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市場亂象之鴨脷膠

市場亂象之鴨脷膠

魚膠也就是花膠,與燕窩、魚翅齊名,是「八珍」之一,素有「海洋人蔘」之譽。魚膠確實是滋補佳品,畢竟是在多年的中華傳統文化孕育下的產物。

吃花膠,就一定要花時間去學習,讓自己掌握最基本的辨別標準。如果吃到剛才那些黑心商家售賣的產品,真的是陪了金錢又害了健康。

漁民自曬花膠

漁民才不會親自去曬花膠,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漁民不僅不會自己曬,更不會自己賣花膠。

就跟菜市場里賣菜的不是種菜的、賣牛肉的不是養牛的、賣米的不是種田的一個道理。

真正的花膠生產廠家,在國外的是跟當地的船務公司合作收鮮魚鰾,國內的跟魚排老闆合作收鮮魚鰾,漁民只是干他們的老本行~捕魚。

買魚膠真的不要再被騙了

這裡再說一遍,中國真的沒有漁民自己捕撈到的魚膠產量特別大的,有也是真的很少,一般都會被當地的富商買來自己實用,因為價格會特別高,根本輪不到外面的人買。

現在的魚膠基本都是國外的,印尼緬甸南美非洲那邊的貨居多。

買赤嘴魚膠必須擦亮眼睛

下圖所示,這並非湛江赤嘴,而是鴨脷膠,但肉質也是比較豐厚,且脆彈無腥味,買赤嘴魚膠需要慎重。

2頭鴨脷膠

正宗的赤嘴鰵魚膠,假如是如上這種大小頭數的,在市場上流通的絕對少之又少,價格肯定在五萬以上。

這種魚膠,是在風乾去水分的過程中,對其進行了外貌的摺疊,使這個魚膠的外形,能在固定的條件下,風乾去水分後與湛江赤嘴魚膠相似。

對於這種「外貌協會」的處理手法,市場上便造成了亂象,不知情者,只會被無良商家欺騙,花高價買的不是正規的赤嘴魚膠。

鴨脷膠

鴨脷膠,魚鰾原型呈長的圓錐狀,與「鴨舌」形狀近似,而廣州音「脷」即「舌」,故因此得名。鴨脷膠在香港地區叫做「英公肚」,傳至潮汕一帶,「公」字與「國」字音近,於是變成「英國肚」。

鴨脷膠主要來自西非赤道以北的大西洋熱帶海域,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西撒哈拉、摩洛哥、幾內亞,以及象牙海岸、迦納、尼日尼亞、喀麥隆等國家。

以前鴨脷膠的產量很少,現在資訊發達,加上後來中國人在非洲那邊的合作開發項目增多,當地的中國人特別是潮汕人、福建人多了,魚膠這一行業在當地自然也被逐漸關注起來,魚膠的產量也漸漸增多。

鴨脷膠的魚種也是?魚的一種,屬石首魚科似牙?屬,主要為塞內加爾似牙?和長體似牙?,有些人根據體色和其他特點又稱為大西洋黑鰵或白鰵。實際上,鴨脷膠的魚種體色並不是單純的黑或白,多數呈現銀白色、銀灰色或者金黃色等,嘴巴常常呈金黃色,這些特點是很多石首魚科魚類共有的,與其生活環境以及食物特點有關。

來源:魚膠海味文化(ID:yujiaoneican),轉載保留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膠養生堂 的精彩文章:

天麻:補益第一葯,吃了天麻,很多病上不了身!
每天一杯西洋參泡水喝,能給我們身體帶來什麼?後悔現在才知道!

TAG:魚膠養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