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安十二時辰》有很多神秘組織,長安的宗教文化都有那些故事?

《長安十二時辰》有很多神秘組織,長安的宗教文化都有那些故事?

每一個

喜歡大秦的人

都關注轉發了大秦之歌

你我一起做大秦之歌的正真朋友

文 ∣ 大秦之歌

作者簡介:頭條號歷史問答達人

在《長安十二時辰》里,有很多神秘的組織,像地下城城主葛老、景教、守捉郎、張小敬所在的不良人等等五花八門的組織數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讓大唐首都長安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那麼,長安的宗教文化、民俗民風都有那些習歸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從整體而言,唐代是一個宗教政策較為寬鬆的時代。李唐家族多信奉道教,武則天則尊崇佛教。傳統的神仙思想、巫術以及外來的摩尼教、基督教分支景教等都在唐人心中佔有一席之地。

長安西市的西南角有一處水潭,是武則天長安年間(701——704)僧人法成在此挖了一個大池子,引城中永安渠水注成的,叫海池。

佛教提倡信徒們要積陰德,「或買物以放生,或持齋而戒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百福駢臻,千祥雲集,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

太平公主以此作為放生池,讓人們把魚買來於此處放生,以求積善乞福。在放生池上,還蓋有經樓等佛教建築,供人們膜拜。

此外,唐代的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自己的行會,一些行業也有了自己的保護神。行會的一個重要活動內容就是由行頭出面,組織祭祀活動。雖然文獻闕如,我們可以從其他地方的資料判斷,這在西市裡應該是一個較為普遍的行為。

歷史上關於放生池的記載如下:

《隋唐嘉話》卷下:太平公主於京西市掘池,贖水族之生者置其中,謂之「放生池」。墓銘云:「龜言水,蓍言市。」

《宋高僧傳》:周京師法成傳:釋法成,本姓王,名守慎,官至監察御史。屬天后猜貳,信酷吏羅織,乃避法官乞出家為僧。苦節勤於化,導聲發響,隨行高質。直長安中,於京兆西市鑿大坎,號曰海池焉,支分永安渠以注之,以為放生之所。池上佛屋經樓,皆成所造。穿池之際,獲古石銘云:「百年為市,而後為池。」自隋朝置都立市至於時,正一百年矣。儀鳳二年,望氣者雲此坊有異氣,敕掘之,得石函,函內儲佛舍利萬餘粒,光色燦爛而堅剛。勑於此處造光宅寺,仍舍利於京寺及諸州府各四十九粒。武后於此始置七寶台,遂改寺額,成公居。

唐朝中央政府對首都長安有著嚴格的管理。因為長安城人口流動量大,信息渠道較為暢通,因此政府的重要公告都會在西市、東市這裡公布,也常在這裡尋求一些案件的線索、招募兵士等。

如唐憲宗時,宰相武元衡被藩鎮節度使王承宗派人暗殺,朝廷就是在東、西兩市置錢兩萬貫,懸賞捉拿兇手,終破此案。

遇到災荒年景,朝廷也會在西市放糧賑濟災民。

長安城西市的獨柳則是唐代最重要的刑場。古人云:「刑人於市,與眾棄之」,處罰罪犯,要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人來人往的鬧市就成了最能起到震懾力的地方。

因此歷代以來,市場成了處決罪犯的地方。

唐代的東、西市也不例外。西市因為遠較東市繁華,獨柳就成了重犯的刑場。酷吏來俊臣、叛臣武元濟等均於此伏法。這是西市萬千氣象中動人心魄的一幕。

歷史上關於「族鹽」、「來俊臣被誅」、 「京兆尹誅市井惡少」也多有記載,我們摘錄一些供讀者參考。

族鹽:《朝野僉載》卷一:麟德已來,百姓飲酒唱歌,曲終而不盡者號為「族鹽」。後閻知微從突闕領賊破趙、定。後知微來,則天大怒,磔於西市。命百官射之,河內王武懿宗去七步,射三發,皆不中,其怯懦也如此。知微身上箭如猥毛,銼其骨肉,夷其九族,疏親及不相識者皆斬之。小兒年七八歲,驅抱向西市,百姓哀之,擲餅果與者,相爭奪以為戲笑。監刑御史不忍害,奏舍之。其「族鹽「之言,於斯應也。

