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需要處理好六大關係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需要處理好六大關係

教育強則國強。為進一步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更加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系統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履好職盡好責,不辱使命,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正確處理六大關係。

一、需要處理好定位與功能的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立足新時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既不能背離其「促進人在社會中的生存與發展」的本原目的,更不可脫離現實社會,只有科學準確地釐定新時代思政教育的歷史方位和功能,才能擴展視野、豐富內涵。

從縱向出發,積極建立歷史思維導圖,準確把握髮展機遇,為思政教育的深挖、細耕導航。在思政教育的改革創新中,我們要理性標記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史上、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重大意義,要深切關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重大價值;在思政教育中,我們要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近代170多年奮鬥史、新中國70年建設史、改革開放40年實踐史中明晰精神追求,探尋民族基因,尋找成功密碼,我們要在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尋求現代化途徑、解決人類問題的歷史視野中,樹立價值標識,標刻文化理路。

從橫向出發,要科學繪製發展關係導圖,全面應對挑戰,為新時代思政教育的拓展按鍵。適應新形勢、面對新考驗、滿足新要求,思政教育要寫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新篇章、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理論探索和創新實踐中,深入思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在規律、充分發掘自身發展與社會建設的內在關聯,積極調適教育轉型與個體成長的融合統一,在技術與人文、傳統與現代之間做出理性判斷和精準選擇。

推進新時代思政教育改革創新的關鍵,就是要明晰在歷史思維導圖和發展關係導圖中確認自身功能和時代使命,著力培養具有堅定民族復興的理想信念、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的真正本領、具有擔當奉獻創新精神的時代新人。

二、需要處理好主體多元與協同育人的關係

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從理念、目標、內容、載體、方法等維度不斷嘗試現代轉型,日漸走出了固定化、條目化、抽象化的僵局,將時代課題科學定位於馬克思主義的人學視野。

一方面,立足人本抓教育,明確多元主體趨勢,這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的題中之義。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曾不同程度存在「施教困境」,如專業之間缺乏聯動、課程之間缺乏支撐、人員之間缺乏協助、地域之間缺乏互通、形式之間缺乏互補等等。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於思政課的價值引領,在增強自身思想性、理論性的同時,積極推進改革,直面學生困惑,發掘教育資源,充實精神養料,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活化」。實踐表明,新時代思政教育應繼續探索建立從專職到兼職、從一般教師到管理人員、從校內到校外、從網下到網上的多維度主體聯動機制,推進全員參與、同向同行的大思政主體格局建設。

另一方面,立足人本促發展,確立協同育人機制,這是新時代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應然之舉。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既強調「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也強調「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之中」,為此,新時代的思政教育工作應從格局到內容、從形式到環境,積極探索當代思政教育的空間拓展與流程再造,實現融合教育、協同育人的實踐模式。實踐證明,是「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同聯動,打破了思政課教師「單兵作戰」的局面;是「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科學對接,拓展了教育渠道;是「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科學互補,進一步踐行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要求。

三、需要處理好頂層設計與落地落細的關係

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在各部門的齊力奮進下,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獲得感不強、針對性不足、吸引力不夠、實效性不高等問題仍舊存在。為推動新時代思政教育「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客觀要求,需要進一步處理思想政治教育頂層設計與落地落細之間的關係。

第一,要從更高層次和更廣泛視野進行思考,頂層設計思政教育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整體話語表達體系。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課堂、科研、實踐、文化、網路、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乃至自我教育等環節入手,構建支撐育人目標實現的整體機制。

第二,要從更基礎和更具體環節展開探索,真抓實幹,落到細節。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會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為此,著眼學生、抓好基礎,是增強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的關鍵。只有著眼學生的真實所需、立足實踐的客觀之實、針對任務完成之細,才能做好基礎資源和條件的挖掘、利用與轉化,才能以高度的自覺促進頂層設計與具體工作的有效對接、順利完成。

四、需要處理好理論傳導與實踐展開的關係

時代進步與社會發展賦予了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以更高的要求。隨著國家快速發展對人才需求出現的新變化,思政教育工作在「德才兼備、德育優先」中更顯重要。因而,準確把握理論傳導與實踐展開的關係,積極推進立德樹人工作、豐富人才培養手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核心議題,為新時代思政教育改革提供選擇和哲學思考。

