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機:顯卡豎著裝,主板橫著裝,風道直著吹,這是我認識的機箱嗎
在7月15號,顏哥開箱了鑫谷首款ATX3.0架構的機箱新品---開元K1,引起不少玩家的關注。與傳統ATX2.0架構不同,諸如"垂直安裝"、"水平風道"等概念引入,大膽且激進,也讓顏哥有機會體驗一回顯卡豎著裝的"快感"。
想了解這款機箱方方面面,可以先點開之前開箱文章看看哈
往期文章回顧:《鑫谷全新ATX3.0機箱開箱》
在開箱文章最後,顏哥提出幾點疑問:
①垂直安裝:顯卡豎著裝,有哪些優勢與劣勢?
②頂部走線:頂部走線在裝機過程友不友好?
③兼容性能:對目前主流硬體的兼容性能如何?
④水平散熱:前後直吹的水平風道,能不能解決機箱內部的散熱?
今天的鑫谷開元K1機箱裝機,將揭開一部分的答案啦!接下來就邊裝邊講吧。
鑫谷開元K1機箱的外觀基本上延續了之前凡仕F1簡約大方的設計風格,正面有兩條RGB燈條與鑫谷的品牌LOGO,沒有其他花里胡俏的東西。這次K1提供兩種配色,顏哥手上這款黑色,還有一款白色的。
整體尺寸為L430*W218*H480mm,標準中塔式機箱,支持ATX及M-ATX主板;CPU散熱器限高167mm;顯卡限長是323mm;有2個3.5英寸硬碟位及4個2.5英寸SSD固態硬碟位;前置支持3個120mm風扇位/2個140mm風扇(或360mm冷排),後置支持2個120mm風扇位/2個140mm風扇(或120或240mm冷排),數字比較抽象,後面具體安裝時跟大家詳解。
機箱的"屁股"夠新穎吧?主板I/O蓋板位置不見啦,顯卡PCI-E插槽位置也不見啦。顏哥第一次見這機箱時,表示驚訝。
機箱另一側面,預留25mm走背線距離,還有很多線材的專用孔位,方便走線。
頂部有開機鍵和I/O部分。
打開蓋板之後,你會發現PCI檔位及主板I/O位全部集成到了頂部。
裝機的配置清單:
裝機配置如下:
CPU:英特爾Core i7-8700K
主板:華碩TUF Z370-PLUS GAMING
水冷散熱器:鑫谷冰酷240RGB智領版
RGB風扇:鑫谷RGB風扇套件
內存:台電幻影系列DDR4-3000 8Gx2
SSD :浦科特 1TB
顯卡:影馳大將RTX2080 Super
機箱:鑫谷開元K1
電源:鑫谷白金GP700P 600W
主板是華碩TUF Z370-PLUS GAMING--標準的ATX主板,搭配上英特爾i7-8700K處理器,散熱器用鑫谷240mm水冷排,再配以非公版的影馳RTX 2080 Super顯卡,這一套配置與鑫谷開元K1機箱499元定位比較相符。另外,通過這些主流硬體,也能更好檢測這款機箱的成色。
(1) 先來裝CPU與主板:
把CPU裝好,塗一層硅脂,薄薄一層就行啦。
主板安裝的位置變了,但方法是不變的,先把主板蓋板裝上。
將主板擰上螺絲,這時主板是"橫"著的。通過上圖可以看到,ATX主板裝進開元K1機箱後,空間還是比較寬裕的,不會顯示擁擠。完全有空間去接線,接線工作無需提前進行。
裝好的主板
(2)裝內存
裝上DDR4內存,來自台電幻影DDR4-3000,16GB容量,帶RGB燈效的。
(3)裝水冷散熱器
水冷散熱器來自鑫谷冰酷240RGB智領版。水冷散熱器安裝比較簡單啦,機箱後置是支持2個120mm或140mm風扇位,可以裝RGB的風扇,也可以安裝240mm或120mm的冷排。
若你選冷排,建議還是選240mm的。因為冷排佔了風扇位,是唯一出風口,除了給CPU散熱外,還擔負起 將機箱內部熱量散出去的重擔,雙風扇的散熱效果肯定是比單風扇要強。
若你選擇風冷散熱器,在安裝風冷散熱器時,散熱器的風扇要對著背部,而不是對著顯卡哦,因為CPU風冷散熱器散出來的是熱風。
(4)安裝前面板散熱風扇
前面板是進風口,設計防塵網,防止灰塵進入機箱內部。
防塵網採用了榫卯結構+磁吸設計,榫卯結構可以在不使用其他輔助工具的情況下將兩個物件組合起來,再用磁吸設計實現開與關,防塵網拆解/安裝都特別特別方便。
前面板支持3個120mm風扇位的,雖然說也支持360冷排,但是實際上,像RTX2080Super這些高端顯卡,長度較長,就會隔了顯卡這一道牆,水管接不過去,支持是支持,但你只能安裝風扇。
這是機箱唯一進風口,建議裝滿三個風扇,風力才足夠大,形成前進風,後出風的"水平風道"。這種散熱風道,就是直來直去吹,比較簡單粗暴。
在這裡提醒一下大家,在安裝第三個風扇時,需要將底部一個小檔板拿掉哦,
(5)安裝電源
底部的電源位進行墊高設計,使得電源散熱效能更好,且底部有一層防塵網,採用抽拉式設計,方便拆出來清洗。
