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資本論》依然在場

《資本論》依然在場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稱讚:「1867年問世的《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一部《資本論》凝聚了馬克思無盡的心血與思想精華,雖歷經時代變遷,依然閃爍著耀眼的真理光芒。它被譽為「工人階級的聖經」,吸引世界無數人士尤其是哲學社會科學家永攀這一思想高峰。

追求真理的「大家小書」

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走近「千年第一思想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特別策划了「走近馬克思」小叢書。叢書出版了包括《馬克思與我們》《馬克思與信仰》《馬克思與當代中國》等著作。衛興華學習與研究《資本論》近70年,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被學界譽為「我國《資本論》研究的權威」。他在94歲高齡之際,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邀請,不辭勞苦地完成了《馬克思與〈資本論〉》這一力作。該書一經出版,便榮登中宣部公布的「2019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名單。

這部著作是作者一生鑽研《資本論》的集大成之作,突出了新的理論思考、新的體例安排和新的側重點。書中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前因後果、《資本論》的研究對象與方法、《資本論》的主幹內容與疑難點及時代意義;全面介紹了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和寫作《資本論》的崢嶸歲月,尤其是馬克思長期忍受貧困、病痛等折磨,精益求精、不斷寫作和修改完善《資本論》手稿的過程,這種精神令人動容。作者在寫作該書時不顧年老體弱,甚至身體抱恙,仍然筆耕不輟、精心撰寫、修訂書稿。他持之以恆追求真理、嚴謹勤奮的學術精神同樣令人敬服。

與常見的《資本論》解讀類書籍相比,該書具有四個鮮明特點:一是內容全面精鍊,簡明扼要地論述了三卷《資本論》的基本內容,雖然只有18萬字,卻完整再現了馬克思《資本論》的理論精要,有助於初學者和愛好者快速把握《資本論》的思想內容。二是忠於原著,力求準確。無論是謀篇布局還是具體的理論闡釋,都盡量嚴格按照馬克思本意解讀。憑藉對《資本論》的長期深入研究,作者將艱澀的理論闡述得既通俗易懂,又不失精確。三是澄清理論是非,攻克難點。對於學界長期存在的對《資本論》某些問題的錯誤解讀,如關於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外延型和內涵型擴大再生產、粗放型和集約型增長方式等問題,作者不惜筆墨,以求明晰理論是非、消除誤解錯解。四是理論聯繫實際,突出《資本論》的當代價值。該書不僅闡述了《資本論》對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現實意義,還明確了它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作用。

系統把握《資本論》的研究對象

作者強調,要遵循馬克思的系統說明,把握《資本論》的研究對象。《資本論》既聯繫上層建築,又緊密結合生產力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但是,並未把生產力作為研究對象。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說「擺在面前的對象,首先是物質生產」。有學者因此提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首先是物質生產,而物質生產包括生產力。該書作者認為這是一種誤解。回歸原著上下文可知,馬克思講的是再生產四環節,即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相互關係,生產處於首要的決定地位。馬克思研究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首先面對的是「物質生產」。物質生產是研究的出發點,但不是研究對象。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產的社會形式,即社會生產關係。還有學者把作為《資本論》研究對象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解讀為生產力或勞動方式。

作者引經據典、正本清源,指出應將其解讀為資本與僱傭勞動相結合的生產方式,提出國有經濟只有實行勞動者以主人翁的身份與公有生產資料相結合,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所有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也不能忽視研究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的特殊方式。

澄清再生產理論的認識誤區

現有一些論著將外延型和內涵型擴大再生產同粗放型和集約型生產混同。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二卷中提出:「積累,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按其實際內容來說,就是規模擴大的再生產過程,而不論這種擴大是從外延方面表現為在舊工廠之外添設新工廠,還是從內涵方面表現為在擴充原有的生產規模。」根據馬克思的多處論述,作者在書中指出,擴大再生產中擴充原企業規模屬於內涵型,擴建新企業屬於外延型。這不是按有無技術和效率的提高劃分內涵型和外延型的問題。馬克思講外延擴大再生產,絕不意味著無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的所謂粗放型擴大再生產。外延擴大再生產,在新建工廠的同時也可通過更新技術設備,提高質量、效率與效益,這便與集約經營相統一。無論是外延型的還是內涵型的擴大再生產,都既可以與集約型經營統一,又可與粗放型經營相結合。將內涵與外延、集約與粗放這兩對不同概念的含義等同起來,只會造成理論與實踐中的混亂與誤導。我國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提高供給的質量和效能,進行科技創新。既要內涵的擴大再生產,又要外延的擴大再生產;既要減少和消除產能過剩的重複建設,又要不斷創建新的高新技術企業。

彰顯《資本論》的當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有人說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過時了,《資本論》過時了。這個說法是武斷的。」該書全面深入地挖掘了《資本論》的當代價值,尤其是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指出馬克思分析資本主義經濟關係的理論方法及其揭示的基本規律,依然適用於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新現象、新特點,並未改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

作者從四個方面系統闡明了《資本論》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一是《資本論》揭示的關於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尤其是關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相互關係的基本原理,對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樣適用。二是《資本論》關於商品經濟的一般理論,也適用於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三是《資本論》關於擴大再生產的若干理論,對我國當前經濟建設也有借鑒意義。四是《資本論》關於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原則,對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作者單位:東南學術雜誌社;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不斷提升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高度
彰顯中國文學理論獨特價值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