先進科學的教育,讓他們對封建的八股文不感興趣

在被迫提前返國的94名幼童中,日後誕生了國務總理1人,鐵路局長3人,外交部長2人,鐵路官員5人,公使2人,鐵路專家6人,外交官12人,礦冶專家九人,海軍元帥2人,海軍軍官14人……其中如開國人自建鐵路之先河的工程師詹天佑,一度出任民國總理的唐紹儀,促成美國退回部分庚子賠款的外交官梁誠,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等,都是赫赫赫有名的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之最 的精彩文章:

司馬光砸缸,老師不可能告訴你被救的那個孩子是誰?

TAG:中國歷史之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