來俊臣被誅:《朝野僉載》卷二:周明堂尉吉頊夜與監察御史王助同宿,王助以親故,為說綦連耀男大覺、小覺云:「應兩角麒麟也。耀字光翟,言光宅天下也。」頊明日錄狀付來俊臣,敕差河內王懿宗推,誅王助等四十一人,皆破家。後俊臣犯事,司刑斷死,進狀三日不出,朝野怪之。上入苑,吉頊攏馬,上問在外有何事意,頊奏曰:「臣幸預控鶴,為陛下耳目,在外惟怪來俊臣狀不出。」上曰:「俊臣於國有功,朕思之耳。」頊奏曰:「於安遠告虺貞反,其事並驗,今貞為成州司馬。俊臣聚結不逞,誣遘賢良,贓賄如山,冤魂滿路,國之賊也,何足惜哉!」上令狀出,誅俊臣於西市。敕追於安遠還,除尚食奉御,頊有力焉。除頊中丞,賜緋。頊理綦連耀事,以為己功,授天官侍郎、平章事。與河內王競,出為溫州司馬,卒。

京兆尹誅市井惡少:《太平廣記》卷二六三:上都市肆惡少,率髡而膚扎,備眾物形狀。恃諸軍,張拳強劫,至有以蛇售酒,捉羊甲擊人者。京兆尹薛元賞,上三日,令里長潛捕,約三十餘人,悉杖殺,屍於市。市人有點青者,皆炙滅之。時大寧坊力者張干,扎左膊曰「生不怕京兆尹」,右膊曰「死不怕閻羅王。」又有王力奴,以錢五千召劄工,可胸腹為山亭院、池榭、草木、鳥獸,無不悉具,細若設色。公悉杖殺之。又賊趙武建,扎一百六處番印、盤鵲等,右膊刺言:「野雞灘頭宿,朝朝被鶻捎。忽驚飛入水,留命到今朝。」又高陵縣捉得鏤身者宋元素,扎七十一處,刺左臂曰:「昔日已前家未貧,千金不惜結交親。及至恓惶覓知己,行盡關山無一人。」右膊上扎瓠蘆,上扎出人首,如傀儡戲有郭公者。縣吏不解,問之,言胡蘆精也。

唐人篤信神仙方術,佛教、道教在唐代也有了重要的發展,使得唐代的民間信仰十分豐富。

唐人百神皆祭、百鬼皆避。天上的星宿,地下的山川大澤、巨樹奇石都被認為是有靈性的。從皇帝到百姓都渴望的道成仙,其中不少故事都發生在西市。

有遇到神仙幫助的、有得了神仙寶物到西市來出售給胡商的,當然還有神仙仰慕西市繁華,下凡遊玩的。

唐代文獻里有很多記載神仙的故事,像「渭水龍」、「 杜子春遇仙」、 「李君遇仙」、「 入冥府」、「 驢還債」、「 亡人化狗」等等故事,都是講的大唐長安城裡發生的一些鬼鬼神神的事情,尤其可以看出,當時長安老百姓在享受巨大物質文明打來的體驗時,對於鬼神之說也有根深蒂固的認識。

歷史資料有關這些故事的記載如下:

渭水龍:《太平廣記》卷四二一《劉貫詞》:唐洛陽劉貫詞,大曆中,求丐於蘇州,逢蔡霞秀才者精彩俊爽。一相見,意頗殷勤,以兄呼貫詞。既而攜羊酒來宴,酒闌曰:「兄今泛遊江湖間,何為乎?」曰:「求丐耳。」霞曰:「有所抵耶,泛行郡國耶?」曰:「蓬行耳。」霞曰:「然則幾獲而止。」曰:「十萬。」霞曰:「蓬行而望十萬,乃無翼而思飛者也。設令必得,亦廢數年。

杜子春遇仙:《太平廣記》卷一六《杜子春》:杜子春者,蓋周隋間人,少落拓,不事家產,然以志氣閑曠,縱酒閒遊,資產盪盡,投於親故,皆以不事事見棄。方冬,衣破腹空,徒行長安中,日晚未食,彷徨不知所往。於東市西門,饑寒之色可掬,仰天長吁。有一老人策杖於前,問曰:「君子何嘆?」春言其心,且憤其親戚之疏薄也,感激之氣,發於顏色。老人曰:「幾緡則豐用?」子春曰:「三五萬則可以活矣。」老人曰:「未也。」更言之:「十萬。」曰:「未也。」乃言「百萬」。亦曰:「未也。」曰:「三百萬。」乃曰:「可矣。」於是袖出一緡曰:「給子今夕,明日午時,候子於西市波斯邸,慎無後期。」及時子春往,老人果與錢三百萬,不告姓名而去。

李君遇仙:《太平廣記》卷一五七《李君》:江陵副使李君嘗自洛赴進士舉。至華陰,見白衣人在店,李君與話,圍爐飲啜甚洽。同行至昭應,曰:「某隱居,飲西嶽,甚荷郎君相厚之意。有故,明旦先徑往城中,不得奉陪也。莫要知向後事否?」君再拜懇請,乃命紙筆,於月下凡書三封,次第緘題之。告君:「甚急則開之。」乃去。