第一,理論傳導必須傳導黨的理論,高舉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旗幟,用新思想武裝全黨。因為旗幟就是方向,就是形象,就是力量,就是信仰。新時代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圍繞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而展開。無論是思政教育工作者,還是思政教育對象,都要善於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無論思政教育創新發展面臨怎樣的挑戰,都要根植於中國大地,厚植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教學活動都要始終堅持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展開。立足新時代,思政教育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義就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樹立「四個意識」,維護「兩個核心」,突出政治性,強化價值性。

第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實驗設計,突出臨場體驗。習近平總書記曾語重心長地對青年強調:「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要堅持學以致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熔爐中,在社會的大學校里,掌握真才實學,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才。」實踐育人作為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要科學規劃、有效組織、積極推進實踐育人工作,鏈通理論課堂與社會實踐課堂,突出現場體驗,探索模擬實驗,開闢新時代思政教育工作更新的實踐實驗活動載體和途徑,完成思政教育新的空間轉換與模式躍遷。

五、需要處理好思政教育的供應與需求之間的關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進入新時代後,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馬克思認為,「需要是人對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依賴關係的自覺反映」。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供需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於教育者難以做到識別每一個教育對象的個性化需求。新時代思政教育只有解決好供求關係,才能不斷獲得發展。

一方面,強化與加大思政教育的供給側改革力度,精確判定,精準供給。「精準供給」是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劑良方,其核心是創新供給結構,引導和刺激需求,解決供需矛盾。「精準供給」思維對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開闢著新的思路和方向。從供給側入手,優化教育供給體系、統籌教育供給資源、優化教育供給方式,將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另一方面,提升思政教育需求管理水平,學習學會創造需求、引導需求。從現實出發,實現「精準供給」的前提是明晰受教育對象的需求和關切,建立「需求側思維」才是新時代思政建設的重點。在前沿技術的幫助下,教育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間、空間和龐大工作量的限制,通過對已掌握的顯性和隱性教育信息進行深層次的數據分析,挖掘與發現每個教育對象的需求,並在分類分層後存入資料庫。不言而喻,教育者只要控制資料庫,就掌握了不同對象的需求,並且這種資料庫資源隨時都在擴充,以便方案的制定、修訂和校準更及時更富針對性。立足學生的現實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準確定位的著力點,把握供需關係,有助於思政教育找准契合點、刺激敏感點、燃爆興奮點、升華結合點,及時回應學生的成長困惑,真正感召學生,贏得學生。

六、需要處理好內容提供與智能化表達之間的關係

新時代,要求思政教育進行複合性選擇,從內容驅動、數字驅動、網路驅動和智能驅動等維度發掘創新點,努力實現傳統與現代、虛擬與現實以及技術與社會之間的融合發展。

一方面,思政教育必須以「內容為王」。新時代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要注重內容建設,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形式服務內容,萬變不離根本,守正才能創新。思政教育改革的前提是明確政治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性的根本,思政教育創新的原則是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價值性與知識性的統一,只有堅守理論立場,才能促進資源轉化,才能紮實推進新時代思政教育的發展。

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要從精準到智慧。網路信息時代,實現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只有立足於特定的時空境遇,積極創建科學化的實踐場域,遵循客觀的發展規律,才能為思政教育的發展理路帶來新的突破。關於精準思政和智慧思政的理論研討和實踐探索,再一次驗證了數據驅動教育教學的技術張力。以數據為依託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大數據支撐、集體研判、區域協同的智聯預警系統,製造著也重塑著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實現了精準思政與智慧思政的範式轉換,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提供新的發展進路。

總之,新時代廣大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還要牢記「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要求,遵循「八個統一」的原則,正確處理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六個關係,一定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

【本文系2015年教育部首屆示範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科研團隊重點資助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網路教學研究」(15JDSZK092)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胡雪菲排版編輯:胡雪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學者聚焦:保護知識產權 推動創新發展
商族探源在爭論中走向第三次突破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