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廣汽集團高層換防背後:新能源板塊戰略地位提升 多項業務同時推進

廣汽集團高層換防背後:新能源板塊戰略地位提升 多項業務同時推進

7月31日,廣汽集團通過官方渠道發布新一輪人事任命。主要人事結構調整如下:

繼一汽、東風、長安、上汽四大國有汽車集團出現人事結構調整、換防後,廣汽集團此番高層換防,引來業內諸多猜測。

全力發展自主業務,提升新能源板塊戰略地位

從集團主要領導層人事結構的變動來看,廣汽集團意在集中優勢資源支持自主品牌業務發展。而廣汽集團在此次高層人事換防的公告中也強調:「此次人事調整緊緊圍繞強化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而展開。」

馮興亞

同時,廣汽集團在公告中還提到:馮興亞任廣汽新能源董事長。而原廣汽新能源董事長及廣汽乘用車總經理郁俊,被調任廣汽集團國際業務本部本部長一職。

從郁俊和馮興亞的職位變動情況來看,廣汽集團一方面在提升新能源板塊的戰略地位,另一方面也在強化廣汽集團的國際化戰略。

郁俊

然而,對這一調整的解讀,業內也有不同聲音。

其中,就廣汽新能源今年的業績表現來看,其上半年累計銷量為1.2萬台,占年度4萬台銷量目標的30%。這一目標實現率,相較於江淮和上汽新能源等40%以上的目標完成率並不佔優。

去年,廣汽新能源在僅有傳祺GE3、傳祺GS4PHEV兩款主銷車型的情況下,年度銷量突破兩萬台,同比增長4倍,超額完成年度銷量目標。而今年,在有爆款車型Aion S的加持下,廣汽新能源增速放緩,除了與大環境持續走低有關外,還與其主力車型Aion S產能待提升有關。

資料顯示,廣汽新能源Aion S基於廣汽第二代純電專屬平台打造,誕生於廣汽新能源智能生態工廠。該工廠一期工程於去年年底竣工,規劃年產能為20萬台;而今年年初投產的Aion S是該工廠的首款產品。廣汽新能源方面曾對外透露,由於工廠為全新建造,其生產線和產能未調整到位,當前還處於產能爬坡期;下半年,待產能爬坡期逐步完成後,廣汽新能源有望迎來穩定的增長態勢。

如果說廣汽新能源當前的緩增長,主要是受新工廠產能的影響;那麼,廣汽乘用車的慘淡表現則是不爭的事實。

據廣汽集團公布的6月產銷快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汽乘用車累計銷量為18.69萬輛,同比下滑30.3%。這一跌幅,不僅大幅高於行業整體水平,且與廣汽集團旗下合資品牌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的正增長相比,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分化趨勢。

所以,鑒於廣汽新能源增速放緩,廣汽乘用車銷量大幅下滑,業內輿論傾向於郁俊調離乘用車板塊,與該領域的業績表現不佳有直接關係。

多項業務同時推進,加速與國際市場接軌

此次人事結構調整後,廣汽新能源由馮興亞主導,而廣汽乘用車則由張躍賽把控。廣汽集團在此次人事結構調整公告中指出,張躍賽曾任廣汽本田企管部部長、廣汽豐田副工廠長、廣汽日野副總經理、廣汽乘用車副總經理、廣汽三菱黨委書記和執行副總經理。豐富的合資車企工作經驗以及在廣汽三菱任職期間取得了驕人成績,或成為其執掌廣汽乘用車的墊腳石,也有望為廣汽乘用車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另外,劉偉兼任廣汽集團整車事業本部本部長、郁俊兼任廣汽集團國際業務本部本部長、胡蘇兼任廣汽集團數據信息本部本部長。表明廣汽集團在強化自主品牌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經營的同時,也在大力開拓國際業務板塊,並強化集團數字化業務職能,推動集團向數字化轉型。

在車市下行,自主品牌面臨嚴峻挑戰的客觀環境下,高層換防、人事變動,在各大車企集團輪番上演。此次,廣汽集團的高層人事換防,意欲集中優勢資源做大做強自主板塊。同時,在新能源成為未來車市主要驅動力的當下,廣汽集團對這一板塊的重視程度有了顯著提升。

當然,為了將這次高層換防變得「順理成章」,廣汽集團為其冠上「深化機構改革」之名。「根據『雙百行動』改革任務要求,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事實上,在國企改革「雙百行動」的指引下,廣汽集團除了在人事結構上調整外,在資本層面也有望以股權轉讓、增資擴股等方式,在新能源汽車、移動出行等領域掀起「二次混改」。

業內分析認為,市場的持續下行,或將加劇汽車行業優勝劣汰的步伐。在外界環境分外嚴峻的形勢下,國有企業集團也在試圖從組織架構和資本層面,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以順應市場的發展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蓋世汽車資訊 的精彩文章:

2019C-ECAP第一批生態汽車評價結果:吉利嘉際得分最高
麥格納推出FreeForm座椅技術

TAG:蓋世汽車資訊 |