入冥府:《太平廣記》卷二八《西市人》:建中年,京西市人忽夢見為人所錄,至府縣衙,府甚嚴。使人立於門屏外,遂去,亦不見召。唯聞門內如斷獄之聲,自屏隙窺之,見廳上有貴人,紫衣據案,左右綠裳執案簿者,三四人。中庭,朱泚械身鎖項,素服露首,鞠躬如有分雪哀請之狀,言詞至切。其官低頭視事,了不與言,良久方謂曰:「君合當此事,帝命已行,訴當無益。」泚辭不已,及至泫泣。其官怒曰:「何不知天命?」令左右開東廊下二院。聞開鎖之聲,門內有三十餘人,皆衣朱紫,行列階下。貴人指示曰:「此等待君富貴,辭之何益?」此人視之,乃李尚韋駱之輩也。諸人復入院門,又叱泚入西廊一院焉,貴人問:「左右曰:「是何時事?」答曰:「十月。」又問:「何適而可?」曰::「奉天。」如此詰問。良久乃已,前追使者復出,謂百姓曰:「誤追君來,可速歸。」尋路而返。夢覺,話於親密。其後事果驗也。

驢還債:《太平廣記》卷四三六《張高》:長安張高者轉貨於市,資累巨萬,有一驢,育之久矣。唐元和十二年秋八月,高死,十三日,妻命其子和乘往近郊,營飯僧之具。出里門,驢不復行,擊之即卧。乘而鞭之,驢忽顧和曰:「汝何擊我?」和曰:「我家用錢二萬以致汝,汝不行,安得不擊也?」和甚驚。驢又曰:「錢二萬不說,父騎我二十餘年,吾今告汝人道獸道之倚伏,若車輪然,未始有定。吾前生負汝父力,故為驢酬之。無何,汝飼吾豐。昨夜汝父就吾算,侵汝錢一緡半矣。汝父常騎我,我固不辭。吾不負汝,汝不當騎我。汝強騎我,我亦騎汝。汝我交騎,何劫能止?以吾之肌膚,不啻直二萬錢也。只負汝一緡半,出門貨之,人酬爾。然而無的取者,以他人不負吾錢也。麩行王鬍子負吾二緡,吾不負其力,取其緡半還汝,半緡充口食,以終驢限耳。」和牽歸,以告其母。

亡人化狗:《太平廣記》卷一三四《王會師》:唐京都西市北店,有王會師者,母亡,服制已畢,其家乃產一青黃牝狗。會師妻為其盜食,乃以杖擊之數下,狗遂作人語曰:「我是汝姑,新婦杖我大錯。我為嚴酷家人過甚,遂得此報。今既被打,羞向汝家。」因即走出。會聞而涕泣,抱以歸家,而復還去,凡經四五。會師見其意正乃於市北己店大牆後,作小舍安置,每日送食。市人及行客就觀者極眾,投餅與者,不可勝數。此犬恆不離此舍,過齋時即不食,經一二歲,莫知所之。

通過我們對唐代長安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些回顧,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大唐長安在文化方面的多元性、世俗性以及長安精神物質文化方面的一些認知和體現,也就不難理解《長安十二時辰》為何會有如此神秘的色彩。

當時的唐朝尚處於自然經濟時期,唐中後期是否已是商品經濟,目前學術界還無定論。但長安城的商行多達220種,經營品種遍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且出現了具有金融服務功能的櫃坊,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商業形態。

唐代的經濟是所有朝代裡面最好的一個時期,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經濟中心城市,所以長安的經濟、政治、文化定為,也賦予了它承載多元文化發展的歷史重任。

世界上所有人們都接受和認知的文化,在長安都可以找到它的蛛絲馬跡,大多數都有老百姓喜聞樂道的方式呈獻出來,給長安這座生活著上百萬人口的大都會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儘管首都長安有很多文化形態彼此交融映襯,大多數都像唐朝人一樣,以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心態和優雅的生活方式譜寫了既充實、又充滿希望的人生。

唐代長安城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也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貿易市場。大唐王朝以其開放的心態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旅的同時,也吸收著其他文明的精華,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

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雖然時光已經流逝了一千多年,但大唐長安的光芒萬丈似乎依舊存在現代人的思想之中。我們一想起唐代長安,就想去他豐富多彩、包容開放的唐風唐韻。

長安從古到今,都是以千年帝王之都而名聞世界,這樣的歷史定位,可以說到了唐代就達到了歷史的最高點,是唐代賦予了長安這樣的歷史定為和榮耀。

·END·

大秦之歌∣在秦史里徜徉

公眾號:daqinzhifeng1018

洞見 · 價值 · 有趣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大秦之歌》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1511705881@qq.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秦之歌 的精彩文章:

西晉「八王之亂」後,為何是北方統一南方,而不是南方統一北方呢
《長安十二時辰》里,絲路文化交相輝映,再度掀起絲綢之路熱潮!

TAG:大秦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