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張之洞的一首詩,慷慨激越,彰顯了封疆大吏的赤膽忠心

張之洞的一首詩,慷慨激越,彰顯了封疆大吏的赤膽忠心

奔走在塵世間,總會有數不清的煩惱,危難時刻就會顯露出一個人的本色。有人臨危不屈,意志堅定;有人看風使舵,臨陣退縮。懦弱的人總能找到最佳的借口,而強者則敢於直面殘酷的現實。王昌齡曾說,「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國破家亡之時,就需要這樣的定海神針。晚清的張之洞就是一位力挽狂瀾之人,下面介紹他的一首詩,意象豐富,凄清冷峻。

登采石磯

清代:張之洞

艱難溫嶠東征地,慷慨虞公北拒時。

衣帶一江今涸盡,祠堂諸將竟何之。

眾賓同灑神州淚,尊酒重哦夜泊詩。

霜鬢當風忘卻冷,危欄煙柳夕陽遲。

張之洞,字孝達,晚年自號抱冰,晚清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張之洞13歲中秀才,16歲中順天鄉試第一名,26歲中會試的探花。張之洞以敢諫聞名,號稱牛角,他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是對洋務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綱領的一個總結和概括,在推動民族工業發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張之洞一生主要做了四件大事,搞教育、辦實業、練新軍、抵外辱。他任封疆大吏時,清朝經歷了多次來自外國的嚴重威脅。中法戰爭時期,張之洞擔任兩廣總督,籌餉、調兵、用將、反對撤兵議和,為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甲午戰爭中,他闡述了「遷都、勤王、借款、購艦」的正確主張,並提出了持久戰的正確觀點。甲午戰爭爆發後,張之洞由南京回到武漢任湖廣總督,這首詩是他乘舟經采石磯時所作。

首聯「艱難溫嶠東征地,慷慨虞公北拒時」, 引用典故,表達自己的抗戰決心。溫嶠,是東晉名將,他曾率領水軍平定張峻起義;虞公,是南宋大臣虞允文,他也曾率軍和金國的完顏亮大戰。詩人引經據典,意在提示人們外侮不可怕,只要人心齊、決心大,就一定有辦法。「艱難」與「慷慨」兩個詞的對照使用,也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個人看法,既困難重重,又信心十足。

張之洞抒發雄心壯志之餘也深深嘆息,「衣帶一江今涸盡,祠堂諸將竟何之。」詩人惆悵中日之間一衣帶水,並非天塹不可逾越,如今形勢危急,朝堂里的那些肱骨之臣都到哪裡去了?言下之意,平時氣焰囂張的那些柱國大臣,在國家和民族遇到困境時,有人主張投降,有人希望和談,更多的是恐懼與慌張,沒有一點骨氣和尊嚴。

不過詩人雖然痛恨那些奴顏婢膝之徒,心裡也有些擔心,他知道這是一場惡戰,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眾賓同灑神州淚,尊酒重哦夜泊詩」,詩人再次引用典故,牛渚(采石磯)為兵家必爭之地,東晉鎮西將軍謝尚鎮守牛渚時,秋夜泛舟賞月,恰好袁宏在臨近船中吟誦謝尚的一首詠史詩作,遂大加讚賞,並邀其前來喝酒聊天,一直談到天明。袁宏從此名聲大振,後官至東陽太守。袁宏詠史得到賞識並被重用的事例,感召著後世無數身負賢才、卻被棄置不用的有志之士。

很顯然,詩人一方面希望大家同仇敵愾,一方面鼓勵有志之士都勇敢地站出來為國效力。最後詩人以景語收束全詩,「霜鬢當風忘卻冷,危欄煙柳夕陽遲」。「忘卻冷」三個字,說明詩人陷入了深思;「夕陽遲」三個字,更表明作者憂心忡忡。尾聯運用了霜鬢、寒風、煙柳、夕陽等意象,著力烘托出凄清冷峻的氛圍,更透露出詩人無限悵惘的心情。詩人登高望遠,沒有逸興遄飛,也無心賞景,危難中擔當重任,既憂慮時局,又擔心後繼乏人,張之洞的這首詩,慷慨激越,彰顯了封疆大吏的赤膽忠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韓愈的一首詩,只有簡短的四句話,不僅詼諧幽默,而且蘊含豐富
秦觀的一首詞,寫不盡的相思,道不完的真情,不愧為婉約派的高手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