裝上鑫谷GP700P 600W白金電源後,還有很多空間,能夠支持尺寸更大的電源。
鑫谷GP700P 600W不是模組電源,線材挺多,理線要花多點心思才能理得好看。
(5)安裝硬碟
底部這裡有兩個3.5英寸硬碟位,如果用不上了,可以拆掉一個,用於藏線;當然拆掉兩個,藏線的空間就更大啦。
機箱側面還有2個2.5英寸SSD安裝位,可以安裝2.5英寸SATA固態硬碟,華碩Z370 主板還有兩個M.2 SSD插槽,硬碟位是綽綽有餘啦。
(6)接線
主板供電的接線,有專門的預留口,非常方便就接過去,而且距離很短。
CPU供電接線位置也有專門預留口的。
像其他的線材,包括USB線、前面板控制線、音頻線、SATA線等,都有相應的預留口,裝機不費勁就得靠這些細節來體驗。接完線之後,你會發現整個機箱特別整潔乾淨。
(7)安裝顯卡
顯卡是一張影馳RTX2080 Super大將,三個碩大的風扇,長度約為310mm,基本上旗艦級RTX2080Ti也是這個長度。這機箱顯卡限長是323mm,安裝這些高端的顯卡都是沒有問題,更別說GTX1660、1660Ti,RTX2060Super,RX5700這類中端卡啦。
豎著安裝顯卡,安裝方法跟橫著裝是一樣的,只是方向不同而已,操作上沒有任何區別。
安裝這麼一個大傢伙之後,還有幾公分的空餘位置。
顯卡豎著安裝有很多的好處。像傳統ATX2.0架構,由於顯卡水平安裝,時間長久容易導致主板PCI插槽變形。豎著安裝顯卡後,對PCI插槽壓力變小了很多,有效避免這些問題。再者距離電源位置近啦,不會遇到線材不夠長的問題。最後是觀感上,如果一些顯卡風扇上帶RGB燈效,豎著裝視覺效果無疑更震撼啦。
(8) 理線
線材還是比較多的,簡單理了一下線,如果使用定製線材,那效果會更好,而且線材可以做得很短。
成品出來啦
同一套硬體,在ATX3.0機箱與ATX2.0機箱上裝出來的效果。哪種風格,你更喜歡呢?
ATX3.0架構下,顯卡豎著裝,優點多多;水平風道,前進後出,簡單粗爆。
裝後之後頂部的位置
頂部儲線盒深度64mm,不用擔心線材收納問題啦,U盤,HDMI線,網線,滑鼠,鍵盤的線,統統能夠兼顧。有人說前面板的USB介面經常性不靈,主板自帶USB介面在頂部後,雖然你每次要用時都要掀開蓋板,但總比你彎腰蹲在桌子底下,找USB介面強吧?
通過尾部的扎線帶束線帶出,整體顯得很整齊,這也是ATX3.0架構機箱一大優勢之處,像顏哥這種有強迫症的人來說,十分合適。而傳統ATX2.0機箱的後部線材這樣的:
RGB燈效展示:
回到開頭那幾個問題上,通過一輪裝機體驗,在最後給大家總結一波:
①垂直安裝:顯卡豎著裝,有哪些優勢與劣勢?
優勢:顯卡豎著裝,顯卡PCB不容易變形損毀,主板PCI插槽承重大大減輕。且顯卡風扇上的RGB燈效不會被埋沒,頂部與背部也能夠完美呈現,讓顯卡廠商在外觀上有更大發揮空間,畢竟現在核心都一樣,性能差不多,外觀燈效成為吸引玩家法寶。
劣勢:前面板帶進來的風,顯卡會擋住了一部分,尤其像2080 Super這樣大塊頭。另外,如果CPU是風冷散熱器,那顯卡背部出來的風帶著熱量,可能會影響到CPU散熱,當然水冷散熱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總得來說吧,顯卡豎著裝,顏哥覺得優勢大於劣勢:顏值能擔當,出線能整齊,受力能減少。
②頂部走線:頂部走線在裝機過程友不友好?
雖然是第一次嘗試ATX3.0機箱裝機,但在整個裝機過程,顏哥沒有遇到什麼難題,安裝的方法是一樣的,且這款機箱很多細節的設計,非常人性化,比如榫卯結構,25mm背線距離,相應線材預留口,束線扣等等。顏哥覺得拿開元K1機箱裝機是一件很省心的事,比ATX2.0機箱裝機友好很多,五星好評吧。
③兼容性能:對目前主流硬體的兼容性能如何?
顏哥拿的是ATX主板,RTX 2080 Super顯卡,裝進去後,不說空間特別寬裕,畢竟機箱尺寸擺在那裡,但是裝下主流硬體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過吶,水冷位基本上只能裝在後部;提供的風扇位也沒有ATX2.0架構那麼多,因為上下位置都是封閉的,算是一種遺憾吧。
④水平散熱:前後直吹的水平風道,能不能解決機箱內部的散熱?
最後一個問題,相信大家最關心的。在網上也有少網友提出質疑:水平風道,散熱效果不好。因為前面三風扇直吹,顯卡是爽啦,會影響CPU的散熱。
關於散熱問題,顏哥決定再寫一篇文章,單獨分析鑫谷開元K1機箱散熱問題,到底水平風道靠不靠譜,下篇文章揭曉,敬請大家期待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