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瓷耀華章,千年傳承——我國陶瓷發展之唐魯山窯

瓷耀華章,千年傳承——我國陶瓷發展之唐魯山窯

魯山窯花瓷腰鼓,長58.9cm,鼓面直徑22.2cm

腰鼓廣口,纖腰,鼓身凸起弦紋7道。通體以花釉為飾,在漆黑勻凈的釉面上顯現出片片藍白色斑塊,宛如黑色閃緞上的彩飾,優美典雅。

腰鼓是由西域傳入中原的一種木腔樂器,歷經兩晉、南北朝、隋、唐,不僅被吸收進唐樂,且又燒製成陶瓷腰鼓,別具特色。20世紀70年代,故宮博物院與河南省博物館的文物工作者根據唐人南卓撰《羯鼓錄》中有關「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魯山花瓷」的記載,赴河南魯山調查窯址,發現了黑釉花瓷腰鼓殘片,其特徵與傳世腰鼓完全一致,從而證實了這件黑釉花瓷腰鼓確系河南魯山窯製品。

此腰鼓造型碩大規整,線條柔和,紋飾奔放,通體漆黑明亮的黑釉與變幻多姿的藍白色釉斑相互襯托,如雲霞飄渺,似水墨渾融,裝飾效果很強,堪稱傳世唐代瓷器中的精品。

魯山窯黑釉藍斑壺,高15.6cm,口徑7.5cm,底徑8.6cm

壺撇口,短頸,橢圓形腹,平底,肩部一面為流,相對一面為雙帶形曲柄,另兩面各有一系。通體施黑色釉,里滿釉,外部施釉不到底。口、肩等部位施灰藍色斑紋為飾。

此壺造型為唐代典型器,其豐碩的壺體顯示出大唐盛世的風韻。釉面色調黑白分明,以大塊色斑點綴器物,質樸而凝重。此件花釉壺應為唐代河南魯山窯的產品,因為相同類型的瓷器殘片標本在魯山窯窯址中有發現。

花瓷罐,唐,高21.2cm,口徑7.9cm,底徑9.1cm

罐撇口,短頸,溜肩,腹略鼓,腹下收斂,近底處深刻弦紋一道並微撇,平底。通體施黑褐色釉,施釉不到底。罐身飾以3個連續的藍色大斑塊。

此罐釉色烏亮,襯托著天藍色不規則大片葉狀塊斑,鮮明活潑,類似這樣完整的器形,在同類作品中較為少見,系河南魯山窯所產花瓷中的精品。

花釉瓷在古代文獻中稱「花瓷」,是唐代瓷器工藝的新創造,燒造花釉瓷器的窯址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目前已知,河南魯山、內鄉、禹縣、郟縣窯等均燒造花釉瓷器。此外,在山西交城也發現燒造花釉瓷器的遺址。花釉瓷是用含兩種不同金屬氧化物呈色劑的釉料,在坯體上兩次施釉,高溫燒成。其特點是在黑釉、黃釉、天藍釉或茶葉末釉等地上,飾以天藍或月白色斑塊,多少不等,或規整,或飄灑。或深色釉襯出淺色斑,或淺色釉地上飾以深色斑塊,互為襯托,頗為醒目。

古代漢族陶瓷窯。在今河南魯山段店村,故名。唐代以生產花瓷著名。宋、金、元時期燒制白瓷、白釉黑花瓷、黑瓷、青瓷和三彩陶器。創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

唐代南卓《羯鼓錄》中有"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魯山花瓷"語,經調查發現花瓷拍鼓瓷片標本,證實該書所述。宋金時窯廠擴大,燒瓷品種豐富,裝飾方法也多種多樣:如有自釉罐上以褐點組成的三角形,白釉瓶上以蓖劃複線直線紋與曲線紋的相間排列;以及三彩蓮瓣高足爐等;均有特色。該窯產品特徵是:胎質較粗,胎色淺灰褐;釉色有黑釉、白釉和三彩釉等。唐代花瓷釉色黑褐,上飾以月白或灰白彩斑,有的象一朵白雲,有的象一片樹葉,有的象一簇浪花,自然生動、寫意成趣,即有名的魯山花瓷。

魯山因瓷土礦藏豐富,又盛產釉料,在唐代就已經成為中國的古瓷都。因其離唐宋兩代都城洛陽和開封較近,最早進入宮廷的越窯秘色瓷,很快在魯山設窯燒造。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無論釉色,成份均與浙江上林湖出土的秘色瓷完全不同,而魯山出土的很多晚唐瓷器與法門寺秘色瓷幾乎如出一轍。這裡應該在唐代就已經成為為宮廷燒造瓷器的官窯,也成為南方青瓷越窯傳陳至北方的第一個落腳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山古玩 的精彩文章:

煌煌重器,活色生香—金品卿淺絳彩瓷畫藝術鑒賞
瓶中美人,瓷如花,骨如梅,梅瓶是古董瓷器中的高貴器型

TAG:半山古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